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制造业转型需加大工业投资 土地空间限制待解
导读:在高端制造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时,深圳却因土地资源的短缺,一直存在着如何对待制造业发展的争论。
在高端制造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时,深圳却因土地资源的短缺,一直存在着如何对待制造业发展的争论。
2016年,深圳的第二产业比重调整至39.5%,比上一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首度跌破四成。
4月9日,在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深圳)高峰论坛上,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指出,深圳要打造国际智能制造高地,工业占比不应下降太快,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业投资,并想办法解决土地资源缺乏的短板。
但在深圳将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下,坊间探讨的一个话题是:在深圳的产业人口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再去死守27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红线”,是否仍有必要?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否应该用于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
守住工业占比红线
2016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7199.47亿元,增长7.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0个、0.3个百分点。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为5428.39亿元,增长8.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5.4%。
从投资来看,得益于第四季度密集开工的重大工业项目,第二产业投资695.47亿元,大幅增长19.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
李毅中指出,发展智能制造,一方面要新建很多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都需要投资的支持。但深圳的总投资本来不高,其中工业投资的比例更低,深圳需要思考这两个问题。
根据李毅中的研究,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前后的投资率大约在35%左右。其中,日本和韩国在工业化前投资率最高的年份分别为35.9%和39%,直到2012年这一数据还保持在21.2%和25.2%,高于深圳当前的水平。
李毅中建议,测算一下打造智能制造中心、国际化智能制造高地,11个重要的战略方向、重大工程到底要花多少钱,从而对投资总量、投资增幅和投资结构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从资金利用的角度,深圳市银行业贷存比只有62.9%,全国是72.1%,深圳市的民间投资只占全部投资的51.4%,全国是61.2%,说明深圳仍有较大的资金潜力。
根据国际经验,在工业化的中后期,GDP中工业的占比在达到一个高峰值后会下降。深圳也正处在一个快速三产化的过程,2016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1.7个百分点。
“业界公认的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警戒线是30%,所以这个比例不能再低了。”李毅中认为工业占比不应该快速下降,希望2020年深圳能够守住34%的二产比重,其中制造业的比重大约为31%。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也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圳的二产比重不宜低于35%。
土地资源短板求解
早在十多年前,深圳的主政官员就提出了城市发展的四个“难以为继”,其中首要的便是土地、空间有限,按照传统的速度模式难为为继。
深圳的土地资源缺乏,这是一个需要克服的短板。
去年3月,深圳提出,确保中长期内全市工业用地总规模不低于270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不低于30%。
日前,深圳建筑评论人李程撰文指出,深圳城市的平均年龄已经从1996年的24岁到今天的31岁,高学历和受教育人群成为就业主力。整个城市以仅为北、上、广三市1/5-1/4的土地面积接纳了同等量级的人口,没有理由不把有限的土地资源更多用于改善居住环境。
据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的调研数据,深圳目前共有住房1041万套,“十三五”期间将增加70万套,其中户均人口为2.59人,仅以居住来计,可以容纳2800万人口。
1041万套中包括了相当体量的城中村住房,从获得产权和居住升级的角度来看,深圳仍然需要应对大量的购房需求。
吴思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圳已经获得批准的城市更新项目有48平方公里,未来将释放出巨大的居住空间。住宅用地的供给,并不存在短缺的问题。
吴思康认为,制造业发达地区并不必然要求土地资源丰富,以新加坡为例,其面积为700多平方公里,仅为深圳的36%,但新加坡是石化、生物医药、电子等领域的全球制造基地。
根据测算,参照新加坡的工业产出,如果深圳的GDP达到万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35%来算,仅需要120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意味着,产业与居住用地的分配并非问题的最关键所在。对于深圳而言,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继续提升单位面积的产出,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才是更重要的命题。
深圳前副市长唐杰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深圳,领先的与落后的产能并存,前面跑得越快,后面拖得越远,形成一种非常陡峭的产业状态。深圳的一大挑战也在于,如何提升整体水平,真正从“印度模式”转向“美国模式”。
李毅中列举了一组数据,从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除以工业总产出)来看,全国是21%,深圳是27.8%,但与发达国家35%到40%的水平相比,深圳仍有较大差距。
吴思康指出,深圳的制造业发展还有很广阔的空间,现在仍有大量低效、产出低的村办、镇办工业园区,这些都可以进行升级。未来深圳的制造体系,将是高端、绿色、智能、都市、服务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