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转基因“洁田技术”让稻田杂草不生
导读:在深圳光明新区试验田,播种“洁田稻001”的水稻在喷洒配套的特定除草剂后,杂草不生,水稻迎风而立、整齐划一,这与另一边播种普通水稻未经除草的地里杂草丛生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在深圳光明新区试验田,播种“洁田稻001”的水稻在喷洒配套的特定除草剂后,杂草不生,水稻迎风而立、整齐划一,这与另一边播种普通水稻未经除草的地里杂草丛生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科技日报》12月8日报道,“洁田稻”是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院长、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和中组部“千人计划”唐晓艳博士领衔的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落地深圳后取得的第一项原创性技术成果。他们针对水稻直播栽培中杂草难以防控的难题,通过化学诱变筛选方法,成功研制了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多种作物的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材料,并针对国内耕地的高复种指数开发了专门的“洁田耕作”模式,避免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打破了跨国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
资料图:唐晓艳博士资料图:唐晓艳博士
传统农业生产中,大田农作物生产成本的50%—70%集中在前期的耕地、播种和杂草防控上。在我国,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化学除草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唐晓艳回国前,一直在美国从事植物功能基因研究、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及应用等。当她得知抗除草剂水稻在美国成功解决了最难治理的杂草稻以及其他恶性杂草问题,却迟迟未能走进国门时,她暗下决心,要尽快培育出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除草剂水稻,让中国农民从繁重的除草农事中解脱出来。
2010年,唐晓艳放弃美国高校的终身教授职位,选择回国。同年6月,她和团队在深圳60多亩试验田里播下100多公斤诱变的水稻种子,最终收获了12吨种子。“当时满屋都堆满了种子。”她笑着比划着告诉记者。他们又从中挑选出2吨种子种回到田里,在秧苗3叶期时喷洒除草剂,最终只剩下一株“独苗”。经检测,这株“独苗”的除草剂耐受性较美国同类水稻更高。
与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不同的是,这项填补了我国在抗除草剂作物应用领域空白的技术,唐晓艳团队用的是传统诱变育种方法,从诱变后代中筛选出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水稻,最终培育出具有抗除草剂特性、非转基因的后代。
“抗除草剂水稻和除草剂配合施用,可有效解决直播栽培(将种子直接撒播到田里)产生杂草的难题。”她介绍,把抗除草剂水稻种子撒播到田里,小苗初长需要除草时,只需往地里喷施一次除草剂即可除去杂草,地里一片干净,且水稻秧苗不会受到伤害,因此称之为“洁田技术”。
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耕地复种指数高,农民连种、轮作普遍,团队又相继开发出抗除草剂玉米、小麦、油菜等其他作物,并提出“洁田耕作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民后茬种植的需求,这些抗除草剂作物均可采取直播栽培方式,轮流交叉种植,实现了轻简管理、效益不减的目的。
目前,洁田模式已在四川、广东、安徽等多地、多点进行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安全、简便、高效的杂草防控技术大大减少了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了农民收益。粗略估计,仅水稻每亩可综合增收120—300元,每1000万亩的抗除草剂水稻直播可创造12亿以上的种植收益。团队已与国内30多家研究机构、种业公司合作选育出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大量品种,为农民提供“菜单式”的品种选择和技术服务。
为推动洁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市场化,近期,团队联合多家农业科研单位、种业龙头公司和农化企业共同成立了洁田模式产业联合体,以进一步加快洁田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加速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我国农业侧供给改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