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发布城市大脑1.0:接管信号灯让道路更通畅
导读:10月11日上午召开的阿里巴巴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成立探索人类科技未来的实验室“达摩院”,并在三年内集团研发投入1000亿人民币,用于涵盖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的研究。
作者:仲平
IT之家10月11日消息 在今天上午召开的阿里巴巴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成立探索人类科技未来的实验室“达摩院”,并在三年内集团研发投入1000亿人民币,用于涵盖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的研究。
在本次会议上,阿里巴巴还宣布推出城市大脑1.0,并给出了第一个城市大脑智能治理城市的周年答卷:接管杭州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事件报警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在萧山,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一半。
落地主城区和萧山 救护车到现场时间缩短一半
在杭州市城市大脑领导小组、杭州市数据资源局、杭州市公安局及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分局的努力下,杭州主城区、萧山区、余杭区都在快步引入城市大脑,并很快看到效果。
目前城市大脑已覆盖主城区莫干山路区域等路面主干道,及南北城区的中河-上塘高架等快速路,同时服务萧山城区,为杭州市逾900万常住人口的快速出行提供实时分析和智能调配。
城市大脑首先实现的是通过各类数据感知交通态势进而优化信号灯配时。目前,已有128个信号灯路口由城市大脑掌管。
在杭州主城区,城市大脑调控了24个莫干山路区域红绿灯,通行时间减少15.3%。试点中河-上塘高架22公里道路,出行时间平均节省4.6分钟。
在萧山,104个路口信号灯配时无人调控,范围西至萧然西路,南至晨晖路,东至通惠路,北至萧绍路,此外还包括市心路、育东路、北山南路在内的5平方公里,车辆通行速度提升15%,平均节省时间3分钟。
此外,城市大脑融合高德、交警微波和视频数据去感知交通事件,包括拥堵、违停、事故等,并触发机制进行智能处理。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事件报警数达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大大提高执法指向性。
萧山区还创新实现了120救护车等特种车辆的优先调度,事件报警、信号控制与交通勤务快速联动,提升应急事件处理效率。一旦急救点接到电话,城市大脑就会实时计算,自动调配沿线信号灯配时,为救护车定制一路绿灯的生命线。
据测算,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已缩短一半,平均节省7分钟。以市心路-晨晖路到市心路-建设一路全长7公里路段为例,救护车总计需要经过21个路口。在最近一次出车中,救护车节省时间高达14分钟,没有遇到一个红灯。
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保障,同样是城市大脑的重要功能。结合视频分析技术,城市大脑能够对整个城市进行索引。通过精细定位、全局视频分析、营运数据,分析车辆主题关系和行为模式,萧山区精准管控“两客一危”及违法处禁车辆,实现交通分层治理。
官方:城市大脑将为世界科技创新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探索平台
王坚认为,如同60年代的登月计划带来了通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城市大脑也将为世界科技创新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探索平台。
车流量大、路网复杂、路面立体,是城市交通的主要特点。城市大脑通过一个普通的摄像头,就能读懂车辆运行状态和轨迹,同时实时分析来自交通局、气象、公交、高德等13家机构的海量交通数据,这一视频数据处理规模全球罕见,催生一系列世界级技术。
为完成复杂场景下的车辆检测任务,城市大脑的iDST视觉计算团队提出基于区域融合决策和上下文相关的多任务深度神经网络,解决多视角、多姿态及车辆遮挡等问题。这一技术成果打破了全球权威视觉算法测评平台KITTI的世界纪录,将车辆检测率拉升至90.55%,从而帮助机器更好地看懂世界。
今年城市大脑还有3篇技术论文入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ACM MM,论文所涉及的交通事故识别、人流轨迹判断、交通数据样本研究等领域都与城市大脑的应用场景密不可分。
电商图像搜索技术的成功经验也被放到了城市场景。城市图搜技术上线,城市的基本要素,包括车、步行人、骑行人、道路、建筑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目标,进行识别、索引和搜索,准确率达99%以上,精准度甚至细到颜色、车牌的某一字段。
城市大脑视觉智能负责人、iDST副院长华先胜表示,城市大脑的应用场景是许多技术研究的起点,研究成果都将帮助到城市大脑的落地。华先胜是视觉识别和搜索领域的国际级权威学者,曾获选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协会院士(IEEE Fellow)、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杰出科学家。
数据曾经只是城市规划院的“工具”,但在城市大脑的不断技术攻坚下,数据将成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城市管理者可以从运行的角度来利用数据,对城市的人、车进行有效分析。
城市大脑解决城市病,是杭州献给世界城市发展的礼物
一年前,城市大脑被定义为“杭州代表中国的城市为世界做一次探索”。时隔一年,王坚认为,城市大脑是“杭州献给世界城市发展的礼物”。
王坚在会上举例,修更多的路是以往城市用来解决交通拥堵的办法,这其实是上世纪的思路。而未来,城市大脑将成为城市新的基础设施,利用数据资源来解决问题。
城市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发明,但遗憾就是城市病,但幸运的是有数据这个新的自然资源,可以通过城市大脑来优化所欲的城市公共资源。在杭州,城市大脑每15分钟就能根据摄像头数据调节红绿灯资源,对道路和时间资源再次分配,让老百姓早一点回家。
以交通治理为起点,经过一年试验,城市大脑已经首先消灭从摄像头到红绿灯“最远的距离”,并且落点到了更多城市,包括苏州、衢州、澳门等。
2050年的杭州是什么样?王坚此前给了一个猜想,未来城市会拥有100万倍的数据,只消耗1/10的水和电,不断优化道路资源,让原本需要修路的土地变成公园,让生活更加舒适方便。
用机器解决超越人脑极限的挑战,是王坚发起城市大脑的目标。他认为,城市所面临的所有问题,不是因为人不够努力,或不够聪明,而是因为城市发展到今天,许多问题已经无法靠人类大脑解决,而必须依靠机器。用机器解决人类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机器智能比人工智能更加准确。
未来的城市大脑是什么?王坚给了一个小目标,在2022年亚运会时的萧山,城市大脑已经成为了城市必须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