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价3000的时候,我们为什么没买房?
导读:在我们今天讨论北京房价已经成为一个痛点的时候,很多人总会捶胸顿足的懊恼,想当年那么便宜的时候怎么没买房。那个时候我们都在干什么?
在我们今天讨论北京房价已经成为一个痛点的时候,
很多人总会捶胸顿足的懊恼,
想当年那么便宜的时候怎么没买房。
那个时候我们都在干什么?
20年前的北京,
香港那时候刚刚回归,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学校组织在班里集体看电视里播的回归仪式。
那个时候我们住的都是爸爸妈妈单位分的房,
小平房,或者筒子楼,
能住进高楼已经是很牛的了。
那个时候还有“合住”一说,
就是一套房子两家或者三家合住,
一家一间,
厨房厕所是公用的。
那个时候没听说有什么买房的人,
也没有满大街的房地产广告,
那会儿牛逼的是手里拿着大哥大,腰里别着BB机。
所以如果问为什么在房价只有三四千的时候没有买房,
我想还是因为北京人那时的观念和意识。
我有个叔叔,那时候家里拆迁,
给了二十几万。然后他买了一辆桑塔纳。
是的,那个时候桑塔纳特别高级了!
同时期有个阿姨,
用拆迁款二十几万买了套房,
在当时还特别遥远的通县,
大家都觉得挺没用的,
那么远,谁住啊!
二十年以后,
桑塔纳早就报废了,
成为了一堆破铜烂铁。
但通州成了北京副中心,
房子已经涨到了几百万。。。
因为我们受观念限制,从小受的都是集体主义高于一切的教育,所以对于个人投资是没有概念的。谁也不会想到二十年后的北京,房子会成为那么高昂的商品。
我有个朋友,
七十年代人,
最后一批有编制的进了事业单位。
一直等着分房。
等到结了婚了,分房还是遥遥无期。
那个时候还能买得起三环的房,
但是老婆说三环送货都不给送,
太远了不去。
后来能买的起四环的房时,
老婆依然说太远,不去。
就这么等了十几年。
到现在南五环的房首付都费劲了的时候,
终究放弃了分房,
咬咬牙买了期房。
就这么在抱着能分房的幻想中,
耽误了十几年,
最后把家安在了遥远的南五环。
那个年代的我们观念里,个人都是属于组织的,结婚恨不得都是组织给安排。当社会发展到开放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还跟不上潮流,当房子也已经成为商品在买卖的时候,我们彻底懵逼了。
04年我上大学,
同学们好多不愿意住宿舍的,
都开始在外租房住。
其中有一个人,是一个南方同学。
她的父母给她在学校边上买了一个小房子。
是的,那个时候珠江绿洲的独居才二十几万。
定福庄还是个遥远的城乡结合部。
08年毕业以后,
最终我这个同学没能留在北京,
在确定回老家以后,
她把房子卖了,
最终卖了75万。
舒舒服服住了四年,
最后赚了五十万回老家。
这个大学上的,
真是人生的赢家。
当那些有前瞻性有商业头脑的南方人开始在北京买房的时候,我们这些憨憨傻傻的北京人还在笑话他们贷款给自己上小夹板。根本没有意识到金融杠杆将在我们的生活中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所以当人家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我们也只能一声叹息:怎么我就没想到。
08年北京的房地产正在经历寒冬。
我们计划在我家小区再买一套房,
以后能和老家儿里住的近点,
相互照应。
但是80后不靠老家,
付不起首付。
但我们的父母都是50后,
对于什么金融杠杆一律不接受,
觉得欠银行钱就睡不着觉。
所以就没能买成。
但当时那个小区两居大概三百万。
十年后,
涨到了1000万!!
所以,我们就这么少赚了700万。
买不起房的80后们,大多是因为50后的父母们在市场经济大潮来袭时,已经过了接受新鲜事物的年纪。而在能买得起房的时代,80后们还是个孩子。
所以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有捶胸顿足的时间,不如好好的研究一下经济形势,提高自己的投资意识,好好挣钱,好好生活,别让房子成为咱们生活的一座大山。一直以来咱北京人安逸闲适的生活态度可别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