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军,天津创意产业第一骗!
导读:而天津政府很多官员、媒体人对创意产业的错误认知是如何造成的,是由谁输入的呢? 还真是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那个被称为天津创意产业第一人的“假货”——康军——起了非常不好的作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从这个角度来讲,康军先生,绝对堪称天津创意产业第一骗。
从2006年起,天津开始倡导大力发展创意产业至今已经整整走过了11个年头,无论是政府还是业界,动员和激励发展创意产业的热情与声音都是“渐行渐远渐无书”。究其原因是有多方面的,但政府、媒体(媒体也是创意产业典型业态之一)和业界对创意产业的混乱认知是其最重要的原因没有之一。
另外,天津创意产业话语权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那些外行和那些心胸狭隘又不学无术的“退休官员”、那些“胸无点墨”又装模作样的狗屁专家把持着,造成了今天这样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这段时间,云南省长念错字的视频曾广为流传,引发广大网民的调侃和热议,政府又组织力量删、删、删!其实这真不值得大惊小怪,与天津被误导的创意产业概念与实践所造成的损失相比较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人脑如电脑,输入决定输出”,那个念了错字的省长其“官方解释”竟然说是搜狗的“五笔字型输入法”和秘书“惹的祸”。
而天津政府很多官员、媒体人、业界对创意产业的错误认知是如何造成的,是由谁输入的呢? 还真是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那个被称为天津创意产业第一人的“假货”——康军——起了非常不好的作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从这个角度来讲,康军,绝对堪称天津创意产业第一骗。
由于康军把自己包装成“专家、学者、教授、创意产业第一人”所具有的欺骗性,康军的误导已经并且还在致使天津很多政府官员、媒体以及业界的很多人都以为搞创意产业就是搞“文创园”—搞“文创园”就是把老厂房、老仓库如何改造利用——而所谓的改造利用就是把这些老建筑的外延弄得如何有创意——“花花绿绿+涂鸦”。全然不顾这些“文创园”入驻了什么样的创意企业、集聚了什么样的创意企业,怎样产生集聚效应、集群效应、裂变效应;全然不顾如何帮助这些创意企业怎样健康又能快速地成长;全然不顾他康军的谬论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弄得整个天津近十年来,市委市政府的所谓亮点检查,很多区政府推出来的都是这种“好看”的所谓“文创园”。检查过后,很多亮点就变成了“黑点和污点”,兴师动众、又劳民伤财。康军先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做任何事都要发心纯正。正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善念,方结善果。反之,康军,如果你只是为了沽名钓誉却又不求甚解,你就修不出正果来。
说康军是天津创意产业第一骗,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康军在时间上骗。
康军为了标榜“第一”,把他在2004年10月份以后“拿来”的徐凤文撰写的 《创意天津》的一个文案——也就是宣传天津的一个策划文案于2005年年初拿到天津“两会”上。2006年6月,康军看到笔者在天津南门外大街打出的广告“创意天津,影响中国 凌奥创意产业园—天津首家创意产业园招商总动员”的广告,康军看到这个广告就脑洞大开,贪天之功为己有,张冠“康”戴,偷换概念,偷梁换柱,硬是将“创意”偷换为“创意产业”,然后瞒天过海,移花接木,将《创意天津》这个策划文案冒充为推动天津创意产业前行的“第一”提案——并授意小记李维维写在了2006年7月DM 《主流》上来。其实,这个提案与“推动天津创意产业前行”“第一提案”没有一毛钱关系。其实,直至2006年11月之前,包括康军在内,我们一行13人在2006年8月份去了沪杭宁考察回来,康军就从来没有提出过什么关于推动天津创意产业前行的提案。
2006年11月份,康军提的那份关于天津创意产业的提案还是为了本人策划和操盘的天津凌奥创意产业园有限公司注册一事,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提案处处长王树春授意本人,让本人以康军的名义、由本人执笔撰写的。由此可见,在本人以康军的名义撰写了这个天津创意产业第一提案之前,康军先生完全没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出过任何关于推动天津创意产业前行的“提案”。康军——“推动天津创意产业前行”“第一人”这个称谓完全是骗来的,是天津创意产业“第一骗”。
从康军13年了都分不清什么是创意、什么是创意产业、什么是“文创园”就更能证明这一点。康军先生,你可能不知道一句谎言需要一万句来掩盖——也掩盖不住的道理,因为“纸包不住火”。
至于康军私自以考察组的名义给当时的黄兴国常务副市长并被黄兴国在2007年1月11号批示的那份《把创意产业的理念引入现代经济,加速我市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报告,与推动天津创意产业前行更是驴唇不对马嘴,本人曾为此在《天津创意产业发展与解放思想》一文中做过解构与批评。同时这份报告也表现出康军对创意产业的无知、自私和对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贪婪,为此,本人只能用无耻来形容。
十年来,就他康军这份发心、就他这样不求甚解、骗来骗去,哪儿能推动天津创意产业前行?!分明是天津创意产业第一骗、污染源和绊脚石。
第二、康军在专业上骗。
康军先生,号称研究、推展创意产业13年了,可是事实表明,康军到了2017年1月4号还没有分清楚什么是创意、什么是创意产业、什么是创意产业园或曰“文创园”,这只是些创意经济学当中最起码的常识,康军,你还有什么颜面被称为创意产业研究专家、学者、教授。其实他康军对创意产业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康军的所谓研究、所谓专业其实就是“抄”,而且专挑错的抄。请大家来看看:2017年1月4日,在“文创共和”公众号上康军对“文创产业”的分享吧。
请听题:“何为‘文创’?
康军:在后工业化社会时代,人们发现整个全球的经济领域已经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时期,就是人们头脑中的知识、智慧和才华,是可以通过创意的方式来变成一些商品化的产品,变成一种产业进入人们的经济生活。这是上世纪90年代,由英国布莱尔首相最先提出的‘创意产业’的概念。这个经典定义有两个重点的提示,一个是这个创意必须来自于一个人的大脑,不是大家一起来创意,本源起点是从一个人大脑中来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是当创意变成商品形态时,要运营知识产权的运作来拓展其产业经济发展的效益。所以知识产权的保护、开发和运营,是其主要的产业形态。”
对这段文字,本人来给康军先生点评一下:
“人们头脑中的知识、智慧和才华,是可以通过创意的方式来变成一些商品化的产品,变成一种产业进入人们的经济生活”。
点评:
1、请问康军先生,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什么时候什么“产品”“产业”是“不可以”这样来的,不这样来还能咋来?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吗?所以从这段话来看,康军对创意产业的理解连一知半解、连正确的废话都算不上。
2、请问康军先生,你说的这个定义是创意产业经典定义吗?创意产业的定义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提出来的吗?这个定义是你康军的定义而不是创意产业的定义、更不是布莱尔提出来的,就连创意产业的定义你康军先生也可以“满嘴跑火车”吗?康军——总是习惯性地在哪里“拉大旗作虎皮”! 如果康军——你不知道创意产业的由来和定义,我今天再给你普及一下这个常识:创意产业这个概念源自于澳大利亚,因英国著名创意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先生写了一本《创意经济—如何点石生金》一书,由此奠定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意产业概念,并被英国布莱尔政府所采纳,以国策在英国进行推广。康军先生,这本书你读过吗?是不是你没有能力“读懂”!
3、康军先生,创意产业定义是这样的:英国创意产业专责小组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 中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如下定义:“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创意产业做出如下定义:“那些来源于创意或文化的积累,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这是两个至目前为止最为权威并获得广泛认同的两个定义。那么,什么是产业或者说“行业”呢?产业是指那些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
那么:创意产业通俗来说就是那些“设计、加工、生产、销售了‘源自’个人的想法、技能与才华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这些企业加起来之和也就是‘集合’就是创意产业”。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与才华”不等于不能、不该去通过“集体智慧”“来设计、加工、生产和销售”这些产品或服务,集体的“创意”叫共识,叫创意企业的经营决策,而不是像你康军理解的那样“一个是这个创意必须来自于一个人的大脑,不是大家一起来创意,本源起点是从一个人大脑中来的”。
请问康军先生是谁规定的这个也“可以”那个也“必须”?!
特别是创意产业“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开发与取用”其实就是通过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的生成、设计、加工和销售来赚钱和增加就业的行业,而不是康军理解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是当创意变成商品形态时,要运营知识产权的运作来拓展其产业经济发展的效益。”
另外,康军所说的:“所以知识产权的保护、开发和运营,是其主要的产业形态”就更是错的离谱,“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开发与取用”是创意企业的主要经营行为而不是“产业形态”。 “行为”和“形态”你一直搞不懂。
想当年,康军先生在2008年9月23日《城市快报》撰文《天津创意潜力无限 产业蕴涵巨大商机》中写到“但创意,并不等于创意产业。只有那些具有产生经济效益的,并善于用知识产权运作的创意产业行为,才可以说是创意产业。如各种产品的设计,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工艺设计、时尚生活设计;版权业,包括出版版权、音像版权、影视版权”。
从上述观点,我们得知,这位“南郭先生”—康军至今仍然是个分不清楚什么是创意(设计),什么是创意产业(设计产业)的人,也就是说康军在批评声中尽管强调“但创意,并不等于创意产业”,而随后,就用自己的“矛”刺了自己的“盾”,更清楚地一再向读者表明自己仍然是个分不清楚什么是创意(设计)、什么是创意产业(设计产业)的人。特别是康军还把版权业和版权混为一谈,把“创意产业行为,才可以说是创意产业”,按你康军的这个逻辑就是“行为=产业”?!可见你康军理解的创意产业一直是“创意行为”。
康军先生,关于创意产业的定义与业态识别问题,本人已经提醒、批评过你多次,你康先生却越描越黑,还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犯这样非常低级的错误!你的学习、你的认知、你的研究、你的专业在哪里?!
到这里还不够,这只是对创意产业一个描述型定义,进而还需要对创意产业包含那些行业进行界定,这个界定每个国家有所不同,每个国家的界定都与其主导的产业规划有关。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世上本无定义,关键是你如何定义它”。
至于康军,在2017年1月4日,《文创共和》上回答:“我们应该向台湾文创学习什么?文创案例:范特喜——从旧空间改造到一条龙孵化服务”。本人就更不必去点评了,因为康军回答的其实都不是“文创”而是“文创园”如何如何有什么样的硬环境,因为康军从来都分不清楚什么是“文创”什么是“文创园”。讲了一大堆离题万里的废话,就是没有讲出一句台湾的文创业发展状况如何,有哪些知名企业,经营业绩怎么样,特别是有哪些特点对大陆文创企业有借鉴有启发。讲文创案例却讲范特喜这个文创园,讲范特喜“育成”孵化就又说了一大堆范特喜自己如何经营了几个店。
还有康军说台湾勤美术馆:康军就只说人家是如何围绕“在地”生活建立的街区博物馆,也不知道这些博物馆是公益文化事业呢还是台湾文创产业呢?咋赚钱咋盈利呢?一头雾水!
特别是,康军可能嫌天津文创圈儿雾霾还不够严重吧?!又把人家台湾文创园的 “厕所文化”拿出来“卖”,有市场吗?该借鉴吗?这与台湾文创业发展有毛关系呢?来,让大家看看康军拍的这张厕所照片有什么好看的?可见康军——也就是追求这种趣味的货色!难道我们大陆文创业就应该向台湾文创学习这些吗?
第三、 康军在头衔上骗。
康军从来都不是什么天津市政府成立的“天津创意产业战略研究课题组主持人”,因为天津市政府有关部门时直至今日就从来没有成立过什么“天津创意产业战略研究课题组”;康军也不是什么“专家、学者、教授”,充其量也就是原天津图书馆的一个研究馆员,充其量也就是为了“包装”自己,后来在南开大学滨海研究院非注册的一个“中心”弄了一个所谓客座教授,也不知道有没有聘书。另外,我们知道客座教授和教授不是一回事儿吧!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南开大学滨海研究院是个什么水平以及在学术上的堕落。
记得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大地上:说有一个骗子,冒充了十多年将军,骗财、骗色、骗吃喝,等到自己在广州白云宾馆被抓的时候,还真把自己当将军了。呵呵,时至今日,你康军是不是真把自己当作“专家、学者、教授和第一人”了?!
呵呵,写到这里,感觉太沉闷啦。轻松一下,记得十年前,有一次大家聊天,大家聊起就康军这点儿水平都能被称为天津“创意产业之父”,在场的天津大学一位老教授曾经调侃说,那你张彦霖就是“天津创意产业之爷”喽,当然,这只是调侃,与年龄和骂人无关。
康军先生,其实作为曾经的好友,给你冠以“第一骗”,本人也是很纠结。但想起你康军曾参与对本人的封杀和屏蔽所搞的那些小动作,特别是本人花了那么长时间、精力和财力建设的“天津创意产业网www.022ci.com”被那个王八蛋黑掉后至今也没有恢复,特别是本人在人民网、新华网所做的那么多访谈被人花大价钱给予删除,本人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要掩盖什么、恐惧什么。特别是你康军也曾与其沆瀣一气,为此本人也就释然了。更何况,康军,你也拿走了属于本人的“第一”、更何况本人今天给康军冠以“第一骗”也是本人对业界的担当与责任,“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们也是用这种“冠法”“打断惯性、打破现状”并藉此希望政府、媒体和业界能够回到对创意产业正确认知的轨道上来,康军,你也就委屈一下吧。这也是康军对天津创意产业应该和“必须”有的贡献。
再说点“高尚”的话,今天,把康军冠以“天津创意产业第一骗”,是因为创意产业的本源性变量是创意企业对创意产业知识的识别、吸收与创新创业能力。康军先生的谬论已经严重影响了业界、媒体与政府的认知,正是基于此理儿,在这里、本人把2009年写的《天津创意产业发展之怪状》的结语奉献给大家:只是用此文来引发大家去认真思索,去深入研究,能客观而不带主观臆断,理性而不带感性色彩,认真而不是敷衍地正视问题,我也愿以这种独特、犀利的思维与胆略,进行严肃认真地比对分析,反思与批评当下天津创意产业的错误导向并探索其正确的发展道路而不应该是在那里一味地给人家(台湾)去唱赞歌。
笔者的一位员工向大家推荐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写的书《卖桔者说》,张五常先生在书中写到:“有些好朋友批评我过了份地固执,不肯对我认为是错误的理论让步。这批评我倒很引以为荣。在学术上,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的,我一向不理,不知道但需要知道的,我虚心求教;知道自己是错了的,我欣然承认。但若真理既知,我是半步也不退让的。”
扔块石头,打破现状,激活沉闷的天津之水;
整治雾霾,正本清源,理顺浑浊的产业之路。
谨以此篇奉献给热心探讨天津创意产业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朋友们共勉。并在此向借用了《文创共和》的郑美好老师的访谈致敬致谢。我们也屏息凝神,共同祈盼天津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风调雨顺、惠风和煦、清泉畅流!
附录:
海鸥飞处文创飘香 台湾文创微课堂1:从范特喜到勤美
郑爱敏:我有幸在进行了一次台湾之行,这次旅行是一次高密度的文创收获;感谢康老师谢老师谢会长。
康军:台湾文创我以前也去过很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的见解和收获。这一次我们做了一次深层的参访。
郑爱敏:我在来台湾之前,对文创行业了解后怀揣着满满的焦虑:有互联网经济转型的疑虑;有宏观经济降速导致各行业企业盈利困难的浮躁;特别是对新兴的文创行业往哪里去,感到深深的迷茫。来到台湾的8天环岛考察,一个个文创项目看下去:台湾的创意园区、美食文化、书店、咖啡馆、文创零售……文创风暴的洗礼之后太多收获和启迪。我们目前面临的经济下行和房地产业的白银时代,也恰恰为文创产业以及与各行业的复合业态的振兴提供了空前机遇。希望借这个机会,我和康老师联袂做一些分享。
一、 何为“文创”?
康军:在后工业化社会时代,人们发现整个全球的经济领域已经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时期,就是人们头脑中的知识、智慧和才华,是可以通过创意的方式来变成一些商品化的产品,变成一种产业进入人们的经济生活。这是上世纪90年代,由英国布莱尔首相最先提出的“创意产业”的概念。
这个经典定义有两个重点的提示,一个是这个创意必须来自于一个人的大脑,不是大家一起来创意,本源起点是从一个人大脑中来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是当创意变成商品形态时,要运营知识产权的运作来拓展其产业经济发展的效益。所以知识产权的保护、开发和运营,是其主要的产业形态。
二、 我们应该向台湾文创学习什么?
郑爱敏:在台湾我们看到很多各具特色的创意园区、美食文化、书店、咖啡馆和零售的产品,可以说台湾文创业发展的非常成熟,对我们大陆整个城市经济发展有很多启发。
我们这此主要走访生活美学方面,当然台湾整体文创发展还包括其他几个主要业态,如数字创意产业、现代网络、通讯信息、及设计,他们设计行业在全世界也是排在前面的。
在消费领域有一种说法,一类消费行为是理性消费,一类是情感消费。台湾文创发展背后是对情感消费成功的营销。
康军:所谓的感性消费实际上的内容是消费文化,把文化本身作为人们追求生活品质、生活内容的一个消费方向,而且是用文创商品和生活方式来体现,所以台湾在有了前十几年发展后,人们开始把文化作为生活消费内容,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消费时代。
郑爱敏:在对于大陆一些城市消费市场的研究和考察后发现,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市场也在快速进入品质消费和情感消费时代的节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学习台湾的文创产业操作经验,应用于我们城市的旧空间改造、地产综合体的激活、以及助力于大众消费领域创业型起步期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会有很多借鉴,这也是我们这次考察的初心。
台湾文创的最大启示在于哪些方面?
康军:台湾方面文创的启示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
一个是创意的节点或者空间政府做了很大的推动,规划、设计文创园区或者文创街区的整合资源和拓展。首先由政府拿下来,交给一个文创公司经营,而不是开发商来做。台湾在扶持创意产业时有一个概念叫“育成”,相当于大陆的“孵化”,但是育成后再培育成能够独立成为市场商品的独立形态,力度比我们大。
其次是在台湾创意产业空间形式有很多种,模式多样,比如有旧商场改造的西门红楼,有华山松山两个旧工厂改造的创意产业园区,面积都很大。比如我们这次去的嵩山创意产业园区,其统计数字在12月有34万人次参观,平均每天有1万多人来参观,就因为内容丰富多彩,创意奇特,引入客流非常可观。
我们还看到了台北的大稻埕,他是一个旧的街区,一条很长的骑楼街。他们在里面把骑楼店面重新设计,融入了很多现代元素,每一件店面都是纵深发展,从设计和空间改造上来讲,做了很多细致工作。这个要靠政府的支持。
还有一些空间,只要是可以利用的公共空间,他们都可以在地重新设计,让不同空间充满文创的内容。
【在地理念】“在地”是台湾十分流行的一个词语,所谓“在地”就是本地、本土、土生土长的意思。在地化(Localization)是相对于全球化(Globalization)而来的另一种趋势和潮流,是指一个地区或者国家,任何一种经济或商品流动,必须适应地方需求,才有可能加速发展。在地化可视为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应用,能够为某一特定文化或语言地区所接收的程度。
总而言之,台湾文创发展跟政府整体规划设计推动离不开,还要继续用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文创公司和文化公司的作用,再把一间间空间提供给文创青年,让他们发展创意商品以及生活方式,这样的做法比我们大陆做的细致和深入,还有很多新的构想。
三、 文创案例:范特喜——从旧空间改造到一条龙孵化服务
康军:在我们行程后几天,进行了台湾南部的参访,范特喜就是在台中看到的文创业态形式。
范特喜从2011年的1号店一路开到12号店,再加上后来承租自来水处老旧员工宿舍执行绿光计划聚落,至今进驻范特喜聚落的文创店家已经达到55个,包含创意设计工作者、复合餐饮业、独立书店、创意发廊、甜点烘焙工作者,除此之外,台湾传统在地制造生产业者也来设点开店,成为规模不小的文创聚落,逐渐在全台打响名气,而结合文创与小区的「绿光计划」,如今也成为台中旅游的知名景点之一。
我们站在平台上往下看,就是一家家的原来的小院子、小天井,这些居民建筑很窄小,在上面架空了一个平台,把下面一家家的院子原有的东西保留下来了,这个空间很有创意,设计的非常好。
每一间上面有经营的小店,往下看就是植被、绿化等都没有破坏,就把所有在地有文化的内容都展现出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开拓了1号院、2号院、3号院、8号院等,一条一条小巷都进行了这种透天的房子改造,内容以工业设计为主题,有文创商品店、有设计工作室、有时尚的轻食店、有书店、咖啡屋、复合的餐饮、插花等,非常丰富。
他们在开拓文创内容时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概念,如“绿色觉醒”、“记忆延续”、“创作热爱”、“梦想夹层”等,这些很多地方带着主题,让商家、创业者围绕这些主题来推出产品。比如说《玻璃瓶杯与烛台》工作坊,可以围绕这些主题来做。
墙上的海报就是他们12月的一些活动,其中就有《玻璃瓶杯与烛台》工作坊的现场制作。另外,还有一些聚会方式,如旅人聚会,旅行分享会,把到意大利、墨西哥等外出旅游的中的文化进行分享,就是在旅行中遇到的文化上的,思想上的分享,或者看到的景观,跟大家做分享会,大概有150到300台币参加费用,会有茶饮等,大家在一起聚会。
在范特喜参观中,谢东凯博士提了两个观点,一个是“在地”文化上,在两岸文创交流上,将来在“在地”的角度上多做文章。还有一个就是范特喜的投资者,原来是投机,现在是投资。因为原来这个旧楼他想买下来,是想增值的,但是后来政府不同意,结果他只好投资创意园区的建设,就构想设计了一个范特喜的模式。
这个空间设计很奇特,全是旧房子,旧巷弄,非常窄小,靠着巷边每家门口原来锈铁盆也还放在那。图片中还有个锯了半截的汽车放在墙边,因为这个地方很窄,让人觉得就像个艺术品,这点做了非常细致的构想。
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南方类似于芭蕉的植物,这个植物被台风吹弯了,在一个小院门口,有三个主干伸向空中,因为这个植物形态非常奇特,无意中就成了范特喜这个小巷地标式的一棵树,就把这个普通的树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范特喜的创意无处不在,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空间,每面墙,每个楼梯。甚至我们还去看了一个卫生间,有一面墙有一个一尺宽的缝,透过这个缝往远处看能看到树形成的风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地方都蕴含着人文创意,感受到美的东西。
这种创意带着每个创作者自己一种生活的心态和爱美的心态,这样的空间我们也有,但是我们很少把他用创意的方法来改造,让别人感受同样的美,这方面我们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关于范特喜的育成方式、“育成”的一条龙服务:
育成就是我们常说的孵化器。随着育成平台的建立,范特喜与商家合作关系从简单的租赁合作增进为更为复杂的商业合作,从建立双方的互相信任开始,彼此消除认知的落差,商业模式的探讨也就建立在这样互信的基础上。
1)在这种深度的合作过程中,范特喜和文创业者之间往往超出单纯的商业合作关系,曾经有位优秀的设计师面临运营困境,范特喜为他减免了房租,如今这位设计师的作品开始出现在台湾金钟奖,事业有了较大起色。
2)街区内十分之一的店铺是由范特喜自己经营,他们也打算保持这个比例,使进驻的人感觉主客两方是一体、一起打拼的,而他们借此也可以了解游客状况。
3)范特喜同时试图通过和政府、学校合作,去解决微型化后专业知识不够或资源不足的问题。文创业者渐渐意识到,台湾政府实施的在地文化政策(又称一乡一特色)可以成为文化创作的素材,然而他们往往对工厂的机器或材料限制非常不熟悉,创作的时候很容易在方向上就错了,想要获得商业利益时更是发现困难重重。因此范特喜着力去寻找与地方产业的连接,希望能将地方产业加入微型化的过程当中,将工厂、工匠、材料的知识传授给文创者们。
4)街区累积了一定店铺之后,线下的购物需要耗时一天以上,所以范特喜开始和网站合作,通过游戏和点数等导入到范特喜线下的实体空间。范特喜在网络上也建设了一个文创业者可以发布内容并募集资金的平台。
四、 勤美术馆:围绕在地生活的街区博物馆
勤美集团与璞真建设联手,耗资千万推出占地2,500坪、全台首座文创街区─「勤美术馆CMP Block Museum of Arts」。同时以草悟道沿线为范围,号召台湾各界艺术家及特色店家参与,要让民众体会一个拥有台中在地深度的艺术街区。以在地生活为着「勤美术馆」用活的、无疆界的美术馆为定位,主打生活化亲民艺术。
所谓勤美术馆,是在台中市比较宽的大马路旁,这个地方台中市政府设计了一条绿道。这不是一条完整的绿道,是跨街区的,一段一段被马路分开的草悟道,就在这些绿道中的街头公园中设置了一个博物馆。
实际上他已经突破了传统美术馆的概念,他是一个整个城市艺术展示的想法的落地,以户外为主。这些空间装饰的非常自然,很简练,有装置艺术,灯光艺术,有各式各样建筑小品,绿化墙,趣味的座椅以及涂鸦等艺术作品。
邻近的诚品旗舰店科博馆、国美馆间,加上和草悟道串连,打造出如同欧美国家「街区博物馆」的概念。
台湾的美术馆不仅仅有户外的,还有大型的现代、时尚美术馆。其中,那些当代艺术品的表现手法大大出乎意料,在视觉展示上很有创意。从事当代艺术一定要有现代艺术,有自由的想法,还要有超现代表现方式。
台中的两个点,跟台北市创意产业的内容有很大不同,在地化非常明显,范特喜这是个非常好的文创案例。
我们若能把台湾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城市文化在地化的发展,在天津现有保存的旧街区种,做出创意产业发展新的水平。
这就是范特喜空间设计中,原来旧的地砖保留下来的,这种美非常具有奇特的视角。
这就是我们在台中看到文创空间的感受,要细致的把文化开拓出来,多创意。
台湾文创之行最大的启发:提倡一种亲力亲为、全心投入的工作精神与生活态度,以及注重每个环节的过程,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以此生活态度为出发点,进行一场从“人心”开始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