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争建国家中心城市 西安、沈阳、南京希望不小
导读: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中心城市的设想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中心城市的设想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加上最新批复的武汉和郑州,目前全国已有8个城市位列国家中心城市行列,其他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
随着城市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在这过程中,不少城市正努力争取进入国家中心城市的行列。
多城争建
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对杭州、厦门、西安、长沙等城市列入国家中心城市进行建议。
杭州市原市长、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张鸿铭提出,希望国家尽快批准杭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他认为,杭州从经济发展总量、速度、质量以及科技创新活跃度、城市人口方面已具备条件。
厦门也在积极申报。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紫萱建议,中央相关部委积极支持厦门在新时期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方面赋予厦门更多的职能与平台手段,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表示,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考虑,西北五省区需要有一个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发展,建议国家将西安列入国家中心城市。
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市长陈文浩在两会期间发言,“长沙已具备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恳请国家部委,尤其是发改委、住建部,支持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各个城市努力争取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是因为该名称的背后意味着更大的资源配置权力。“城市的级别高了,社会声誉也更好,更有利于集聚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最早在2005年,由原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2007年,由原建设部上报国务院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则指出,国家中心城市应当具有全国范围的中心性和一定区域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在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
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是不是国家中心城市,不光是一个名号,还要看其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功能。除了经济总量之外,国家中心城市更为重要的一个指标是必须要有对周边地区的强大辐射能力,尤其是对海外的辐射能力,其门户型的功能十分关键。
这些城市希望不小
打造国家中心城市,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即京沪之后,国家需要更多的中心城市来承担京沪的部分功能,并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智库重庆论坛上解读“十三五”规划建议时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加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承担全国性的功能,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节点。
2010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被定位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进入2016年,国家中心城市的批复加快,成都、武汉、郑州在这一年获批为国家中心城市。从区位看,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位于东部地区,重庆和成都位于西南内陆,武汉和郑州则填补了中部地区的空缺。
接下来,有哪些城市可能成为新的国家中心城市?
从定位来看,国家中心城市的一大作用是引领区域发展。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就一直存在着十大中心城市,除了四大直辖市外,还有广州、武汉、南京、成都、西安和沈阳。这些城市均是各大区的中心,各大区最好的大学和医疗资源基本集中在这些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入围的8个城市中,有7个属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城市。也就是说,在传统十大城市中,其他三个城市西安、沈阳、南京的希望不小。这其中,西安一直是西北大区的中心,沈阳则是东北大区的中心。
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区中心应该都会入围国家中心城市。此外,一些经济总量过万亿、产业发展走在前列的城市,如深圳、杭州等也会加入。
从区域布局上说,一个经济区也可能不止一个国家中心城市,例如成渝经济区,成都和重庆这两大城市就一起入围。从这个角度上讲,在经济和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区域,只有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是不够的,需要叠加辐射才能发挥作用。
如对长三角城市群而言,未来可能不止上海一个国家中心城市,若周围的南京和杭州获批,将更好分担上海的部分功能。此外,青岛作为山东首个GDP突破万亿大关的城市,入围国家中心城市的希望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