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科技前沿 > 正文

长三角沿海地区优化产业布局 培育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 2017-08-03 11:51:13 编辑:诚富

导读:根据《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我国将继续优化长三角沿海地区的产业分布。

培育临港制造海洋高新技术等产业

长三角沿海地区优化产业布局

推进沿海产业向长江中上游转移,带动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

根据《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我国将继续优化长三角沿海地区的产业分布。《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工信部采访了解到,我国将对长三角沿海产业带发展作出进一步的合理规划,调整现有产业分布,积极培育临港制造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海洋服务业,并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沿海产业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并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升级,带动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

根据相关配套文件,未来长三角沿海地区的发展理念,是构建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沿海产业发展带,这符合上述两大指导性文件对长三角沿海地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长三角沿海产业带将重点发展临港制造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海洋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同时还将加快江海联运建设,有序推进沿海产业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主动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和高端产业转移。

在具体的产业分布上,将突出上海的核心带动作用,结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发展高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并力争在深海远洋装备等领域填补国内空白;依托整个长三角沿海地区,积极发展石化、重型装备等临港制造业,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服务业,改造提升海洋船舶、盐化工等传统产业。

此外,还将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大力整合海港资源,加快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物流业,打造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和国际港航物流中心。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等11个省市,全国人口占比接近43%,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4%。恒丰银行商业银行研究中心负责人吴琦表示,从空间战略布局来看,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区域,与东部沿海沿边经济带构成了我国“T”型发展格局。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长江经济带工业体系完备,中上游装备制造、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优势主导产业群正在形成,下游地区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电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势明显。

外界普遍认为,随着长三角沿海地区产业带发展规划成型,这一地区的产业分布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升级进程将提速。而随着相关产业和产业集群逐步落地并形成规模,沿海地区产业也有望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逐步带动沿江各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上海、江苏、浙江三地了解到,这些省市正在加紧各自的产业优化。以浙江为例,2017年浙江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八大万亿产业”,即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各产业融合互动、业态创新,加快形成以八大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表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产业层次搭配,相较东北等地区更为合理,劳动力较为充沛,水资源丰富,更贴近市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未来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产业升级将更加明显,并有望和沿海地区围绕新产业形成沿江产业集群。

吴琦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移升级方面,需重点推进一些工作。一是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优化沿江各省市产业协同发展的市场机制和政策环境,为区域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企业顺畅的空间转移,提供有效的政策和服务供给;二是根据沿江各省市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发挥上海的核心带动作用,提升中上游地区的产业发展层级和配套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有序转移,形成分工协作、互为支撑的沿江产业空间格局,促进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三是探索区域联动发展、协同发展路径,缩小区域差距,提升中上游地区的发展层级,使各区域平衡发展,释放区域发展潜力。同时加快打造长江上、中、下游三大城市群,建设沿江铁路网和公路网,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此外,吴琦认为,由于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的战略定位,还要立足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完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