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一季度首次展现费用率规模效应
导读:随着活跃用户数达到一定量级,哪怕没有额外引流,也会因为复购率的关系带来规模效应
过去1、2个月,《商业观察家》一直在梳理、观察中国零售业2017年一季度表现,也一直在等待几家重要企业的一季报披露。
京东今日披露的一季度表现是迄今为止,最出《商业观察家》意料的一份一季报之一。我们相信,这份报表表现也出乎大部分市场人士预料。
对于京东一季报,《商业观察家》主要看三块。一、营收、GMV同比增幅。二、活跃用户数同比增幅。三、费率表现。
京东一季度营收、GMV、活跃用户数同比超40%的增幅令人吃惊。一季度京东净收入、GMV、活跃用户数分别为762亿元、1841亿元、2.364亿人次。
《商业观察家》早前曾预计,受线上流量增速放缓、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京东已有的庞大基数体量等原因,京东的营收、GMV同比增幅可能会下降至30%出头水平。
此次,这份亮眼的一季报则显示,京东依然有能力持续获得新用户,依然有新用户获取空间。
但更关键的是,《商业观察家》认为,京东一季报展现的最大价值是,其费用率的下降。这可能是过去几年,市场第一次看到京东费率出现“规模效应”。
在活跃用户数40%同比大涨情况下,京东的市场费用率,以及整体费用率却大幅下降。一方面显示京东平台的顾客粘性与复购率在提升。拥有多年线上线下零售从业管理经历的零售人万明治称,随着活跃用户数达到一定量级,哪怕没有额外引流,也会因为复购率的关系带来规模效应。
另一方面则表明,规模效应将导致京东的成本结构持续优化,对于未来市场竞争,这将可能形成进一步“压迫性”。
规模效应
京东2017年一季度,费用总额113.93亿元,其中,市场费用27亿元。
2017年一季度,京东的整体费用率、市场费用率、履约费用率则分别为14.95%、3.59%、7.7%。2016年一季度则分别为15.97%、3.89%、8.3%。同比分别下降了1.02、0.3、0.6个百分点。
京东一季度费用构成,第一纵列为2016年一季度表现,第二纵列为人民币计算的2017年一季度表现,第三纵列为美元计算的2017年一季度表现。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在GMV、净收入、活跃用户数同比大增超40%的情况下,京东的单位成本却大幅降低了。
比如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40%,市场费用率,也就是营销费用率,形象点说是“引流成本”,却同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降幅近8%。
这是非常可怕的。一方面是显示规模效应产生,进而导致单位成本持续下降,这将使京东未来竞争更具竞争力,更有可能扮演“价格屠夫”,获取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则可能显示,一些高频业务的发展,比如快消品业务的快速成长,也吸引了大量流量、新客。
拥有多年线上线下零售从业管理经历的零售人万明治称,京东2017年一季报是过去几年第一次看到京东费率的规模效应。而像市场费用率能降下来,主要是顾客的黏性与复购率提升导致。
“当活跃用户达到一定量级,哪怕没有额外引流,也会因为复购率的关系带来规模效应。”
滚动模式
当下,舆论对于京东一季报的聚焦,主要关注点在京东实现盈利,并盈利快速增长。
万明治认为,京东盈利主要是毛利率提升“立功”。毛利率提升则依靠第三方平台业务、品类优化、流量变现率的提升。
“目前看,京东盈利还是得益于平台抽佣业务获得的毛利润贡献,这是流量变现的传统互联网模式。大致估算,京东一季度平台抽佣业务的毛利润近70亿元左右。”
京东2017年一季报显示,京东一季度整体毛利率16.1%,整体毛利润122.36亿元。毛利率同比去年一季度,涨幅11.8%。
而平台业务的成长除了活跃用户达到一定量级的规模效应外,京东发展高频的快消品业务可能也“聚集”了大量流量,这些流量进而支撑了平台业务发展,通过平台业务将这些流量变现,获取毛利润表现。
但由于快消品业务是低客单价、低毛利润,发展线上面临如何覆盖配送成本问题。因此,快速铺开快消品业务会否导致该类业务亏损扩大,也是市场对京东未来发展的疑虑之一。
万明治认为,京东的引流成本是大幅下降了,因此,快消品业务如规模上来,一定会盈利。
“在快消品这一块,我一直看好京东。京东有可能成为线上的‘阿尔迪’。阿尔迪在德国开店的初衷是‘穷人超市’,结果因为质优、价极廉,导致德国有75%的人群成为其常客群。这充分说明,性价比永远是消费者看中的第一核心。目前,中国整个零售业,电商中的京东,反而最有可能成为线上‘阿尔迪’。”
而对于京东未来的主要市场挑战。
万明治称:“线上流量增长会遇到瓶颈,因此,只能向线下要流量。早前京东发布的百万小店翻牌的B2b2C模式就是突围方式之一,但这个业务是基于为夫妻老婆店的信用背书,是双刃剑,实在不敢太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