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身陷专利纠纷上被告席 专利纠纷成新经济拦路虎
导读:有专家认为,创新型企业面临专利纠纷往往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闭门造车”,对该技术领域先行者的专利储备情况缺乏认识,最后撞上了别人的“枪口”。
有专家认为,创新型企业面临专利纠纷往往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闭门造车”,对该技术领域先行者的专利储备情况缺乏认识,最后撞上了别人的“枪口”。
法治周末记者 余东明 发自上海
近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对胡涛诉摩拜(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拜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据悉,该案是继2017年5月深圳呤云公司诉摩拜单车侵犯专利权案之后,又一起摩拜单车被诉专利侵权的案件。
对此,有专家认为,创新型企业面临专利纠纷往往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闭门造车”,对该技术领域先行者的专利储备情况缺乏认识,最后撞上了别人的“枪口”。最终,这些频频发生的专利权纠纷对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阻力。
原告:摩拜构成侵权
胡涛是这起专利侵权诉讼案中涉及专利技术的主要发明人。他告诉记者,提起侵权纠纷的专利是他在2013年发明,2016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一种电动车控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胡涛告诉记者,从事电动车行业20年来,他逐渐意识到电动车在防盗性能上存在的问题。当时正值手机支付等二维码技术开始兴起的阶段,小小的二维码抓住了胡涛的目光。
“钥匙会丢失、会被偷,传统的机械锁也容易被撬开和破坏,那能不能用二维码替换钥匙,通过扫描对比二维码来开锁呢?”在这个想法的驱动下,胡涛集结了几位从事电动车和二维码技术行业的亲朋好友,在2013年发明了这套扫码开锁的电动车控制系统。
简单来说,电动车上的控制系统会将一个二维码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中,用户只需将手机中的二维码图像置于控制系统的微型摄像头前进行扫描,控制系统会自动将图像与内部存储的二维码数据进行比对,比对成功后由控制器控制电动车自动解锁,若对比失败则发出警报声。
谈及这项发明,胡涛言语中透露出自豪感,他坚信这项在共享单车尚未出现前诞生的控制系统“为今后二维码技术的应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7年年初,胡涛在网上看到了有关摩拜单车的消息,“扫描二维码就能开锁”的宣传让他想起自己的发明,他怀疑摩拜单车使用了自己的控制技术。
于是经过上网查询资料、亲自解锁摩拜单车,仔细对比,胡涛总结出摩拜单车侵犯自己发明专利权的两大重点:
首先,两者的扫码开锁系统在手段上一致。胡涛认为,摩拜单车用户在扫描二维码后,云端服务器会接收到用户和车辆的信息,服务器对比信息成功后控制车辆解锁,这与专利中将二维码图像与二维码数据比对的过程相同。
其次,发明专利的控制系统包含一个由微型摄像头、图形解码器、存储器和二维码比对器构成的二维码识别器。胡涛认为,摩拜单车虽没有将这些部件集成在一起,但是用户手机摄像头、云端服务器和车身上的二维码共同发挥了二维码识别器的作用。
抱着保护自己发明专利权的目的,胡涛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起诉了摩拜公司,然而事与愿违,法院最后驳回了原告胡涛的所有诉讼请求。
被告:存在三大差异
来自上海方达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廖婷婷是这起摩拜被诉专利侵权案中被告方摩拜公司的代理律师之一。她在采访时告诉记者,在庭审过程中,被告方抓住了三点不同之处,针对原告的侵权主张展开了辩论。
一是摩拜单车扫码解锁系统和涉案专利并不相同。
“一个是车扫人,一个是人扫车,这是最明显的区别。”廖婷婷告诉记者,根据涉案专利权利要求书中所写内容,用户解锁电动车要将手机中的二维码置于车上的微型摄像头前扫描;而摩拜单车则是用户用手机上的摄像头扫描印在车身上的二维码,两者的扫码方式正好相反。
另外,原告所发明的专利应用于电动车领域,而被控侵权产品摩拜单车属于自行车,两者不属于同一种技术领域。
二是摩拜单车锁控制系统的技术特征与涉案专利不同。
根据涉案专利权利要求书中所写内容,原告发明的电动车控制系统中包括一个由微型摄像头、存储器、图形解码器以及二维码比对器组成的二维码识别器,该二维码识别器安装在电动车车身上;而摩拜单车车身上除了印有二维码以外不存在专利中提及的其他部件。
三是摩拜单车扫码解锁流程中并不存在信息比对环节。
“摩拜单车云端服务器进行的是复杂的信息校验程序,而非简单地比对一下扫到的二维码是不是与系统保存的二维码数据一致。”据廖婷婷介绍,用户扫描摩拜单车车身上的二维码后,云端服务器会对用户钱包余额、单车车锁状况、车辆是否被预定等信息进行校验,只有在确保用户有余额、车辆上锁且未被预订的情况下,对应单车才会自动解锁。
“以上几点明确差异足以证明摩拜单车没有落入原告的专利权保护范围,法院最终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也在我们的意料之内。”廖婷婷告诉记者。
据摩拜公司内部人员介绍,通过互联网扫码开锁是摩拜单车独有的技术优势,摩拜公司本身也十分重视对自身发明专利的保护。目前,摩拜公司正在积极为摩拜单车上涉及的技术手段申请发明专利。
专家:阻碍创新经济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摩拜单车车身张贴二维码,并安装有带控制器的锁具;微型摄像头和图形解码器位于用户手机中;二维码比对器和存储器位于云端服务器中。被控侵权产品的4个部件间不存在物理接触的连接,因此与涉案专利的技术特征之间不形成等同。
最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作出了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的判决。摩拜公司暂时宣告了这起纠纷的胜利。
2015年,ofo启动了共享单车计划,“小黄车”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接着摩拜、小鸣等各色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共享单车已经和高铁、支付宝、网购一同被评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除了夸奖和赞扬,诸多专利权纠纷也不可避免地找上了这些新兴事物。仅在2017年,摩拜公司就两次因被诉侵犯他人专利权而坐上了被告席。
早在今年5月,深圳呤云科技有限公司就已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北京摩拜有限公司侵犯了自家的远程开锁专利。目前法院还未对该案作出判决。
“专利权引发的纠纷,对于像摩拜这样以自主创新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构成了巨大的阻力。”摩拜公司一名内部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事实上,许多后起的创新企业都面临着同技术领域“先行者”的专利攻势。
有专业人士指出,创新型企业面临专利纠纷往往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闭门造车”,对该技术领域先行者的专利储备情况缺乏认识,最后撞上了别人的“枪口”。
“作为创新型企业,要有‘防范于未然’的精神,加强对知识产权积累和管理的重视。同时我们也欢迎社会大众对我们的科技创新进行监督。”摩拜公司表示,目前正在着手进行行业内发明专利的梳理和积累工作。记者通过查询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公开资料得知,目前摩拜公司有25项发明正在申请专利。
另有专家表示,目前国内专利的授权流程过长。“一项专利授权往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但是如今信息社会快速发展,一件新事物从出现到流行需要的时间可能远少于这个周期。”他建议国内的专利授权流程应当适当缩短,这样企业才有足够的时间积累足够的知识产权,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专利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