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升+创新压力 点燃智能硬件提价潮
导读:近来,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厂商宣布上调产品价格,先是魅族在1月对魅蓝Note5的32GB版本上调了100元。后有小米2月4日宣布红米4系列零售价格上调100元。
近来,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厂商宣布上调产品价格,先是魅族在1月对魅蓝Note5的32GB版本上调了100元。后有小米2月4日宣布红米4系列零售价格上调100元。而金立更为大胆,直接将最新发布的M2017旗舰手机价格定在6999元,鳄鱼皮私人定制版售价更是高达16999元。就在业内普遍认为,2017年手机行业将迎来涨价潮。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涨价的不止是手机,电视、空调、冰箱、电动车也都有所动作。如,小米、乐视网络电视的价格涨幅为200-300元;格力、美的在去年年底都已上涨了100-500元不等。小牛电动车更是价格上涨近千元。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智能硬件在今年或将迎来“涨价潮”,其原因一方面包括上游核心部件及元器件采购成本上升,加上汇率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厂商为自身未来创新发展的考虑。
成本上升成涨价主因
有观点认为,此次“涨价潮”更多是来自供应链的“被动涨价”,原材料,元器件等价格的上涨是主要原因。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元器件方面,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内存的价格涨幅已经超过20%。行业预测2017年供应紧张的手机零部件包括显示屏、内存、闪存以及光学传感元件。其中,OLED屏幕或许将成为最抢手的元器件。原材料方面,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大宗材料价格持续上扬,主要原材料铜的价格上涨40%,塑料、铝材等价格涨幅在30%以上。
另外,汇率的波动也对智能硬件的涨价有所影响。因为国内电子产品一些重要的元器件,都是依赖进口。如,电视的液晶面板和手机屏幕多来自韩国三星;手机芯片多来自美国高通;手机摄像头则多来自日本索尼。而这些零件都是用美元结算的。受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影响,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呈小幅贬值趋势,进而导致进口元器件涨价。
创新是企业未来发展主要动力 需“溢价”支持
创新性一直是智能硬件吸引消费者的最大魅力,也是相关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手机为例,从当前整体趋势来说,已经步入了存量市场,核心在于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改善型需求,产品的增长来源是用户的换机需求。
有分析称,随着消费者用过的手机越来越多,其对产品优劣和需求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全行业在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整体进步,使得消费者对手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让厂商要取得进步就必须依靠能够满足消费者核心需求的产品创新能力。但产品的创新,需要的是不断的研发投入、是资本的支撑。
因此有业内人士就指出,一些产品的涨价也是企业出于保障创新投入的考虑。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就曾表示,“硬件溢价赚钱非常合理,这并不邪恶,如果长期处于微利状态,企业很难提升技术、打磨出更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