投爆款的投资人才会得焦虑症
导读:创投圈的不安和危机感这几年没断过,一些明星项目因为现金流断裂相继死去,投资人却嚷着没有好项目。
创投圈的不安和危机感这几年没断过,一些明星项目因为现金流断裂相继死去,投资人却嚷着没有好项目。
蓝湖资本合伙人殷明最近撰文称,这半年恐怕是中国TMT风险投资历史上最焦虑的一段时光。
女人们用买买买对抗焦虑,事实证明,这法子对于男人一样奏效。
AlphaGo火了买人工智能,滴滴Uber火了买共享单车,单车火了买充电宝,这两年创投市场的三大爆款基本上就是在这种情绪之下走红的。
“错过了充电宝,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出现低成本的流量入口。”一家最终挤进了充电宝战场的基金管理者说道,此前他们已经错过了单车。
投资人的焦虑症有传染性,这不是我的赛道,跟不跟;估值好高啊,我签不签;隔壁基金又来抢了,我抢不抢。好焦虑啊!
孤独感非常可怕,那不如大家凑一块儿焦虑吧。弗洛伊德这样定义焦虑:是人的内脏器官处于某种兴奋状态时所呈现的一种特殊性质。如果他的定义准确,这种脏器的兴奋就很可能促使人们去做点什么以对抗不确定的现实。
所以,在创投圈的集体焦虑下,现在捧红一个爆款的周期可比以前快多了,例如不温不火多年的泛文娱。在papi酱、咪蒙大火之前,自媒体还只是自媒体,现在,请称呼内容创业者。
做内容、投内容的人地位在创投圈里扶摇直上。不仅很多基金都配备了投资人员来盯场,也新出现了一些专门投资于该领域的垂直型基金。
融资案例数量直线上升。在IT桔子的统计中,截至5月12日,该领域公开信息的融资事件就达到了125次。
一向安静待在书房的内容创作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资本热情,焦虑的投资人给自己买了一份安心,也把创作者从书房推向舞台。
在这场比谁更舍得花钱的游戏里,做内容的人贡献了自己的创作力,那得到了什么呢,平台发放的每月数万元补贴?依靠平台分发的流量?还是平台打赏的广告分成费用?
看看,什么都是平台的。当然,就算你不介意什么都是平台的,在移动流量红利已经趋弱的情况下,想变成下一个咪蒙也是不太可能了。如果在一年之内没有大号出现,就无法带动更多的创作力,可以断定的是,这些平台对于内容创作的兴趣就会下降。
对于“剁了手”的投资人来说,这也足够焦虑一阵了,有了明确的投资主题,却看不到差异化的竞争壁垒以及明确的盈利路径,可是,谁让你们投的是爆款呢?
创投圈对于风口项目的感情和女人们对于爆款的心思一样,既想拥有,又怕它变成滥大街的东西。
那么,重点来了,有价值的内容应该找到更有效的自我变现捷径,而不是附庸平台,成为供应商——爆款才能变成限量款。
36氪媒体总裁冯大刚认为,在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如大数据、AI、物联网等推动媒体智能化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对媒体内容价值的深入探索,找到媒体在产业生态链中的位置,为用户和合作方提供更有效、直接的服务。
流量模式的广告有诸多弊端,比如标题党、毒鸡汤的盛行,但实际上,内容变现方式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不仅仅是导流分成。
内容电商、知识付费是近期尝试得比较多的两种模式,投资人魏武挥认为,更好看内容电商,但是内容电商也不应该只是做导购,导购依然是一种广告模式,不是精细化的运作。内容创作者要思考,如何构建一种让用户产生及时消费冲动的线上场景。
媒体的边界在消失,媒体的行业壁垒也在重新确立,对于内容创业来说,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创作者,入驻某个平台之前就要想好,自己是否有能够独立运作、独立盈利的能力。打个比方,如果某天微信平台对公众号不友好了,公众号大V咪蒙是否有能力将数百万粉丝系数转移到自己的平台?是否还有能力卖出数十万元一篇的软文?
这些想清楚了,你的投资人的焦虑症估计也好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