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 “进军”新三板面临 “拦路虎”
导读:虽然公募机构以专户形式实际参与了新三板投资,但推出专门的新三板公募基金也是未来的大趋势。然而,公募基金入市不得不面对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公募基金的投研人才储备不足、产品管理收益不匹配也会成为投资的“拦路虎”。
虽然公募机构以专户形式实际参与了新三板投资,但推出专门的新三板公募基金也是未来的大趋势。然而,公募基金入市不得不面对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公募基金的投研人才储备不足、产品管理收益不匹配也会成为投资的“拦路虎”。
近日,在京举办的“2017公募基金新三板业务研讨会”探讨了上述问题。该研讨会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主办。
制度建设或是2017年重点
2016年,新三板分层制度实施,挂牌企业数量目前突破万家,新三板市场正在加速向成熟化迈进。
作为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公募机构虽然以专户形式实际参与了新三板投资,但推出专门的新三板公募基金也成为业内的重要呼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新三板突破了1万家,但仍面临着流动性、制度层面上的问题,确实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需要业界和监管部门共同来研讨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洋称,新三板发展至今积累了很多问题:一是流动性问题,如换手率偏低、高流动性集中于少数企业、优质公司撤离新三板等;二是融资功能的趋弱、融资规模偏小、外部投资者不足;三是公司治理不规范、股权集中度较高、信息披露不充分等。他说,“这些问题导致新三板市场不能很好发挥定价、资源配置、风险识别等重要功能。而要改善这个状况,新三板市场需要保持自己独立的地位,建立与主板市场融合和竞争的相互补充、相互竞争的关系,这样新三板市场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在陈道富看来,金融市场秩序和制度建设应是2017年金融领域的重点,2017年应把风险放在突出位置,真正关注金融体系内在机制,推动金融市场的制度建设和市场秩序的规范。
安信证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师诸海滨也认为,从2017年全年看,新三板应是深度耕耘的一年,2018年才会获得全面收获,2017上半年主要还是避风险,其时间窗口留给我们选择一些能够成为“苗圃”里面比较优秀公司的时机。
多家公募筹备“进军”新三板
新三板市场已经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这是所有公募基金参会人员的共识。公募基金进入新三板市场并没有太多的法律障碍,只是技术细节问题。
事实上,不少公募机构已经在新三板投资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九泰基金总经理卢伟忠分享了九泰基金对新三板投资的经验。他说,“为加强对新三板‘募、投、管、退’环节的专业化管理,九泰基金把新三板投资按照尽职调查、投资研究、投资决策、投后管理和退出策略进行细分,把每个环节拆分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质量标准,通过高质量标准避免信息不对称、判断主观化和决策片面化等风险,努力将每一个投资项目打造成精品。”
华夏基金研究发展部董事总经理骆红艳则表示,华夏基金目前主要以专户形式在参与新三板,但公募参与新三板会更加关注基础市场的成交量和活跃度,而新三板在这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长朱为绎认为,“从流动性角度而言,公募基金肯定要进入新三板市场,没有公募基金进来,新三板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机构投资者市场,市场的交易也发展不起来。”
卢伟忠期待,公募基金入市,将对新三板流动性改善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或面临投研人才不足等瓶颈
除了新三板本身的问题,公募人士更关注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面临的投研人才储备不足、产品投资者门槛悬而未决、产品管理收益不匹配等难题,这些都将成为公募基金参与新三板市场的“拦路虎”。
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付柏瑞认为,人才是新三板最大的财富,人才问题也是新三板未来投资研究最大的困境。新三板市场目前的研究人才和投资人才还处于市场发展初期,要进行新三板投资,目前相关的人才仍极度缺乏。
九泰基金总裁助理郑立昌则表示,目前已有公募基金以专户或者基金子公司专户形式投资新三板,但在考虑真正的公募基金入市时,一方面应考虑公募基金层面的投资者门槛,比如门槛降到多少才合适,才能平衡投资人的收益和风险;另一方面,公募基金管理新三板公募产品还需要解决收益匹配的问题,如果只收管理费,没有后端收益的话,很难覆盖公募的管理成本。
“按照目前公募基金投资方式,公募基金一般只收取管理费,没有后端收益。但新三板投资有特殊性,比如一个项目投两千万,如果按照2%管理费来算才有40万元,人员成本、尽调成本、管理成本都覆盖不掉。所以,管理端如果由公募基金来管理,一定要解决收益匹配的问题,否则管理人是不合算的。”郑立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