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艺术展览回暖 观展莫忘纵横比较
导读:随着天气逐渐回暖,成都的艺术机构也逐渐活跃起来。3月18日至19日,4场艺术展览竞相在周末登陆成都,作品涵盖中国画、雕塑、水彩、当代艺术等多种类别,为艺术爱好者们奉献出一场饕餮大餐。
随着天气逐渐回暖,成都的艺术机构也逐渐活跃起来。3月18日至19日,4场艺术展览竞相在周末登陆成都,作品涵盖中国画、雕塑、水彩、当代艺术等多种类别,为艺术爱好者们奉献出一场饕餮大餐。
4场艺术展,分别呈现于公立美术馆、民营美术馆、高校美术馆、画廊等4种不同的空间,展览类型也有群展、个展之别。如果持续观察不同艺术机构推出的展览,往往能够在横向上发现它们在功能定位、学术兴趣、审美偏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也可以借此纵向深入了解一位艺术家的成长历程。
横向
不同艺术机构策展各有侧重
3月19日,“时空漂移:曾妮2017纸本水彩作品展”亮相四川大学美术馆。作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师,曾妮2015年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艺术系访学。本次展览是其学成归来后的梳理与总结,100件作品被分为“长江山水图”等5个部分。
“在美国期间,与故乡有着时间、空间的距离,记忆时常漂移到我童年的经历。石宝寨、张飞庙这些长江边的场景,时常浮现于我的眼前,很美好又很恍惚。”曾妮结合了美国和中国的风景,将两者进行混搭,借以产生“时空漂移”的感觉。“有人说这些作品很‘抓心’,很打动人,因为我是用了心来画的。”
想了解如今高校师生的创作情况,高校美术馆无疑是最佳选择。例如四川大学美术馆,近期便相继举办众多学生个展以及“第二届《后来》青年艺术家推荐展”等大规模群展,还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联合办展交流。
对于艺术爱好者而言,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展览,最好首先清楚不同展览空间的特点。国内的民营美术馆,大都对当代艺术更感兴趣,成都蓝顶美术馆也不例外。此次推出的“奇点·学术邀请展暨奇点·月会文献展”,便是以雕塑的形式呈现对当代艺术的思考。作为策展人之一的雕塑家邓乐表示,物理学家霍金提出的“奇点”概念代表着“开放、未来”,放在青年人里特别贴切。“就像宇宙大爆炸一样,希望青年能够爆发出与以往不一样的力量。”
相对而言,公立美术馆展览的“多元性”通常更强,兼顾了传统书画等其他艺术门类。3月18日,“梅兰大家邓奂彰诞辰一百周年艺术精品暨捐赠作品展”在四川美术馆举行,展出已故成都画家邓奂彰近80件中国画和书法作品。
纵向
在展览中见证艺术家的成长
邓奂彰这样的已故名家,作品往往散落各处,集中欣赏真迹的机会并不多见。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维微表示,“凡关注国画的人,几乎皆知‘梅兰大家邓奂彰’,然其人其艺究竟如何,在许多人那里往往又语焉不详。”因此,“梅兰大家邓奂彰诞辰一百周年艺术精品暨捐赠作品展”便是揣摩其艺术人生的难得机会。
“由于遭遇困厄每以梅兰自况,其所写兰叶的幽韵、梅花的野逸,便于不知不觉间,将自身生命形态与品性一一涵泳为笔墨意蕴,这种将生命化于艺术的执拗不时流露于笔端,自然也深深触动了观者的心灵。”维微如此解读邓奂彰的作品。
实际上,除了邓奂彰这样的大型回顾展,画廊的展览往往也能呈现艺术家尤其是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与变化。这是因为画廊与艺术家之间,往往存在签约代理等长期合作关系,客观上互相见证着对方的成长。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3月18日推出的实验性群展项目“春纪2017”,便呈现了12位艺术家思考和创作脉络的新进展。
参展艺术家邹思妗,曾于2015年1月在此展出个人艺术项目“世界没有尽头”。当时的作品将日常生活中许多不经意的细节,用某种戏剧化的方式呈现,并由此引发人们的思考,不过画面中的肖像、物品都还显得比较具象。此次展览的油画作品中,邹思妗用不同形式的色块组成画面,视觉效果抽象了许多。
评论家许晟表示,邹思妗对画中人物的状态和情感充满理解,同时又展现出置身事外的抽离感。“她的画作正是她对自己,或者在更大层面上来说,对新一代艺术群体生命状态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