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企业管理 > 正文

刘邦:天下最会当领导的人(老板必读)

来源:全球商业参谋 发布时间: 2017-09-11 10:40:12 编辑:wendy

导读:刘邦的用人之道是会审时度势,依据时局和需求的变化进行亲者疏,疏者亲的分配。因为刘邦是一个俗人,所以他知道人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他更知道要想成事,最能依靠的是自己的亲哥们弟兄,最能仰仗的是有能力的干将,最能利用的就是合纵连横的外协。

刘邦是古代屌丝逆袭的典范,是历代君王中出身较为低下、也是最会当领导的人。讲个人发展,《厚黑学》里有他;讲领导力,专家学者研究中也有他。对于今天的创业者而言,刘邦无疑是一位最好的老师。

刘邦:天下最会当领导的人(老板必读)

刘邦,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史上第一位布衣天子,被毛泽东称为封建时代最厉害的一位帝王。他的故事妇孺皆知,最被后人歌颂的是关于刘邦的用人之道和传奇经历。

但客观看,在秦末汉初,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论人才的多寡,刘邦手下人才不是最多的。战,项羽是天下第一勇士,人称战神。谋,范增是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和萧何加在一起都没他一半的心眼多。

那为什么最后刘邦赢了?

有人说,刘邦得人心。如果人心能当饭吃,刘邦几次被项羽追的屁滚尿流,差一丁点就被宰了,侥幸逃脱大多是运气。还有人说,刘邦会用人。刘邦危急时刻,自己的嫡系大将韩信,联盟诸侯王们纷纷坐山观虎斗。这样的用人方式是九死一生。那刘邦胜在哪里?

在我看来,刘邦之所以能胜,因为他是俗人,小人,贪心之人。

俗人完成的人才聚合

萧何曾问过韩信,你为什么从项羽的阵营跳槽到刘邦的旗下?韩信的回是:“项羽是神,战神。攻必克,战必胜,所以不需要人帮他。刘邦是人,俗人一枚,所以需要人帮助。”

刘邦打天下用了三批人,也就是他的组织结构升级了三次。

第一批是跟着他起义的家乡子弟兵。这些人有管家萧何,跑腿的卢绾,打杂的夏侯婴,战将周勃,樊哙,曹参。这里面除了萧何有点知识水平,其它的个个都是普通人。他们信奉一句话,跟着大哥有肉吃。这些人跟刘邦亲,但是刘邦不能单靠他们就赢得天下。因为他们的实力和水平都有限。

第二批人是空降兵,也叫第二嫡系。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能力强,属于专用人才。张良出主意,韩信攻城掠地,陈平施离间计让项羽弃用范增。第二批人的特点就是能力强。这批人的加入让刘邦的团队升级为最强战斗力。

第三批人是刘邦根据需求吸纳整合的外协人员,像彭越,英布,张耳等。刘邦最终赢得天下也是靠着诸侯之间的合纵连横。

说刘邦会用人,其实是用好了这三批人。第一批人是刘邦的泥腿子兄弟,打天下的时候职位低,封天下的时候爵位高。第二批人能力最强,给予最高职位,充分放权调动积极性,打完天下防单干和跳槽。第三批人是墙头草,最靠不住也最贪婪,用高官厚禄拉拢,拿下天下后逐一消灭。

所以刘邦的用人之道是会审时度势的分果果,依据时局和需求的变化进行亲者疏,疏者亲的分配。因为刘邦是一个俗人,所以他知道人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他更知道要想成事,最能依靠的是自己的亲哥们弟兄,最能仰仗的是有能力的干将,最能利用的就是合纵连横的外协。

所以刘邦的组织管理法则是:

初级阶段,用兄弟,心齐。
高级阶段,用专家,强力。
完胜阶段,用外协,集势。

这是刘邦作为一个俗人管理者的分配策略。他的内心信奉一句话:“赢了,丢掉的可以再抢回来; 输了,拥有再多也会化为泡影,因为命没了。”

实用主义,小人秉性

项羽为什么会输,因为项羽是恩仇并报的君子。刘邦为什么会赢,因为刘邦是一个因势利导的小人。

项羽屠城,那是为报秦灭楚的国仇。鸿门宴上不杀刘邦是心怀刘邦曾出兵救项梁的感激之情。刘邦评价项羽只用了两个字:情,仇。然后用一句话做了阐述:“项羽这个人骄傲自大,妇人之仁。”

刘邦是个什么人呢?今天灭秦有利,他就去灭秦。明天伐楚对他有利,他就高举义旗,举兵伐楚。未打仗之前先赏爵位,分封土地,提前预支明天的利润。打得赢就打,打不赢跑的比谁都快。

而项羽是逢战必胜,人生唯一一场败仗就是自己的绝命战,垓下之战。打不赢也不跑,直接不打了,一抹脖子,自刎死了。死之前还在挂念虞姬,乌骓马,还有仅存的一小撮受伤的楚兵。

所以项羽是真爷们,真性情。快意情仇的代价是,杀掉20万秦国降兵和秦国皇帝子婴,失掉了秦国人民的民心。杀掉了假仁假义的楚怀王,失掉了楚国的民心。

相较之下,刘邦就显得会做人多了。攻城但不伤民,灭国但不辱主。知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策略。甚至最后团结各路诸侯,攻打项羽都打着为楚怀王报仇的旗号,作为项羽干兄弟的刘邦为了忠君爱国,忍痛背信弃义,多么“大公无私”啊!另一方面,刘邦是出了名的狠,逃跑踹孩子下车,被项羽煮爹毫不在意,对女人见一个爱一个。

相比起来,项羽真的做到了一生只爱一个人。所以是男人中的典范,但是连个孩子也没有留下。刘邦是三妻四妾,见异思迁,但是娶女人也遵从实用主义。草莽之时,吕家有钱就娶吕雉。打天下的时候,贪恋美色而娶戚姬。快打赢了,看别人老婆贤淑,连别人老婆也抢了过来(汉景帝的母亲薄姬就是被刘邦这样搞到手的)。

所以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讲,刘邦做到了优良基因的最大半径传播。这也是实用主义的典范。所以刘邦是道德的小人,却靠实用赢得了天下。

贪婪就是容纳

我曾经深深地思考过刘邦为什么能赢这个问题。擅长用人,赢得民心这都是马后炮式的废话。不说别的,就说项羽的干爹范增,那是个谋定天下的人。如果说刘邦怕项羽,一多半是害怕范增。作为帝王,该想到的,范增都替项羽想到了。为什么项羽还是不赢。最本质的原因,是因为刘邦最贪。

人人都知道刘邦一辈子最爱两样东西,一是酒,二是色。但是刘邦更爱的是天下。刘邦在沛县当亭长的时候有一次出差,看到了秦始皇的仪仗队,就跟自己的上司萧何说了一句话:“大丈夫该当如此。”也就是说,在刘邦的心里,当上皇帝才不枉为男儿身。但是刘邦的对手是怎样想的呢?

刘邦这辈子最怕两个人,一是项羽,二是韩信。因为刘邦知道这两个人如果卯足了劲,刘邦是打不过他们的,而这两个人也都有机会当皇帝。

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就没有了后来的大汉王朝。如果项羽和刘邦在鸿沟对峙的时候,韩信一直观望到底,或者倒戈项羽,帮着项羽打刘邦,然后再打项羽。韩信就有可能坐拥天下。这两个人都没有这样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两个人都不想当皇帝。

项羽想当的是诸侯中的霸主,自己拳头最大,谁不老实,或者他看谁不顺眼他就揍谁。所以战神的快乐建立在欺负人上。这也注定了他只能称霸天下,而不能统一天下。

最后项羽死就死在疲惫作战,孤注一掷上。用商业的语言说,他就是只当行业第一,但不想垄断市场,最后被老二老三等合起来干掉了。因为过分的依仗自己的长板,项羽最终输在了自己最擅长的地方。

韩信也没想过做皇帝,刘邦的天下一多半都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的能力比项羽都强,项羽还有一败,韩信是百战百胜,无一败绩。项羽打仗靠勇,韩信打仗靠谋。

所以楚汉在鸿沟对峙的时候,呈现了刘,项,韩,三足鼎立之势。只要韩信脑袋往项羽那边稍稍一斜,刘邦就完了。但是韩信没有那么做。不只是刘邦封官,封地。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1.韩信不想做皇帝。

只想从天下第一大将军转型做偏安一隅的诸侯王,也就是实践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后,想好好享受余生。

2.韩信太想赢项羽。

刘,项,韩,三人关系特别微妙。韩信曾是项羽的小弟,刘邦是项羽的把兄弟。当然刘邦与项羽结义是为了抱大腿。而韩信是为了成为驰骋沙场的第一将军。但是只要不战胜项羽,韩信这个第一将军就只能排老二。

所以在心理层面他渴望战胜项羽。这也是技能型人才相较于领导型人才先天的缺陷。

韩信也是个实用主义,能忍胯下之辱,也能够收买人心。所以当日萧何夜下追韩信就对韩信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不跟我回去,我就拔剑杀了你,如果你不能为我汉军所用,将来就会成为汉军最危险的敌人。”

这也说明了韩信的能力和实力。只可惜这个人野心不足,且心存侥幸,刘邦给个甜头他就相信了。没有听谋士蒯通之言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落到被吕后暗杀的悲惨结局。

一定要赢最后一次

所以刘邦的胜出有术的层面,也有道的层面。但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因为在项,刘,韩三人当中,刘邦是最想当皇帝的。所以他能把握时局,最终取得胜利。

一个草莽豪杰出身的人(实际上就是一半公务员加一半黑社会)竟能占有天下,这的确让血性男儿心潮澎湃。刘邦的胜利也留下了几个浅显却深刻的道理:

1.人不能免俗,俗人能容人,也能用人。最重要的是不会让手下人觉得自己变强后再和老大抢功;

2.小人站不上到道德的高地,却能安身立命。图存而后求胜;

3.贪心就是容纳。想要的越多,容纳的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