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乳业上市加减法:试图闯关A股 低温奶是双刃剑
导读:由于盈利能力较弱,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乳业”)于2011年被剥离出上市公司新希望体系。作为曾经的“包袱”资产,时隔六年之后,新希望乳业试图单独闯关A股。
由于盈利能力较弱,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乳业”)于2011年被剥离出上市公司新希望体系。作为曾经的“包袱”资产,时隔六年之后,新希望乳业试图单独闯关A股。似乎是为了提升闯关的安全系数,新希望乳业在上市前上演了一番资产加减法腾挪术,在集中处理一批盈利能力不佳资产的同时,也陆续并购了一批区域乳企。虽然在近几年新希望乳业的业绩明显改善,但公司重点发力低温奶产品的策略则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
从“包袱”资产到独立上市
曾因盈利能力较弱被上市公司新希望甩掉的“包袱”资产——新希望乳业,在蛰伏六年之后,开始独立向A股发起冲击。
9月30日,证监会官网公布了关于新希望乳业的招股书,拟闯关IPO。据了解,新希望乳业主营业务为乳制品及含乳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低温鲜牛奶、低温酸奶、低温调制乳、低温乳饮料、常温纯牛奶、常温乳饮料、常温调制乳、常温酸奶及奶粉九大类。
回溯新希望乳业的发展历程可知,早在六年之前,新希望乳业曾是上市公司新希望的下属公司。资料显示,2006年新希望出资设立新希望乳业。不过,因盈利能力较弱,新希望乳业在2011年被新希望剥离。根据新希望2010年9月13日披露的交易预案显示,当时新希望乳业的业绩表现并不尽如人意。2008年和2009年,新希望乳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3.71亿元、14.72亿元,同期对应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分别约为-1822.12万元和424.99万元,至2010年上半年,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导致利润大幅下滑,新希望乳业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2000.87万元。
不过,相较于被新希望剥离之前,新希望乳业在近几年的业绩大为改观。数据显示,2014-2016年新希望乳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5.32亿元、39.15亿元和40.53亿元, 营业收入处于连年增长的状态,2014-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12%。同期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5911.1万元、3.02亿元和1.5亿元。在今年上半年,新希望乳业实现的营业收入与归属净利润则分别约为20.85亿元和9908.37万元。
实际上,业绩改观之后的新希望乳业在资本市场的野心已露端倪。在此次拟闯关IPO之前,新希望乳业曾筹划过海外上市,不过最终未能如愿。招股书显示,新希望乳业在2015-2016年进行了连续增资、减资的资本运作,搭建境外架构。对于连续的增减资动作,新希望乳业解释称是公司在2015年拟定境外上市计划。不过,由于发展需要,新希望乳业之后在2016年主动放弃了境外上市计划并拆除了红筹架构,开始独闯A股。
资产的“加减法”腾挪
为了谋求独立上市,新希望乳业准备工作早已开始。在上市前夕,新希望乳业对相关资产进行了“减法”处理,剥离了部分子公司。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5年,新希望乳业剥离了包括新希望鲜生活、新希望云优选等6家子公司以及所持新希望营养制品大部分股权,2016年,新希望乳业又对新蓉科技以及成都鲜生活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进行了剥离。纵观这些被剥离公司的财务数据,大多业绩表现并不理想,例如,转让新希望营养制品、新希望云优选等公司时,子公司业绩均处于亏损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子公司的“接盘侠”分别为草根知本和鲜生活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二者均为刘永好旗下公司,换句话说,新希望通过内部的资产腾挪来优化新希望乳业这一平台上的资产结构。“一方面是为了让业务结构更加清晰,另一方面是为了让财务数据更加漂亮。”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如是说。
在剥离一部分子公司的同时,新希望区域公司的“加法”则更加引人关注。新希望乳业在2015年收购了苏州双喜、湖南南山、西昌三牧等地方乳企部分股权。在2016年又收购了华北地区企业朝日乳业100%股权。
根据新希望乳业的介绍,该公司目前控股乳制品生产型子公司13家,包括四川地区的四川乳业、西昌三牧,云南地区的昆明雪兰、云南蝶泉、昆明海子、七彩云,华东地区的杭州双峰、安徽白帝、苏州双喜,华北地区的河北天香、青岛琴牌、朝日乳业以及位于湖南的湖南南山。
通过大举并购,新希望乳业一下子做大了盘子,且业务也覆盖到了华东、华北等地区,在行业人士看来,这也彰显了新希望乳业加快全国布局的雄心。实际上,除了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外,三元、光明、完达山、辉山等乳制品企业近几年也一直将“走出大本营、走向全国”当做战略目标,新希望乳业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和其他企业自建牧场、自建渠道不同的是,新希望乳业依靠控股或参股的方式与区域性乳企成了一家人,从而拓宽了版图。该公司董事长席刚曾表示,未来3-5年,新希望乳业将继续加大行业整合力度,计划与华东、华中、华北等区域品牌合作切入,由一家区域性乳企成为一家全国性乳企。
另有行业人士对于该路径评价称,光明北上、辉山南下,依靠自身品牌闯天下难度大、时间长,新希望乳业直接并购带来的是布局速度上的提升,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是品牌过于区域化。对此,中国新三板投资联盟创始人许小恒表示,在此背景下,形成全国性产品品牌时不免会出现资源和品牌的分散。
低温发力的AB面
需要指出的是,新希望乳业近几年大为改观的业绩背后是区域并购的战略,此外,该公司以“鲜战略”为品牌纲领,着重发展低温乳制品的策略也献力不少。
新希望乳业在招股书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低温酸奶、低温鲜牛奶、常温调制乳和常温纯牛奶。 数据显示,公司低温奶产品销售量占乳制品销售总量比例较高。2014-2017年6月底,公司低温奶产品销售额占销售总额比例不断上涨,从2014年的40.74%提升至2017年6月底的57.97%。2014-2017年上半年公司低温产品毛利率水平分别为38.16%、39.39%、38.44%、42.21%。与此同时,新希望乳业表示,公司以低温鲜牛奶、低温酸奶产品为主导,培育低温奶市场,不断提升低温奶产品在公司销售产品中的比重,从而使得报告期内低温鲜牛奶、低温酸奶销售收入不断上升。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低温酸奶、低温鲜牛奶的销售额在公司销售总额中的比重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4-2017年上半年,新希望乳业低温鲜牛奶销售额占比分别为12.9%、13.24%、14.81%、15.89%。同期,低温酸奶销售额占比分别为23.53%、29.09%、36.19%、38.49%。
新希望乳业上市“加减法”
作为主打“新鲜”战略的乳制品企业,新希望乳业称低温类产品是公司重点开发和经营的产品领域。据乳制品行业相关专家介绍,低温正在成为一些区域性乳企的着力点,由于低温产品对于服务半径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相比伊利、蒙牛等全国性乳企,区域性乳业更具发展优势,例如三元、光明等企业以北京、上海等地为中心,正在不断拓宽低温奶的覆盖面。在行业人士看来,新希望乳业在低温奶的布局上走得更早且走得更快一些,这与该公司并购区域性知名乳企的战略不无关系。
但是由于低温产品受限于冷链运输,服务半径短,且对运输、储藏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以低温为主打的战略实施,对于企业的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希望乳业在其招股说明书中也坦言,由于食品流通过程中需经历较多中间环节,且发行人的主要产品低温乳制品更需要从生产、出厂、运输到货架储存的全程冷链保存,一旦公司因人员操作疏忽、不能有效控制供应商行为、质量控制措施不够完善等原因出现产品质量或食品安全问题,将可能使公司遭受产品责任索偿、负面宣传、政府处罚或品牌形象受损,进而对公司的声誉、市场销售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另外,低温产品的行业竞争不断加大也是不容忽视的。新希望乳业进而表示,如果全国性乳制品企业加快在区域性市场以及低温乳制品领域的扩张步伐而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竞争,则公司有可能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经营业绩下滑、发展速度放缓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蒙牛便成立了新的低温事业板块,开始借助现代牧业的奶源优势发力低温,这不免让其他区域性乳企忌惮防范。
针对新希望资产腾挪、区域布局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对方发去采访提纲,但该公司回复称,由于正处上市前的缄默期,不便回应,一切以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