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产业园区行稳致远非一朝一夕之功
导读:“特色园区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按照产业园区建设的基本规律,坚持走特色发展和创新之路。”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记者,首先,应当细分市场,主抓龙头企业和区域领军企业等主要目标市场,以区域内多领域配套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为必要补充。
“特色园区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按照产业园区建设的基本规律,坚持走特色发展和创新之路。”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记者,首先,应当细分市场,主抓龙头企业和区域领军企业等主要目标市场,以区域内多领域配套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为必要补充。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国际化合作平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企,我国产业园区国际化已成必然发展之势。
“产业园区国际化带来了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产业园区如何能够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国际化大舞台上谋求自身发展? 怎样提升自我实力、深度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竞争之中?这些是摆在我国产业园区面前的难题。”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登高才能望远
俗话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择优引入企业和项目,不能装进篮子都是‘菜’”。习近平主席曾对高新区的发展提出要求。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和背景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当前,我国产业园区国际化的现状总体令人满意,园区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但对国际市场上的风险意识不足,没有做好长远发展计划。”宋清辉向记者介绍道,总体而言,我国产业园区国际化的硬件上去了,服务和法治与国际接轨却没有完全同步,亟须进一步高水平、高起点地推进园区国际化建设。
如何快速适应市场,避免盲目“走出去”?如何匹配各方需求,找到最合适的国际合作方式?开窗远眺,放眼全局至关重要。
“我国产业园区建设要始终坚持‘高’‘新’的发展方向,不搞粗放经营。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己任,努力实现园区产业的高端化和集群化。”宋清辉说,把握我国产业园区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总体趋势,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跨境合作、拥抱无限机遇。
同时,他还提示园区管理者,要结合阶段性招商成果、推广经验和市场反馈,精细化园区整体规划和单体设计,做好园区产品户型结构、物业功能分区、分类组团关联等细节,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应走“特色”海外路
特色与创新有利于产业和市场的健康发展,能够帮助产业园区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是帮助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产业园区发展一定要依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并根据地理位置、环境、自然资源来定位园区。”宋清辉表示,只有发挥特色,才能更好地把握机会实现国内外共赢,实现双方的互联互通。
特色园区那么多,“特色”又从何而来?
“特色园区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按照产业园区建设的基本规律,坚持走特色发展和创新之路。”宋清辉告诉记者,首先,应当细分市场,主抓龙头企业和区域领军企业等主要目标市场,以区域内多领域配套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为必要补充。
其次,在客群选择中,以入园要求强烈的意向企业为核心群体,顺水推舟,争取首先取得突破;以符合项目定位的入围企业为重要客群,定向围攻,力争形成内部组团;以游离于外围的观望企业为投资客群,进行拉网筛选。同时要做好策略化营销,做到有甄别,有选择,因企而异,对症施策。唯有如此,才是建立特色园区的根本所在。
最后,在当前环境下,针对国内外养老、医疗、度假等城市发展的需求,产业园区应该顺势而为,着重拓展相关领域,助力产业发展。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科学规划、深入市场调研,从宏观政策、区位特征、产业基础、竞争环境、客户需求入手,做好项目准确定位,加强顶层设计,方能令国际化的产业园区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