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科技前沿 > 正文

张小龙:小程序的源起和未来

来源:绿公司 发布时间: 2017-01-11 14:58:35 编辑:夕歌

导读:1月9日零点开始,小程序正式上线,张小龙第一时间发了一条朋友圈,图片上显示第一代iPhone发布时间是2007年1月9日。这显示了他的野心:想让小程序成为像iPhone一样伟大的产品。

1月9日零点开始,小程序正式上线,张小龙第一时间发了一条朋友圈,图片上显示第一代iPhone发布时间是2007年1月9日。这显示了他的野心:想让小程序成为像iPhone一样伟大的产品。

张小龙:小程序的源起和未来

在 PC 时代,我们用单机软件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用浏览器获取信息和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使用移动 App 处理事务,享受生活。但是,我们可以在 PC 上管理几十个打开的页面,如何在小小的手机上管理几十个打开的 App 呢?微信的公众号同样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功能更多是演变成一种创作平台、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和消息推送器。人们在微信上阅读,写作,管理订阅的用户,给这些用户推送消息。但是,这些都不能满足用户现阶段最急迫的需求,触手可及,随时随地消费我们需要的、真实的服务,而不是商家推送给我们的信息。

无论是否承认,微信已经成了某种抽象层次更高的操作系统。对了,操作系统也是一种工具。

张小龙对小程序的定义是这样的:

1、小程序不需要安装,你可以直接使用它。

2、功能触手可及,信息唾手可得。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呢?你打开微信对着一盏灯扫一扫,就会启动一个小程序,显示灯的相关信息,如果是一台智能灯,你还以在小程序里控制这盏灯的开关、亮度、色温。去博物馆,搜一下博物馆的二维码,立刻启动另一个小程序,你可以在里面购买门票,查看资料介绍等等。

3、用完即走,无需订阅。在餐厅吃饭,不需要下载订餐软件,扫描二维码,启动程序,排队、点餐、支付。

4、无需卸载。

看到这样一个定义,我们就知道,在 PC 互联网时代,入口是搜索框,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或者说微信时代,入口可能是个二维码。在未来,广告牌的二维码或许不会再引导你去关注商家的公众号(毕竟关注会给人带来心理负担),而是在微信里启动一个小程序,提供服务,用完即走。

张小龙:小程序的源起和未来

但是,小程序的入口在哪里?小程序在微信是没有官方入口的。如果你没有运行任何一个小程序的话,就没有入口,就像你没有订阅公众号就看不到入口一样。二维码是小程序的入口之一。

小程序商店?哦,对不起,这个也没有。微信一直秉承去中心化的原则,没有下载中心,没有分类,没有排行,也不会有推荐。与公众号的朋友圈分享类似,未来小程序也会依赖社会化推荐,那是一种不同形态的推荐,不会因为你用过一次日程管理软件而不停的给你推荐类似的软件。

小程序会有订阅关系吗?也没有。用户和小程序只有访问关系,而不是粉丝关系。

小程序能否推送消息呢?不能。不过微信会提供一种有限度的通知触发能力。比如,你使用了某个小程序之后,主动要求收到后续通知的话,就会收到小程序为你个人推送的通知。

小程序能否分享?可以分享给朋友和群,但不能分享到朋友圈。仅仅用群做传播吗?不,会有一种新的协作方式产生(前面说过了)。

小程序会提供一种「页」的概念,比如只分享某个股票的页面,群里的人只能看这个页面,而这个页面是动态更新的。

小程序能否搜到呢?能搜到,但是会限制搜索的能力,避免滥用。小程序不是基于流量分发的模式,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用到。

小程序和公众号的关系?哦,其实没什么关系,二者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可以关联,一个公众号可以对应多个小程序,一个小程序只能对应一个公众号,就是一对多的关系。公众号可以是小程序的宿主,而在公众号和小程序之间,可以互相跳转。

微信会提供一种「现场」能力,让用户能够看到附近有哪些小程序的存在,以利于和实体店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