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科创版 > 正文

新三板进入后狂飙理性时代 券商调整战略布局?

来源:大河网  发布时间: 2017-02-16 16:12:48 编辑:诚富

导读:自2014年1月24日扩容以来,不过短短三年多的时间,新三板的挂牌企业从当初的600多家猛增至10500多家,增长速度着实令人咋舌。然而,即便是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场外市场,并且实施了分层制度,但流动性低、估值低、参与度低等新三板为人诟病之处依然未有大的改善。

自2014年1月24日扩容以来,不过短短三年多的时间,新三板的挂牌企业从当初的600多家猛增至10500多家,增长速度着实令人咋舌。然而,即便是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场外市场,并且实施了分层制度,但流动性低、估值低、参与度低等新三板为人诟病之处依然未有大的改善。

眼下,无论是新三板挂牌速度还是券商做市的增量,都在呈现放缓的趋势,而中介机构对于挂牌公司的内核更是趋于严格,加之数以十计的企业选择摘牌,数以千计的董秘纷纷离职,慢下来的新三板节奏,正在进入相对理性的治理期。

券商调整新三板战略布局?

近日,一则消息引发了极强的市场关注度。有媒体报道称,考虑到做新三板业务的性价比越来越低,目前已经有多家券商计划在春节后裁撤新三板部门或团队,至少有三家券商正在裁撤新三板部门或团队。

更有消息称,中信证券的新三板业务调整早在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十个省份的三板部门都归到了投行部,直接归北京总部管。

消息尚未来得及进行深度发酵,就至少有7家券商在第一时间通过公开渠道对此进行了否认。

然而事实究竟如何?也许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根据股转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90家做市券商中,排名前十的分别为广州证券、兴业证券、中泰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上海证券、光大证券、九州证券、长江证券、天风证券、国泰君安。

而10家做市商做市股票总量分别为:295只、289只、289只、269只、253只、237只、234只、231只、228只、223只。

就拿中泰证券而言,去年下半年以来,其做市业务增量开始放缓,7月初至今仅新增12只做市股,其中10月份之后仅新增了1只做市股。进入2017年以来,中泰证券亦再无新增做市股票。

大券商尚且如此,一些排名靠后的小券商更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增做市股票数量显示为0。

不仅如此,就在今年2月7日晚间,本身就在新三板挂牌的东海证券发出多条公告称,公司将退出银音科技、远大教科、同智伟业和陆海石油等四家挂牌公司的做市报价服务。而2月7日,中投证券也退出为菱湖漆提供做市报价服务。

其实,这并非个例。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券商退出挂牌公司做市报价已形成一股潮流。

尤其去年年末,就有海通证券宣布退出为兰亭科技、汇智光华、安软科技三家企业提供做市报价服务。此外,华龙证券、中航证券、华福证券等也在这一行列。

对此,一位券商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做市并不赚钱,甚至还要赔钱。

就拿券商退出企业做市来说,原因有多个,有的企业是去申请IPO,有的企业质地暴露、发展不及预期,券商无奈割肉。

总的来说,做市不赚钱,压力还大。而另一方面,做市商能够提供做市服务的挂牌企业数量少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愿让券商做市了。

有数据显示,仅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10日不过40天的时间里,已经有130家新三板企业拟或已从做市转让变更为协议转让。

尽管有着规范企业股票交易、股价异常波动会减少、提升股权分散度、增加退出渠道等好处,但在流动性不高,做市价格过低可能会影响公司定增价格以及影响定增效率的现实面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更为现实的“活法”。

对于上述一系列情况,和信投顾金融证券分析师肖玉航表示,目前新三板每天大概只有800多家企业有交易,并且交易量只有四五个亿,对于券商而言,持有时间成本长,变不了现,只有账面收益。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减少了其他市场的参与机会。

“目前,确实有一部分券商在对新三板业务进行调整,诸如做市热情减弱或是套现转入其他市场,都是正常现象。”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新三板的“快与慢”

与主板市场的保荐制度不同,券商作为推荐挂牌机构在企业新三板挂牌后,还要承担持续督导的责任。

数据显示,截至2月9日,共有34家券商督导企业数量过百。然而,券商打包转让督导权,目前也成为新三板市场的一景。

据记者了解,之前新三板企业变更督导券商的情况并不频繁,通常每月在十几家到20家。但WIND数据显示,就在去年的最后两个月,变更督导券商的企业数分别升至45家与52家。

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大通证券,其在去年末与今年1月中旬两次发布公告,一举与安庆永强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公司解除了持续督导协议。

而今年以来,这一数据还在呈现明显的递增之势,仅1月份单月更换督导券商的企业数量就达到66家。

据了解,给新三板企业做督导工作,每年大概可以产生8万元到15万元的持续督导收入,但要承担大量的督导责任和监管风险,有些券商觉得并不划算。

但市场也不乏大肆扫货者。国融证券就是其中之一,之前与大通证券解除持续督导的11家企业,尽数被其收归帐下。

此外,新三板企业挂牌速度的放缓,也成为一种趋势。

股转系统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14日,新三板挂牌公司达10566家,总股本6023.48亿股,其中无限售股本2518.97亿股,总市值达42026.54亿元。

这也就意味着,从2016年年初至今,挂牌企业数量几乎翻了一番。根据统计数据来看,2016年,新三板每月挂牌企业数量平均数为420家,而进入2017年,1月份的挂牌数量仅为291家。尤其是从去年8月份,单月挂牌978家,达到历史峰值之后,逐步呈现出下降趋势。

对此,有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去年新三板挂牌速度太猛,监管层提高了挂牌标准。并且,由于新三板市场交易冷清,很多企业挂牌热情在下降。

一方面,挂牌节奏放缓,另一方面,又有不少企业主动选择从新三板抽身。

数据显示,2016年新三板共有摘牌企业56家,占自2008年以来新三板全部摘牌企业数量约62%。而2017年1月,更是已经有58家挂牌公司宣布申请终止挂牌或收到受理通知,加上正式摘牌的1家企业,摘牌大军达到了59家。

而更吸引人的则是,位居新三板“精英阶层”创新层的企业,竟然也不乏主动摘牌者。

自2016年12月5日,世纪空间成为首家新三板创新层摘牌企业以来,已有怡钛积、新媒诚品、苏州园林、捷世智通、安尔发、羿珩科技、亨达股份等多家公司选择离开。

据分析人士称,不少企业选择从新三板摘牌,无外乎有两种原因,一是融不到资,继续待着没有意义,还要增加财务成本。另外,则是要冲刺IPO。

据了解,仅在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两个月内,新三板共计有63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阶段,环比增长61.54%,新三板公司正在加速冲刺A股市场。

新三板的“乱与治”

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新三板有退有进,一定范围内的企业摘牌是企业发展的良性流动。

“不少之前挂牌的企业资质并不好,所以在新三板几乎融不到钱,选择退市也是正常,可以逐渐提升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总体质量。而那些质地好的企业冲刺IPO,也是寻求更高的目标。”一位新三板中介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其实,这一理论也完全适用在目前新三板出现的董秘离职潮中。

据Choice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2月份,有101位董秘离职或转岗。而2016年全年共有1132位董秘离职,约占该年末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的11%,相当于每十家新三板企业当中就有一家企业董秘离职,创下了新三板董秘离职率新高。

而在1132位离职的董秘中,有123人来自于创新层,相对于创新层企业952家而言,12.9%的离职率可谓不低。

对于董秘的岗位,不仅要具有法律、财务基础,还要处理信息披露工作,融资、投资并购等资本运作事务,具有相当的专业要求,所以随着新三板规范程度的提升,不称职的董秘必然无法立足,而锻炼出来的,又在谋求更大的平台。

“之前,新三板无论是信息披露还是年报,都闹出过不少笑话,估计这种事情以后很难再发生了。”一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如今,监管机构对于新三板的治理与监管可谓加大了力度。

数据显示,证监会2016年全年共对183起案件作出处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218份,较上年增长21%,罚没款共计42.83亿元,较上年增长288%,对38人实施市场禁入,较上年增长81%。行政处罚决定数量、罚没款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市场禁入人数也达到历史峰值。

自2017年1月1日至2月8日,不到40天时间里,新三板企业违规处罚高达60次,涉及新三板企业42家,处罚金额达859.35万元。

不仅如此,今年2月9日,中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下发《关于组织“自查自纠、规整规范”专项活动的通知》,部署券商专项检查,要求2月15日前,各证监局应向所监管的证券公司部署自查自纠工作,3月31日前完成对证券公司自查情况的总结报告并报送证监会后,再根据证券公司的自查报告和各证监局总结报告确定现场检查对象,监管部门进行现场检查。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部分券商以及中介机构对于新三板的热情在降低了。因为收益不变,但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与责任。

河南仟问律师事务所主任罗新建对记者表示,虽然仟问所对于新三板的热情不减,但进度确实在放缓。

“目前,监管层对于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并且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更大了,风险控制需要中介机构加大内部审核的力度。”上述人士表示。

相应而来的,收益会有所降低。但据他强调,虽然部分机构的热情有所减弱,但就目前来看,许多企业对于挂牌新三板的热情依然高涨,地方政府的鼓励政策力度也很大,只是作为中介机构,对于业务的选择,不再像前两年那样粗放,而是更为谨慎,并且提升着自己的标准。

“在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的股东到金融机构进行股权质押是司空见惯的,然而,新三板企业却得不到金融机构的认可,这本身就是问题。”罗新建告诉记者。

虽然新三板投、转、融的问题还需要制度层面来解决,但在罗新建看来,速度慢、标准高,正是为了提升新三板的总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