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解析,合伙人制度的魅力在哪?
导读:好的合伙人制度,实现团队与公司、个人职业与公司事业的高度统一,重新焕发活力。
时代巨变,互联网创业已经逐渐超越传统创业成为创业方向的首选。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创业机制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合伙人制度悄然变成了互联网企业首选的企业管理模式,不仅有阿里巴巴早期延续至今的合伙人制度,而且还有著名投行高盛的合伙人制度,它们是一样的吗?还有合伙人制度到底是什么,它的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魅力?
合伙人制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拥有公司所有权并且分享公司利润的一种组织形式,合伙人是公司的主人或者股东。它与公司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合伙人共享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同时对经营亏损承担无限责任,也就是说无论是全体合伙人共同经营还是部分合伙人经营,其他合伙人作为股东自负盈亏,合伙人制度下大家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这里要提到的一点就是合伙人制度的合伙人承担的是无限连择了合伙人制度的企业基本上是破釜沉舟式的放手一搏,早期实行合伙人制度的企业基本是三类,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选择合伙人制度最大的考虑就是原始创业团队的控制权,这是资本扩张到后期必须面临的抉择。
合伙人制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职业合伙人,企业提供成长的平台,资源和股份邀请合伙人加盟,形成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组织关系;另一种是有限合伙人,这样的合伙人以牺牲参与合伙企业事务为代价,只需要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当然其行使合伙人的权利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合伙人制度应用到企业管理有以下五大类型:
1.创始合伙人+业务合伙人。这类的合伙人类型比较简单,适合咨询服务类的轻资产企业,资源优势集中在人才的竞争力上,合伙人在投资的基础上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贡献值一并入股成为企业的创始合伙人,合伙人加盟后每个人既是公司的原始股东又是业务负责人,让公司的业务发展更具有凝聚力。
2.合伙人内部创业+独立合伙人。合伙人内部创业是指在公司范围内,鼓励合伙人在独立的业务单元或者业务体系中进行创业的内部合伙人鼓励机制,类似的例子像连锁分公司合伙人这样的,在持有分公司股基础上负责公司业务经营。如果对自己实力有信心的话可以选择独立合伙人,即以个人的身份与公司长期紧密合作,自负盈亏,按比例分成,平等协商。
3.天使投资+合伙人制度+股权众筹。这种另类的合伙人制度创新最大的转折点就是股权众筹的出现,这也是目前非常流行的合伙人制度模式,使用场景比较明显的就是投资机构,比如某风险投资基金的合伙人,其本身可能是其他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或者创始人,他们还有另一层身份就是独立的天使投资人,企业管理比较自由,合伙人的权利和义务各不相同。
4.多级合伙人共同发展。多级合伙人制度需要经过合伙人会议共同商讨在自己股权范围内发展多级合伙人,也就是说每个人依照股权架构下获得自己的合伙人等级收益。这种合伙人制度比较适合连锁经营类传统行业,劳动力成本高昂,人员流动频繁,如果仅仅依靠雇佣制来管理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形式上类似招商加盟,提供技术指导,品牌授权合伙人自主经营。
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现有企业推行合伙制的时点几乎都在创业阶段和转型阶段。当然合伙人制度既有优势也有局限性,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原有的薪酬制度吸引力在逐渐减弱,人才的话语权在逐步提高。毫不夸张的说,吸引并且留住人才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因素,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吸引优秀的合伙人加盟是最有效的途径。
那么,到底该如何设计合伙人制度的初步模型呢?最关键的是“三大关系”和“一个原则”。
1.运用长期捆绑机制,重构人才和资本的关系。现有激励机制最大的难题在于股东利益分享机制的年限,要想实现合伙人利益长期捆绑,管理层必须综合考虑股东的让步意愿和未来经营支付能力,员工持股+项目跟投是常用的手段,当然也可发行限制性股票和期权。
2.通过组织平台化的生态系统模式,重构人才与组织的关系。通过组织化拆分激发一线员工的活力同时也可注入新的血液,连锁加盟和价值链合伙人模式是很多大企业拉近上下游供应商的常用方法,海尔的做法比较新颖,走企业平台化的道路直接打破传统组织形式,拆分成独立的经营体。
3.管理去中心化,重构人才与管理层的关系。创业初期的合伙人文化比较开明,管理相对轻松,因此集权式管理往往会被扁平化管理所取代,大家平等协作共赢,老板的概念会逐步淡化。
4.制定合伙人选拔及退出机制,确保“谁创造谁分享”的原则 。合伙人选拔机制每个公司都不一样,关键要共识好选拔标准,合伙人待遇及选拔流程,合伙人无法为组织贡献的时候就需要有完善的退出机制,谁创造谁分享的原则必须要遵守,这也是公平的体现。
好的合伙人制度,实现团队与公司、个人职业与公司事业的高度统一,重新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