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再分层诉求:精选层瞄准财富效应
导读:有消息称,监管层近期召集部分机构座谈,征询对IPO、再融资、壳资源和新三板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涉及新三板的政策,消息称未来2-3年,新三板创新层可能会拿出5%的挂牌企业进行连续竞价交易。
新三板再分层又现传闻。
有消息称,监管层近期召集部分机构座谈,征询对IPO、再融资、壳资源和新三板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涉及新三板的政策,消息称未来2-3年,新三板创新层可能会拿出5%的挂牌企业进行连续竞价交易。
尽管这一市场传闻未得到证实,但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新三板创新层再分层的探讨,早已在业界进行。
“其实,无论是交易方式还是再分层,市场都曾探讨过一段时间。拿出5%挂牌企业进行竞价交易的目的,是想要打造一个能够形成财富效应的板块。”华南地区一家中小型券商新三板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精选层财富效应
在新三板业界人士看来,拿出5%的挂牌企业进行连续竞价交易,在一定意义上即是对新三板目前的层次再次进行划分。
实际上,相关传闻和讨论并不是此次座谈会才提出的。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的情况,2016年9月市场就有了这样的讨论,5%企业的比例即是精选层。
“据我了解,去年精选层的概念来自于某机构写给监管层针对新三板发展的报告。精选层因为企业数量少,企业质量可以得到保障,企业的股权分散度也足够,因此可以采用竞价交易的交易方式,这样的设想有一定的基础支持。”北京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
“精选层的概念我基本是同意的,相当于在创新层的基础上再分层,这个方向是一致的,只不过精选的一个特点是从创新层里面,再挑选一些各方面都比较优异的企业,再在精选层中进行竞价的一个试点。” 东北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总监付立春表示。
记者了解到,拿出5%的企业划分为精选层或是竞价层设想背后的主要原因,或是希望聚集着大量优质企业的板块可以在提高流动性的基础上给新三板市场整体带来财富效应。
“事实上,创新层聚集了目前新三板10%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载了改善流动性的希望。”北京地区一家大型上市券商投行部人士分析,“但分层至今,创新层企业也频繁曝出问题,甚至有人认为今年6月,创新层将会迎来一定规模的企业数量清洗。另外一方面,创新层制度供给迟迟未能出台。因此,一些市场人士认为应在创新层基础上再筛选一轮,将最好的一部分企业汇集,同时配套相关制度,从而改善流动性,带来财富效应。”
对此,前述公募基金人士也认为:“如果精选层出炉,或迄今为止新三板市场制度红利最集中之地,优质的企业配大胆的政策。我觉得如果再次划分精选层出来,竞价交易以及投资者门槛降低等之前只存在于市场想像中的一些政策,很有可能都会被用在这一层次上。”
基础层再分层冲动
尽管分层制度已实行,但新三板市场内部仍有强烈的再次分层诉求。
2016年6月,新三板市场分层制度正式推出,全国股转系统划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两个层次。其中,基础层企业为9321家,而创新层企业仅为951家。
毫无疑问,目前新三板市场的分层现状呈现非常明显的一九比例。创新层企业数量和基础层企业数量之间有巨大的规模差异。
“分层制度运行半年后就能发现,基础层企业的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一些机构提出基础层或许才是新三板的淘金地,相比创新层的企业,基础层企业估值或没有那么高,但企业的资质或前景未必不如创新层的企业。对众多基础层企业来说,不希望被一刀切式对待。从企业数量上来看,基础层的分层诉求或更加强烈。”中信证券一位区域投行的人士表示。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监管层在设计新三板分层制度之初曾计划设立三个层次,即基础层、培育层以及创新层。
从名称上便可以看出,基础层和培育层相当于目前的基础层,也就说原本设计中也考量到了基础层企业数量规模巨大的情况。
因此,在力推精选层的同时,也有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基础层更存在再次分层的诉求和基础。
付立春更是担忧,精选层的推出或加剧新三板市场的分化。“无论是现在的分层制度还是将来可能的分层例如精选层等,都是不断地把塔尖的企业反复强化,在政策上反复印证。这个事情我其实是比较担心的,因为现在市场流动性、投资量、交易额、换手率都比较平淡,如果再去强化这种分化,对整个市场绝大多数企业是不利的,他们会进一步被埋没在这个市场里面。”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基础层企业的再次分层诉求,还是机构所期盼的精选层,全国股转系统的分层制度在未来或仍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