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转基因安全审批或生变:可能设专职审查小组
导读:近日,国务院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了修改,删去了两条内容,另修改了五条内容,其中有关跨国企业申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部分做出了部分改动。
近日,国务院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了修改,删去了两条内容,另修改了五条内容,其中有关跨国企业申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部分做出了部分改动。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转基因研发机构、企业了解到,农业部设立了两个重点实验室开发新的、更完善的安全评价办法,并且有可能在适当的时候改变当前由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转安委”)审查、批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程序,计划设立一个专职的审查小组,审查跨国企业提交的材料,向转安委汇报,再由转安委审批。接受采访的人士认为,改革计划还需要一些配套方法。
近年来,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生物大大增加,其中以大豆为主。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1~12月中国进口大豆8391万吨,同比增长2.7%,进口金额达339.85亿美元;2017年1~8月进口大豆6334万吨,累计同比增速15.9%,进口金额263.7亿美元。
这次的审批改革,关乎跨国企业几百亿美元的生意。
或将设立专职审查小组
我国延续了15年的进口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审批制度或许将迎来变革。
“农业部计划设立一个专职的转基因安全评价材料审查小组,以便对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安全评价进行更加详细、充分的审查。”一位了解安全评价的专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此举是为了改善和提高评审质量。
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管理制度自2002年开始建立,先后出台了《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2002年,农业部开始受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申请,第一批进口安全证书于2004年获得批准。
据农业部公开信息统计,15年来,我国共发放了163个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截至发稿时止,目前仍在有效期内的进口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有60个,其中5个将于2017年底到期,30个将于2018年到期。批准进口的种类涉及玉米、大豆、棉花、油菜和甜菜;转基因性状有耐除草剂、抗虫、改善品质、耐旱及抗虫+耐除草剂、品质+耐除草剂;转基因技术研发公司有孟山都、拜耳、先正达、杜邦、先锋、陶氏、巴斯夫。
自从我国1997年开始进口转基因大豆以来,有关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舆论的焦点之一,对安全评价的讨论也不绝于耳。
这163个证书全部是由转安委负责安全评价,评审通过后由农业部核发证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设立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工作。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由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2016年修改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将每届任期设为五年,此前是三年。
“过去一年有三个受理窗口期,转安委每年3月、7月、11月各开一次会议审核安全评价材料,当月30日前必须将安全评价材料上交。”一位曾经参与安全评价管理工作的人士表示,现在没有窗口期,随时受理,会议改为每年至少两次。
据记者了解,转安委的所有委员都是兼职的、没有薪水,不独中国如此,美国、菲律宾等许多国家也是如此。
一位接近农业部的人士认为,和其他国家比起来,中国的转基因管理和安全评价是世界上最严格的。“美国是企业承担责任,我国是政府对人民负责。许多在海外有业务的企业也和我们反映,国内的监管和审查确实比美国等国家要严格得多。”
前述了解安全评价的专家表示,“一般来说,从开始申请到最后批准发放,一般都需要几年的时间,专职审查员可以将安全评价材料研究透彻,对已有的数据和缺乏的数据都了熟于心。”
不过,专职审查小组并不是要代替转安委。在专职审查员审核过后,当转安委举行会议审议时,专职审查员汇报安全评价材料提供的数据是否合格。据多位受访专家分析,这个专职审查小组可能会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专职审查员的人数在10位左右。
一位接近农业部的消息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农业部确实考虑过设立一个专职审查小组,但是考虑到目前安全证书申请数量并不多,转安委完全能够胜任当前的工作。“美国每年的申请有200~300个,我国只有50~60个。”这位人士介绍,欧盟设有专职审查员,如果未来申请数量增多,那么中国可能会做出需要的改变。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设立专职审查小组仍然面临许多法律上的障碍。“中国农科院也做转基因方面的研究,如果专职审查小组隶属于这里,尽管不是同一批人,也会有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的嫌疑。”前述了解安全评价的专家表示,专职审查小组的编制是隶属于中国农科院、独立出来、还是隶属于农业部,仍然是个问题。
据了解,现在转基因安全评价材料的合规性审查由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负责。目前仍在执行审查安全评价材料的转安委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委员不得同时在企业工作,不能在行政部门任职。“最初几届曾经有官员身份的委员,现在已经没有了。”前述企业人员表示。
进口审批改为国家出钱
有关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审批变化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审批的费用由企业缴纳改为政府出钱。
国务院近日修改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将原第三十三条改为第三十二条。
原《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境外公司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农业转基因生物用作加工原料的,应当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而此次修改则在提出申请后增加了需“提交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试验材料、检测方法等材料”的内容。
此外,原《条例》第三十三条中作为获颁安全证书条件之一的“经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检测机构检测,确认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不存在危险”,被修改为前置到该条第一款的“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具备检测条件和能力的技术检测机构检测确认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不存在危险”。
“这个修改是因为年初财政部发文要求取消一批行政收费。”前述了解安全评价的专家表示,原申请程序是跨国企业提出申请,将安全评价材料和费用交给农业部,农业部再将安全评价材料和费用统一分配到检测中心;现在修改之后,跨国企业不再需要缴费。
今年3月,财政部网站发布《关于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自2017年4月1日起,取消或停征41项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中包括“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费”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检测费”。当然,国内机构、企业申请生产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行政收费也同时取消。通知规定,取消、停征或减免上述行政事业性收费后,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管理职能所需相关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不得影响依法履行职责。
“这笔费用列为一个财政专项预算,目前财政部还在审批。”前述了解安全评价的专家表示,这一改革的宗旨是为企业减负,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仍待探索和完善。究其原因,是安全评价和检测费用不菲。
以2013年发放的三个转基因大豆进口安全证书为例,当时一位政府部门人士表示,从最初受理申请到发放进口用作加工原料安全证书,历时3年左右的时间。期间,除了对申请资料进行书面审查外,农业部转基因检测机构在中国境内对涉及食用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指标进行复核验证,以及身份验证。
“按照过去十年的申请平均数来估算,比如国内田间试验每年3000个申请、进口每年10个申请,一年大约需要3000万元~5000万元的预算。”前述了解安全评价的专家表示,未来每年能受理、审查、复核多少份申请,要看财政安排多少钱。
前述接近农业部的消息人士表示,取消行政收费后,可能会出现申请数量增加的情况,当然如果财政预算不够,那么受理数目就有限,其他的机构和企业就只能排队等待。
另一个令业内人士担心的是,即使财政预算批准了,如果资金下半年才到位,又要求在年底前花完,那么工作怎么做呢?
记者联系了孟山都、杜邦、先锋等跨国企业,他们都表示已经注意到条例的修改,看起来变化不大,但是具体将对进口安全证书申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仍然需要研究。
“对跨国企业来说,他们更愿意缴费、尽早走完安全评价审查程序,而不是等待。因为晚一天发放证书,就要晚一天向中国出口,可能意味着上亿元的损失。”前述企业人士表示。
此前,美国政府曾经就中国的进口转基因审批问题,多次和中国交涉。今年习特会之后,作为中美“百日计划”的成果,农业部批准了18个进口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当然,从行政收费的角度来说,不应该收这个钱,因为这属于政府职能,不收费还可以提高公信力。”前述了解安全评价的专家表示对财政专项预算资金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