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论道 > 正文

周小川: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周期已近尾声

来源:中国江苏网 发布时间: 2017-03-27 09:43:16 编辑:诚富

导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分论坛“货币政策的‘度’”上表示,在实施多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本轮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即货币政策不再像过去那样宽松。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分论坛“货币政策的‘度’”上表示,在实施多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本轮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即货币政策不再像过去那样宽松。

“在危机后,各国经济复苏步伐并不相同,因此各国的货币政策也不同步。”周小川指出,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自2008年9月起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下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宣布回到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考虑到全球经济仍复苏乏力,欧洲又发生了主权债务危机,其他国家也面临着挑战,因此,央行采取了渐进方式向稳健货币政策回归。现阶段,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央行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大方向上,大家都意识到了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局限,是时候考虑如何以及何时退出量化宽松的问题了。

关于再通胀的问题,周小川表示,一些国家确实已经出现了再通胀,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了上涨,但现在说“全球范围内存在再通胀”为时尚早。当然,还是要对通胀保持警惕,因为货币政策制定与通胀水平密切相关。

周小川指出,在实施多年的量化宽松之后,许多国家都存在流动性过剩,虽然货币当局已开始收紧流动性,但这将是个渐进的过程。现阶段,应重点强调结构性改革和长期的战略调整,不能过度依赖货币政策,这个信号至关重要。

在谈到结构性改革问题时,周小川表示,财政政策对于结构性改革很重要,没有财政政策,很难进行结构性改革。即便财政状况不佳,也有必要应用财政政策。未来,会有更多国家转向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鼓励财政政策的使用,但由于不同国家政策空间存在差异,应根据自身国情决定政策选择。

此外,周小川强调,货币政策在结构性改革方面也并非完全没有作用。一般而言,货币政策应该用于总量调节,不是用来解决结构性问题的。但也可以采用一些创新的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注入有利于结构性改革的特定部门。比如,英国采取了“融资换贷款计划”,中国也实施了类似政策,鼓励向“三农”领域和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当然,最终的政策效果还有待评估。

当被问及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和非预期后果时,周小川表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高通胀,也可能导致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其他领域的资产泡沫。但这是政策权衡的结果,因为目前的政策重点是使经济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所以即使货币政策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也不得不这么做。

周小川指出,近年来,各国央行都在强调货币政策不是“万灵药”,不能期待货币政策解决所有问题。每种政策都会有其相应的作用,因此应优化政策工具的选择。从理性角度来讲,现阶段更应该把政策组合调整为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等其他政策。

“最近几年,很多公众作为投资者投资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或购买金融产品,因而会过分关注货币政策,放大了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周小川强调,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非预期后果。经过这个阶段,政策制定者和公众都会有更加理性的认识。

周小川指出,现在随着货币支付的数字化,现钞使用大幅下降。货币储存在电子账户中,或者以数字货币形式流通,就可以真正实现负利率。只有这样,在严重通缩和经济衰退的极端情形下,负利率才是可行的,也优于“直升机撒钱”的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