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振兴实体经济:以质量为关键词 多方发力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 2017-03-08 11:02:44 编辑:诚富

导读:中国企业提升质量之路正在获得最高层面的支持。

中国企业提升质量之路正在获得最高层面的支持。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中再次强调,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质量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抓手

经济增长,质量先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实体经济发展指明了三个关键词——质量、品牌、创新。经济增长的速度被关注之时,经济增长的内涵也更受重视。外界更为关心经济增长是否是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是否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增长。

而质量和品牌总是一体化发展。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朱宏任今年1月在“第四届中国企业五星品牌论坛”上表示,在做优实体经济时,除了质量,品牌的实施也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

他引用了一组数据:2015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168亿美元,全年中国人买走全球46%的奢侈品。这其中,910亿美元在国外发生,占到总额的78%。他说:“大量的消费需求在国外完成,这说明我们现在的供给结构不能满足国内已经调整的需求,而且品牌建设很滞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质量是产品和服务的核心,但是过去我国走的是粗放型规模扩张的路,如果仍是在这条路上走下去,那么我们的环境和资源都不可持续。

王军说,发展实体经济,不仅要求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还要求它们创造自己的品牌,形成美誉度,从而带来更广阔的市场。“不仅要产品质量高,而且品牌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光要赚吆喝,还要让腰包鼓起来。”

品牌助升销量和议价权

中国品牌以前被认为质量不高、价格便宜,但是最近几年一直在试图重塑形象,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品牌。全球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看法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正在进入建立品牌的机遇期。

谷歌与咨询公司凯度最近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出海品牌30强》报告显示,在技术领域人们对“中国制造”认知的转变最为明显,如智能手机、家用电器以及无人机等公司。

“中国制造”为什么开始将注意力投向品牌的打造?品牌响亮之后,不仅议价权高,甚至拥有行业定价权。国内一家大型专网通讯设备企业的部门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几年来我们频频出现在国际上一些安全度要求很高的场合,作为走出去的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已有较高的认可度。所以新产品推向市场之后,国内不少同行的产品定价会以我们的产品价格做参考。”

该公司主要消费群体是公共安全、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和工商业等行业。因为拥有较好品牌认知度,他们即便是在国外市场,也能从国际巨头手中分得一杯羹。上述部门经理说:“我们针对的是特殊行业用户,专网通信盘子不像公网那么大,所以公司体量也不算大,但是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并不多。”

即便是走中低端路线的企业,也难以抵挡品牌的魅力。深圳一家早在20年前就和海外客户做生意的一位企业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我们当时是做ODM,即我们负责研发和设计,核心技术都是我们的,设计好产品后给客户挑选,然后出整机给客户,但是没有我们自己的品牌。后来,很多手机制造商一到中国来寻找手机,就找上我们。”

虽然他们不缺客户,但是2011年,他们还是走上了品牌推广之路,从欧洲开始,第一站就是法国,品牌效应迅速显现。2012年,他们在法国的销量就达数百万台,赚取的利润也翻了一番。

品牌带来的不仅是销量和利润的增加,更是实力的象征,而实力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仅是从2016年到现在,就已经有4家大的欧洲运营商和他们合作了。

多方发力

那么,如何抓质量、提品牌呢?除了企业,行业协会也可以发力。

就以深圳为例:深圳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之后,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便会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充分发挥桥梁的作用,迅速把政府的政策落到实处。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处一位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很多来深圳调研的城市都反映,往往政策断档就断在扶持政策出来后,没能够迅速惠及企业,而有了强大的社会组织便可以帮助政策迅速落实,同时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深圳拥有8000多家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推动行业质量和品牌提升的重要生力军,庞大的数字可能会让外界有点惊讶,但是在该工作人员看来,这些中介组织对企业来说好处多多。

上述工作人员说:“政府出台一个政策,就是希望符合条件的企业都来申报,让企业得实惠。但是如果行业协会数量少就容易掌握大量资源,可能跟哪家企业关系好就推荐谁,政策的实施效果反而就打了折扣,伤害政府的公信力。而现在,深圳的行业协会数量特别多,竞争激烈,大多靠企业会费存活,而非政府拨款,所以它们对企业的服务做得很到位。”

在振兴有质量的实体经济过程中,政府又该如何发力?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政府一是要制定标准,和国际接轨,标准要有前瞻性,这样可以倒逼产业升级;另外要加强监管,保证企业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产品。”

胡迟认为政府要加大对品牌的支持力度。他说:“其实,中国现在产品质量做得好的企业不少,但是知名品牌少,这和中国的经济规模以及制造业在世界的地位不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