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正确轨道讨论海底捞事件
导读:哪怕企业改进了管理、政府加强了监管加大了处罚,只要餐饮业主体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不提高,顾客也甭想吃到放心饭菜。因此,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在餐饮业,食品安全,就是悬在头上的定时炸弹,任何一个餐厅,都躲不开这件事情。海底捞不是第一个被卧底曝光的知名餐饮企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问题在于,一次又一次,曝光引发的舆论热潮过后,餐饮业的卫生状况依然照旧。这次恐怕也不例外,这一点从事件高潮期间媒体就开始热议海底捞公关技巧便可知晓。这种奇葩现象说明,相当数量的国人,对食品安全真的已经麻木了。
我记得前几次曝光的时候,媒体讨论比较多的是企业管理水平和政府监管水平,也有总结说食品安全全世界都是大问题,解决它需要各方一起努力,需要有一个过程,急也没用。其中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是说20世纪初美国的食品安全同样触目惊心,老罗斯福总统看了一部曝光肉食品加工业的书后一度不敢再吃香肠。那之后,美国出台了《食品药品管理法》,成立了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一步步扭转了局面。
这些讨论当然正确,但也有点儿像正确的废话。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今天的中国不是20世纪初的美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已经很多了,监管机构的设置也很齐全,各家餐厅也都会把卫生标准张贴执行,每天都会有例行检查。可为什么海底捞仍然出现如此不堪入目场景——老鼠在后厨地上乱窜、打扫卫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用顾客使用的火锅漏勺掏下水道……
是企业管理水平差吗?海底捞可是行业标杆,当年北大教授还写过一本书《海底捞的秘密》,风靡商界。是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吗?可这些曝光是记者卧底四个月的发现,怎能指望监管部门用例行检查就可避免?是处罚力度不够吗?可真把海底捞罚倒闭了餐饮业就能焕然一新吗?
反问这些并不是说这些事情没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大事中的监管力度和事后的惩罚力度,当然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只是,光看到这些题中应有之义还不够。
事实上,把饭菜做的干净安全太不容易了!做餐饮的是人,不是机器。就算制定标准,也要看能否落到实处。中国的餐饮业门槛低,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低,基层员工大多来自农村,受教育程度不高,收入也不高。你经常会听到一句调侃,不能得罪服务员,不然他一个不高兴就给你在菜中吐口水。后厨做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好几个部门协同作战。有摘菜洗菜、拈板、打荷、凉菜、炒锅等岗位。一道菜出品,从备菜到炒制到出品,最少要经过三人之手。玩手机的,挖眼角抠鼻屎的,留长指甲的,从卫生间出来不洗手的,随便拿个脏抹布给你把盘子边上的油渍抹干净的。你能认为一个对个人卫生都不重视的人,他们会重视洗碗机机器内部的清洁工作吗?
这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则新闻。一位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在当地餐馆打工,老板规定每个碗必须冲洗七遍,留学生照做了。可是做着做着,他就发现,实际上碗碟洗到第三遍第四遍时就已经很干净了,于是他开始偷工减料,不再清洗七遍了。没有被任何人发现,他甚至开始向同事传授他的技巧。然而,有一天,顾客发现碗没有清洗干净,于是就投诉。老板查到缘由,直接把这位留学生开除了。
这个故事说明,餐饮业的安全卫生不是不可以做到,关键是你想不想做到。这不光是指老板,也指员工,一个日常生活中认认真真把自己的碗洗干净的人,在餐厅工作时也会把顾客的碗认认真真洗干净。
我这么说不是要责怪中国餐厅的服务员?他们几个人一起挤在集体宿舍里,每天起早贪黑,连自己的卫生都不重视,会真正把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起来吗?其实,碗碟清洗不干净,安全卫生有隐患,他们内心清楚。因为他们吃饭时,拿着这些碗筷都要用开水冲洗一下。而客人嘛,人太多,顾不上也就顾不上了吧。
人是社会性动物,必须有社会责任和社会公德,这一点中西皆然。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慎独,讲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餐馆服务员如果从小受这种教育,在没人盯着的时候干龌龊事的概率就会小很多。
仓廪实而知礼节,人的素质高低,跟学历和财富有关系,但不能划等号,不能得出收入低素质就一定差的结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位列七十二贤之首,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虽然生活清贫,但却安贫乐道,是孔门弟子中的道德楷模。
所以,哪怕企业改进了管理、政府加强了监管加大了处罚,只要餐饮业主体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不提高,顾客也甭想吃到放心饭菜。因此,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做到这一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引入公民素质课程至关重要。在这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