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医药并购:超400起约1800亿 数量金额再创新高
导读:2016年医药并购,呈现数量多、金额高、政策影响大、公立医院热捧、海外关注度高等特点。
2016年医药并购,呈现数量多、金额高、政策影响大、公立医院热捧、海外关注度高等特点。
2016年医药并购依旧风生水起。在这一年有多起医院、药企、药房等并购,而这背后是临床自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优先审评等药品审批制度改革政策及医保控费、医保目录调整等多项医药行业改革政策相继出台。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2016年医药行业的并购数量、规模再次刷新历史。高特佳执行合伙人杨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根据上市公司公告、高特佳研究报告等多方统计,2016年医药健康行业并购超过400起,金额超过1800亿元。
“2016年很多并购依旧是为了产业链延伸,如华润三九(24.270, 0.12, 0.50%)收购圣火药业;金额方面,借壳上市或内部资源整合占比较大,如嘉林药业、中国脐血库等借壳资产均估值在50亿元以上;海外并购方面,从2016年9月开始由于国家出台一些金融政策,较之上半年要少;互联网医疗并购方面也大幅减少。”杨磊指出。
对于并购趋势,华泰证券(17.790, 0.05, 0.28%)研报指出,医疗服务板块因日益提升的居民需求及国家医改和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实现高增长,这一态势未来还将持续。罗兰贝格咨询合伙人金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2017年医药行业并购大趋势不减,各细分领域并购仍会很活跃,如中小型化药企业将逐步专业化或被收购、连锁药店整合也将进一步加剧等。
上升趋势不减
虽然目前并没有太多的机构统计数据、统计口径也不同,但从各种公开信息看,医药健康领域在2016年并购异常热闹。
如清科2016年1月至11月数据显示,PE投资235起,VC投资425起,并购(按被并购方)151起;《医药产业投融资年报》(案例搜索时间为2015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显示,VC/PE投资366起,并购408起。
杨磊根据上市公司公告、高特佳研究报告等多方统计显示,2016年医药健康行业并购超过400起金额超过1800亿元。
并购数量及规模远超此前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中国药企并购金额达1000亿元,同比增长约80%,已公告的并购案例数达260起,其中约有10%为海外并购;另有数据显示,2014年医药行业共发生259起并购交易,同比增长101%,并购交易额808亿,同比增长131%。
有业内人士将投资医药产业的机构分为六类:老牌混业投资机构中的医药团队、专业医疗健康基金、代表产业资本的投资人、国有背景的投资机构、险资、其他各类新入者等。
多位PE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看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认为这是国家倡导的方向,而且医疗领域回报也相对较高。而很多上市公司负责人则表示,并购可以延伸产业链、提高市值等,如大型药企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可以扩大市场规模、完成产业链布局。
金毅从细分行业角度分析认为,连锁药店的整合进一步加剧,并且随着“医药分家”和“分级诊疗”的实施,药店连锁化和大型连锁企业的规模会持续扩大;中小型化药企业将逐步专业化或被收购;中成药行业方面,出于“规范化和上市后再评价”的政策要求,行业持续并购进入医药连锁、大健康和化药或生物制药领域。
并购金额大
杨磊介绍,2016年并购中,大多数案例属于借壳上市或内部资源整合。
如交易金额最高的天山纺织并购嘉林药业,交易金额高达83.6896亿元。嘉林药业是国内心脑血管、抗肿瘤药物企业,在降血脂领域堪称龙头。天山纺织是以矿业、毛纺织业为双主业的集团化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新疆国资委。交易完成之后,嘉林药业100%股权将置入上市公司,成功敲开资本市场大门。
从今年披露的医药并购重组的案例看,嘉林药业、中国脐血库等借壳资产均估值在50亿元以上,借壳交易规模越来越大。尽管今年借壳监管进一步收紧,但是医药借壳热情不减。
而从并购重组交易方案设计来看,资产估值在50亿元以上的医药企业,经营和盈利能力较为突出,公司实际控制人及管理团队对公司控制权的要求较高,独立上市意愿更强。
另外,内部资源的置换、整合也成为并购案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代表是现代制药(31.300, -0.20, -0.63%)。2016年5月份,现代制药发布《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拟收购12项资产,价值总计约77亿元(后募资方案缩水18亿元)。
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药集团的业务板块基本已经明晰,按照“合并同类项”的思路展开,集团内资源整合可使得企业在细分领域更容易发力。“化解上市公司与集团同业竞争问题的同时,也使集团资本运作通道理顺,整合空间已经打开。”
通过并购,大型药企尤其是上市公司可以扩大市场规模、完成产业链布局,可使收入、利润率、每股收益等指标得到优化,企业也可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如2016年7月26日,华润三九拟18.9亿元收购昆明圣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这有助华润三九产业链延伸。资料显示,圣火药业集团以生产、销售口服心脑血管药物为主,主要产品包括血塞通软胶囊和黄藤素软胶囊;在慢病管理方面有一定基础;还拥有生产规模及技术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的软胶囊生产线。
Wind资讯统计显示,2015年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279起,其中197起为横向整合,10起为纵向整合,财务投资、资本运作9起,而业务转型仅2起;2016年至今,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70起,横向整合为60起,纵向整合为2起,业务转型仅1起。总体来说,医药行业的并购多数为行业内并购,跨界并购案例较少。
公立医院成热门标的
2016年医药健康行业并购中,公立医院也是被追逐的热点。
近两年来公立医院并购稳定增长,被并购医院主要为综合性二甲医院及专科医院。2016年,济民制药(15.670, -0.04, -0.25%)、海南海药(12.690, -0.08, -0.63%)、康美药业(17.150, 0.03, 0.18%)等药企纷纷出手拿下医院。
来自上市公司公告、咨询公司报告等公开信息及医学界智库整理的并购项目与金额数据显示,2016年医院并购达到48个,涉及金额134.5亿元。
最新统计显示,2016年8月,全国公立医院数量同比减少474家,月均减少近40家。预计2016年全年,中国公立医院数量减少600家左右。而此前五年,公立医院年均减少数仅156家左右。
之所以公立医院并购数量攀升,金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随着一系列医改政策推动,多元医院产权结构正在建立过程中,社会资本也在积极布局,下一步并购方向可能是“体制内非核心的公立医院”、“公立医院集团通过并购做实”、“国内企业持续收购海外业务或导入海外优势服务品牌”,如高技术和专业医疗、康复和护理等。
公立医院对很多企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为自身未来发展医疗衍生业务夯实基础,如养老业务的“以医助养”,所以有多家上市公司布局公立医院,其中代表的是北大医疗、华润医疗、金陵药业(13.740, 0.01, 0.07%)、康泰人寿、广药白云山(23.800, -0.02, -0.08%)等。
2016年4月,澳洋科技(10.770, 0.05, 0.47%)全资子公司江苏澳洋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1.21亿元收购了澳洋医院的剩余股权,这也是澳洋科技进一步实现公司战略转型的策略之一。
2016年12月15日,大输液公司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20800万元收购鄂州二院80%股权,目的在于:“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医疗服务业务,打造公司新利润增长点,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新兴市场热度升温
海外并购在2016年初也延续了2015年的热度。截至2016年7月,发生了16起海外并购案,投资金额近百亿美元。“从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受国家对资本引导等政策影响,医药海外并购相对放缓。”
从2016年并购案例看,很多药企把目光落到了印度等新兴市场。
如2016年7月29日,复星医药(23.650, -0.07, -0.30%)拟通过控股子公司出资不超过126137万美元收购 Gland Pharma Limited约86.08%的股权,其中包括收购方将依据依诺肝素于美国上市销售情况,所支付的不超过5000万美元的或有对价。Gland是印度第一家获得美国FDA批准注射剂药品生产制造企业。
近年来全球药企的并购步伐都在加快,并且来自新兴市场的标的越来越受到投资集团关注。一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这一变化主要源于国外量化宽松及低成本信贷推高了欧美成熟市场的标的价格,合适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少,而新兴市场却由于美元加息、美国经济回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原因,导致资产价格的低估及投资机会的增多。
之所以海外并购逐渐活跃,金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这与当前中国医药(19.420, 0.04, 0.21%)产业的发展现状密切相关。
中国医药政策频出,一组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医药行业国家级文件出台531项,2016年度出台文件1488项。政策频出、门槛提升、费用控制背景下,药企盈利空间大幅压缩,业内普遍将2015年和2016年视为医药行业谷底。
这导致医药企业的盈利空间受到压缩。而重视新药研发、提升药品质量、获得重磅品种成为企业转型的必然之路。“国内大多数是仿制药生产企业,海外并购是迅速提升实力的途径。”金毅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