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抢占赛道 成创业投资“深口袋”
导读:互联网巨头们的入局无疑正在搅动当下的创业投资格局,改变创业创新的底层运营机制,让投资从“资金为王”走向“资源为王”,传统风险投资 私募股权投资(VC PE)机构或将面临来自巨头“抢食”的挑战。
互联网巨头们的入局无疑正在搅动当下的创业投资格局,改变创业创新的底层运营机制,让投资从“资金为王”走向“资源为王”,传统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VC/PE)机构或将面临来自巨头“抢食”的挑战。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在投融资当中,常用一个词叫“deep pocket”,翻译过来就是“深口袋”,即口袋深、有大钱的金主儿,像俄罗斯科技风投基金(DST)之类,创业项目一旦找到这种风投机构融资,后续的发展基本就比较稳当了。可近年来,“深口袋”似乎出现了转换。
今年以来,多家互联网企业赴港上市使腾讯投资被推到镁光灯之下。在过去的三个月内,腾讯投资收获了4家企业的IPO,为腾讯带来超过400亿元的账面回报,甚至超过腾讯去年的净利润;阿里巴巴此前也表示将在香港投入十亿港元扶持创业创新,阿里巴巴创业基金会目前已经投资14家香港初创企业,覆盖电商、O2O、物流、共享经济、金融科技等众多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京东在2017年已投资了19个项目,投资领域也从以前的3C、物流、供应链延伸至智能硬件、旅游服务、汽车服务、时尚等多个细分品类;百度也表示正在加大AI开放力度,计划在2018年投资10家以上AI创业公司。
不难发现,BAT等互联网巨头在未来可能对社会带来深刻变革的创新科技领域已经深度布局,投资越来越多,金额也越来越大。在过去两三年,他们投出了多个涉及人们出行、娱乐、金融等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在业内人士看来,他们正在成为这个时代创业投资的“深口袋”。这些互联网巨头们的入局无疑正在搅动当下的创业投资格局,改变创业创新的底层运营机制,让投资从“资金为王”走向“资源为王”,传统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VC/PE)机构或将面临来自巨头“抢食”的挑战。
BAT上半年投资超千亿
腾讯表现抢眼
去年以来,以共享经济、文化娱乐、人工智能、新零售等为代表的中国新兴产业经济各处“风口”的投资,都能见到BAT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他们的每一个举手投足都能引起一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关注。
今年9月19日,永安行(56.250, 0.30, 0.54%)的全资子公司江苏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向上海云鑫、深创投、上海龄稷等8名新投资者融资8.1亿元。而公开资料显示,上海云鑫是永安行第二大股东,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8.33%,同时蚂蚁金服持有上海云鑫100%股权,即上海云鑫为阿里系。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阿里系第一次落子共享单车,在此前的ofo融资中,阿里就作为联合领投的身份出现过。
在几个互联网巨头中,近期最抢眼的莫过于腾讯。从9月到11月,众安保险、阅文集团、搜狗、易鑫集团相继上市,给腾讯带来超过400亿元的账面收益。除此以外,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也将在今年或明年IPO。而就在本月,腾讯同时投资了威马汽车和蔚来汽车,进一步加持早已入股的Snap公司,在腾讯重视的文娱上,则是在猫眼电影上进一步加码,同时投资了早期的动画公司十字星和糖人家,投资频率依旧较为频繁。
而在投资上起步较晚的百度,近年的股权投资热情也高涨了起来。继去年成立了百度风投后,今年又与中国人寿(30.800, -0.18, -0.58%)联手成立百度资本,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消费升级、互联网+等领域的中后期项目进行投资。今年以来,百度已投资了多个AI领域的企业,包括大数据公司数美科技、蔚来汽车等,还计划在2018年投资10家以上AI创业公司。
根据最新财报,BAT2017年上半年对外投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359.11亿元、-139.12亿元、-503.33亿元,三家公司的总花费就已达到上千亿元,其中,腾讯的对外投资相当于百度、阿里的总和,今年上半年投资项目达到23个,平均每月投资4个项目,而阿里则投资了5家,百度投资了6家。
互联网巨头
抢占各大风口
事实上,BAT们早在多年前就开始进行对外投资。根据腾讯科技和IT桔子联合发布的《中国创投领域资金风向报告-2017年上半年版》,这些公司的投资数量在2015年达到顶峰,而尽管今年的投资数量有所下降,但今年的单笔投资却在上升。
此外,记者注意到,这些互联网巨头领投的比重较以往加大,还有不少老牌创投机构在背后跟投。从投资的领域来看,投资的企业不仅仅与公司业务和战略有紧密关系,各家公司还正在通过投资来补足自己的短板和押注未来的风口,这一点在腾讯投资摩拜和蔚来汽车上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巨头们的投资逐渐占领了某些领域的“赛道”,如阿里巴巴一出手,就把新零售的核心位置占据了;今日头条用不到两年的时间把短视频矩阵做成了独角兽矩阵;腾讯投资已经占了文娱产业的半壁江山。
为何BAT们的投资布局在近两三年呈现加速化和广泛化的趋势?其中一个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他们在这两年获得巨大的财富收益。比如,在香港上市的腾讯控股从今年年初至今,股价已翻了一倍;而阿里巴巴的股价也从年初至今涨幅超过80%;百度的股价也涨了近40%。此外,过去两三年正是移动用户极具增长的时代,这给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积攒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然而,对于这些依靠广大线上用户群体的互联网企业而言,这两年的投资不仅是乘胜追击,更是未雨绸缪,因为他们都面临一个现实,就是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放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在多个公开场合的演讲中,BAT们负责人也时常透露出对未来发展的焦虑和思考。“尽管他们都是互联网浪潮里顶尖的互联网企业,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也面临创新后续乏力的问题,都在想尽办法弥补这种创新的衰减。”招商启航资本副总经理王金晶说。
获得这些巨头们的投资意味着什么?据记者观察,被这些互联网巨头投资过的企业,后期的发展大多比较稳健,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能让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筹码。比如,前段时间在美上市的互金企业趣店,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便登陆了美国资本市场,在流量越来越贵的今天,趣店能够在这么短时间扭亏为盈,其背后的股东蚂蚁金服功不可没,支付宝的巨大流量成了趣店最大的底气;再如,腾讯和阿里投资了摩拜和ofo后,分别在微信和支付宝界面专门为其开通流量入口;而近期发布了赴美上市招股说明书的乐信集团,旗下分期消费电商分期乐凭借3C产品起家,其背后则是京东投资之后所带来的强大的产品供应链。有大资金和丰厚资源的加持,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就是互联网巨头们“深口袋”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互联网巨头企业不仅对外投资,很多项目还干脆自己来操办。比如,腾讯这一轮上市的几个被投企业中,众安保险也是腾讯联合其他三家共同发起的,而阅文集团则由腾讯文学与原盛大文学整合而成。而且,第二梯队的互联网公司也如此,因为手握资金和资源,招揽优秀人才的成本就很低,创业也相对简单。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巨头企业正在以席卷之势抢下各种风口,他们创造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创新创业运营机制。
传统创投机构与
互联网巨头的竞合关系
在强大的“资源效应”之下,如今创业者对获得BAT们投资的渴望也空前地高涨。“我们代理的好多项目,上来第一句就问,能否拿到BAT的投资。”从事了一年财务顾问的叶女士告诉记者,“未来好的项目稀缺,就是项目选钱,而不是钱选项目了。”
种种迹象表明,BAT们的入局改变了过去“资金为王”的投资格局,正在开启一个“资源为王”的投资新时代。“以往早期投资拼的是资本,但现在光有资本远远不够了,能否找到靠谱的团队、找到后又能提供何种资源?显然,BAT们拥有更大的议价权。”王金晶说。
从2017年BAT这三家公司的投资情况来看,他们的投资涵盖了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的公司,但腾讯投资处于成熟期的公司数量大大超过初创期和发展期,而这恰恰是今年许多机构比较热衷的阶段。“我们在跟机构打交道中,明显感觉到今年中后期项目里,个别机构在加速布局,都在争夺我们的优质客户。”一位财务顾问人士对记者表示。
仔细观察可发现,一些老牌VC也开始扎堆投资中后期的项目,比如IDG这种以早期投资著称的机构也会去领投美团这种几百亿美元的公司。而在蔚来汽车最近一轮Pre-IPO的融资中,也出现了腾讯的身影,实际上,新能源汽车造车领域与腾讯的战略或者主业都没有太大的契合度,但就投资而言,腾讯一掷千金,投下了几亿美元。不可忽视的还有,第二梯队的互联网企业也在以真金白银抢占新的时代风口,而对传统创投企业来说,在本已激烈竞争的跑道上,还得面对这些巨头动辄“抢跑”的挑战,危机感油然而生。
在王金晶看来,要辩证地看待互联网巨头在投资领域的强势入局。所谓“危”,体现在手握大量资金和资源的互联网巨头们在获取优质项目上比传统创投机构更有议价权,使原本拥挤的赛道竞争更加激烈。所谓“机”,则体现在二者还有合作的空间。“我们有些项目也让BAT这些大企业来接盘了。”对于早期的VC而言,只有手握好项目,就不怕找不到后续融资,BAT恰恰是很好的产业资本。
而最好的状态则是找到二者“共生共存”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与这些大企业合作,要么帮他们筛选好项目做好前期投资,要么做退出之前的整合投资;另一方面就是寻找自己独特的投资领域,每一只基金在特定的领域都有他的积累,这不是BAT短期内能学到的,有些领域如果没有前期的技术积累是很难冒然进去的,因此,这些大公司也需要和市场上专业的细分机构合作。”王金晶说。
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巨头们的入局无疑对产业具有极大的拉伸作用,但是同时也对“是否会构成垄断”心存隐忧。“大企业在规划未来时也会有不可避免的盲区,他们认为自己是专业,但可能会丧失一些开脑洞的机会。”在王金晶看来,未来的变数太多了,如果投资机构会在竞争中被挤压,会投资一些边缘项目,这些项目也不一定不代表未来,反而大家都强烈看好的项目,未必就能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