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新兴产业 > 新能源汽车 > 正文

新能源车生产资质审批暂停并非停止 准入门槛或提高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 2017-06-17 10:50:30 编辑:诚富

导读:有关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暂停审批发放的消息让业界为还未获取牌照的企业捏一把汗。不过,资质审批“暂停”并非“停止”。

有关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暂停审批发放的消息让业界为还未获取牌照的企业捏一把汗。不过,资质审批“暂停”并非“停止”。

“暂时没有听到有关停止审批的确认消息,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规模还是比较小,停止审批(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生产资质)是不可能的。” 接近工信部的消息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但有可能会调整审批流程或内容,之前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审批规则相对较宽松。”

此前,彭博社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拟暂停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审批发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希望对现有政策进行评估。不过,接近工信部的消息人士以及多家正在准备申请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新兴造车企业创始人均向记者表示:“未曾听说暂停审批的消息。”

暂停审批摆乌龙?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除了已经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15家企业之外,还有将近200家企业在排队等待审批。这些等待获取纯电动乘用车“准生证”的企业大多是新势力造车,而他们“攻城略地”的突破口就是纯电动车。因此,一旦暂停发放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意味着很多正在申请和准备申请的新兴企业都会受到影响,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更是涉及甚广。

“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来讲,整个产业的规模还较小,我认为不可能停止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审批。”上述消息人士说道,“之前为了引导整个新能源产业方向,国家审批的规则可能相对较宽。目前更有可能是调整审批流程或是内容,但也不会特别严格,另外发放‘准生证’的速度可能会放缓。”

纵观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整个产业依旧处于起步阶段。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情况下正是需要注入新鲜血液的时候,关于暂停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审批的说法尚需验证。

“目前我们没有听到任何停止生产资质审批的消息。” 时空梭智能车的创始人闫磊直言,“事实上类似传言一直很多。”除了闫磊之外,一家正在准备申请新能源的新兴造车企业的创始人也说道:“没有听到停止审批的消息。应该调整审批内容,准入门槛会变得更高。”

此外,低速电动车企业索荣电动车的创始人贾文轩也同样表示:“没有收到即将停止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的消息。”同时他也认为,未来将会调整准入门槛。“无论是纯电动乘用车还是低速电动车,准入门槛都会发生变化,可能会有新的政策出台。”

综合各方消息,停止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审批或是空穴来风,国家层面或将调整准入门槛,会相对放缓发放“准生证”的速度。

“今年生产资质的发放速度要快于去年。” 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田永秋认为,今后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审批的门槛可能会提高,要求相对于现在也会更严格。不过田永秋也表示: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讲,最好不要将门槛抬得过高,应该鼓励大批企业先进局,加速行业的竞争,之后通过产品以及消费者的判断再进行考核筛选。”

行业矛盾凸显

截至目前,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有15家企业先后获得了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审批规划总产能已经超过100万辆,约为117万辆。

从审批规划的总产能上来看,纯电动乘用车的产能已经出现了过剩的苗头。这也是导致行业屡现暂停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审批说法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市场容量来讲,10~15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比较合适。而且早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扬也曾公开表态,工信部的目标是未来新建的新能源车企不超过10家。不过,目前“10家上限说”已经被打破,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即将会控制纯电动乘用车企生产资质审批数量。

暂停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审批传闻不断的原因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目前新进来的企业鱼龙混杂。

当河南速达获得第12张新能源生产资质时,业内甚至质疑大过褒奖。田永秋表示:“这是因为一年前河南速达还是负面缠身,大家对其印象并不好。”此外,获得第14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陆地方舟也同样遭到了质疑,其以低速电动车为主要产品,但低速电动车目前从政策上来讲并不合规。

不难发现,无论是河南速达还是陆地方舟,之所以能够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这导致新进来的玩家良莠不齐。“这些企业虽然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地方经济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分析人士称。

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加大

近年来,有关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的出台一直没有间断。

今年4月25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印发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及,到2020年培养若干家进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并且在产业路线上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汽车产业接下来的发展重点。

6月12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表示将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意见》中提到将规范新能源汽车企业投资项目条件,申请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包括现有商用车企业生产纯电动乘用车)投资项目,应符合《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的要求;现有纯电动汽车企业申请建设扩大生产能力的投资项目,上年度产能利用率应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意见》还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合作,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水平。而这项鼓励政策最好的表现就是最新获批的江淮大众项目。此外,这项鼓励政策也意味着对于不具备生产资质和制造能力的新兴造车企业的代工模式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意见》中提及新建中外合资纯电动乘用车企业投资项目按照《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办理核准。这表明,未来新建纯电动乘用车合资企业或许可以效仿大众汽车与江淮汽车(10.730, -0.21, -1.92%)合资的形式。

不难发现,新能源汽车领域仍是国家鼓励与支持的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不过对于正在申请生产资质的新兴企业来说,提升自身实力仍是当务之急。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来看,其进入充分竞争的时间会较传统燃油车市场快得多,优胜劣汰之后,市场才会格局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