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Netflix矛盾背后:是传统院线与新媒体生死博弈
导读:其实,Netflix和戛纳影展的矛盾,是电影究竟是“艺术至上”作为最高追求还是要将电影视为平衡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发端的产业讨论,也可能会随着Netflix迅速崛起在未来几年引起电影界持续讨论的终极命题。
其实,Netflix和戛纳影展的矛盾,是电影究竟是“艺术至上”作为最高追求还是要将电影视为平衡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发端的产业讨论,也可能会随着Netflix迅速崛起在未来几年引起电影界持续讨论的终极命题。
戛纳Netflix矛盾背后:是传统院线与新媒体生死博弈
因为不进入院线而引发强烈争议的《玉子》,在戛纳首映时意外出现故障,这也将戛纳和Netflix的矛盾彻底被媒体放大。
当Netflix的两部原创影片,韩国导演奉俊昊导演的《玉子》和美国导演诺亚·鲍姆巴赫导演的《迈耶罗维茨的故事》入围本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时,伴随而来的争议和话题就一直都存在。此后,许多传统电影人和团体表示了强烈的抗议,为此戛纳不得不“修改”规定。
戛纳Netflix矛盾背后:是传统院线与新媒体生死博弈
从2018年开始,只有在法国影院放映过的影片才有资格进入金棕榈主竞赛单元。这样的规定也被认为是针对Netflix“量身定制”,而第一次亮相戛纳就看到了终点。
随后,本届主竞赛单元的评委佩德罗·阿莫多瓦和评委威尔·史密斯也针对这一问题表达了截然不同的观点,而相比这两部影片究竟是否在本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成功“陪跑”,可能更多人关心的是未来Netflix代表的新媒介和传统电影在电影传播途径上无法避免的冲突。
虽然国内暂且还没有出现类似于Netflix这样足以产生强烈冲击的流媒体,但并不意味着这样的隐患不存在。相反无论是迅速渗入产业上游的视频网站还是迅速崛起的互联网影视巨头,都有可能在未来遭遇Netflix和戛纳所面临的困境。
戛纳为Netflix修新规,不入院线触动了谁的“痛点”?
其实,戛纳和Netflix的“矛盾”已经超越了一个电影节和一个行业巨头的利益分割,而可能是传统院线与新兴流媒体平台之间的一种生死博弈。
在戛纳未开幕之前,这样的矛盾就已经成功成为了本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大的看点之一。双方如何妥协?两部电影究竟会不会得奖?每一个都话题满满,每一个似乎都足够“烧脑”且无法给出答案。
前者并没有解决,戛纳最终选择修改规定。后者同样迷雾重重,佩德罗·阿莫多瓦在近期甚至公开表示:“无法想象一部没有在银幕上映的电影,能够赢得金棕榈奖或者其它奖项。”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法国,任何电影只要上了院线都必须要隔36个月才能上数字平台。此一规定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影院的相关利益,但是对于Netflix 来说,这或许是永远不会达成的妥协。
或许也正因如此,Netflix和戛纳最终无法达成一致,才有了如今戛纳出台新规的局面。其实Netflix并非第一家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视频网站。亚马逊去年就有5部电影入围了戛纳官方片单。今年在奥斯卡的评选中,其参与发行的《海边的曼彻斯特》也连拿两项大奖,但似乎都没有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但这也是因为亚马逊并未完全剔除传统院线的“必要步骤”。而好莱坞院线电影“窗口期”逐渐缩短,Netflix今年更是在主竞赛单元中有两部重量级的作品,正是这种大举进攻的“恐慌”让戛纳做出了改变,这样的改变可能也会引发连锁反应。
例如威尼斯和柏林国际电影节对于Netflix也处于一个相对开放的态度,最终Netflix在戛纳最终的表现也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国际电影节对其准入决策。
其实早在2016年,Netflix推出的《无境之兽》采取了线上和线下同步公映的方式,又只在实体院线公映两周就引起了好莱坞电影人的不满。随后Netflix大举购片,更是将不满提升到了愤怒。
戛纳Netflix矛盾背后:是传统院线与新媒体生死博弈
在目前院线电影仍占据着电影主流消费渠道的今天,Netflix在电影版块的强势崛起必然会改变传统电影产业的盈利模式,长期下去甚至会缩小传统院线的盈利空间。所以,戛纳和Netflix的矛盾必然会爆发,只是戛纳成为了这“万花筒”的引线。
视频网站的“电影梦”,从“救星”到“对手”有多远?
在国内,视频网站早在几年前都纷纷成立影视公司进军产业上游。因此,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为代表的视频平台进入了以内容自制为主的新竞争阶段。所以,在去年传统电影市场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以网生内容为主体的网络市场却仍然处于一个野蛮生长的阶段。
今年,Netflix宣布与爱奇艺达成内容授权协议,正在谋求进入中国市场。Netflix和爱奇艺的联手,除了在优质内容上供给爱奇艺,帮助其稳定视频平台的竞争优势外,Netflix依靠独播剧和付费模式的盈利模式成为了视频平台的成功样本。
在此情况下,原创内容的资源争夺必然成为了热点。从爱奇艺2016运营成本140亿,大部分之处用于内容方面来看,视频平台的竞争仍然处于一个白热化的阶段。而以爱奇艺为例,除了目前大力开发网络大电影、网剧、网络综艺的网生原创内容外,参与电影出品和发行也成为了一大亮点。
此前,爱奇艺影业就参与了《八月》的出品发行工作。也联合出品了《外公芳龄38》。更为重要的是在许多文艺片上,《黑处有什么》、《塔洛》、《路边野餐》纷纷登录爱奇艺以付费点播的方式供给观众。甚至像《黑处有什么》,在院线上映9天后在视频平台实现准院线同步,上线2日,播放超过662万次。
5月4日,爱奇艺正式上线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新片《天才少女》,实现“北美院线准同步”,爱奇艺VIP会员成为全球首批通过互联网平台观看该片的观众。
早在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视频网站引领电影业变革”就成为了一个议题。只是截止目前,对于以爱奇艺为首的视频网站准院线同步上映是持肯定和赞赏的态度。因为对于一些中小成本的文艺片来说,准院线同步无疑延长了电影的“生命线”,也有效的保护了电影的版权。
除了爱奇艺,背靠阿里的优酷,背后乐视网的乐视视频都尽可能的和背后的影视公司在电影网络版权上展开合作。而万达这样在传统院线上拥有绝对份额的巨头也表示在未来推出“时光网络院线”。
据统计,2016年有281部单片票房不足1000万,占全年数量的近70%。而且从目前的电影市场来看,年票房增速严重放缓似乎也看到了市场的“天花板”,相比之下视频网站的院线准同步却能很好的为电影提供变现渠道。
可如今,内地的视频网站并不具备和传统院线竞争的实力,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这取决于绝大多数电影仍然将院线发行视为第一要务,网络版权虽然比重增加,但远远没有达到和院线同步的地位。而中国的付费用户比例也没有达到足以支撑院线同步的数字比例,所以内地视频平台是电影产业的“添头”,而短时间内不会成为主导。
可谁又可以保证,随着内地视频平台的逐步成熟,准院线同步的视频平台和传统院线不会产生摩擦和利益冲突?
努力崛起的互联网巨头,谁会是“中国的Netflix”?
其实抛开电影发行渠道的争议,奉俊昊导演的《玉子》和美国导演诺亚·鲍姆巴赫导演的《迈耶罗维茨的故事》也都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爱奇艺在2016年运营成本达140亿已经处于业内的顶尖水平,但Netflix2016年在原创内容的投入上达到了60亿美元。2015年开年,Netflix接连宣布了一系列原创电影计划。
Netflix的优势其实很明显,和传统的影视公司相比,此类数字媒体平台“新贵”的资金更加充足,对于电影的创作自由限制更少,所以可能会有更多的名导将加入到流媒体平台。
而放眼国内,寄希望于爱奇艺这样的视频网站成长为“中国的Netflix”可能需要更久的时间。而互联网影视巨头的优势可能会更加明显,类似于阿里、腾讯、乐视这样的互联网影视巨头也都纷纷进入影视行业,并且成为了电影市场无法忽视的重要部分。
互联网影视公司和传统影视公司相比,在资金和资源上占据着天然的优势。所以例如阿里影业背靠阿里大文娱,腾讯影业和腾讯各个资源之间的密切联系,其突出的资源整合能力都是传统单一的影视公司所无法比拟的。
只是互联网影视巨头在内容自制上存在一定的“天然短板”,从2016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几大互联网影视公司虽然业绩各有不同,但是似乎都缺乏口碑和票房相对平衡的“爆款”。
互联网影视公司追求的标准化、工业化的内容生产和影市行业以差异化、创新性为主体的内容自制产生了冲突,也一定程度上让互联网影视巨头交足了“学费”。
所以,在捆绑资源、衍生IP、全产业链布局之后,互联网影视巨头仍然可能是最接近产生“中国Netflix”的胎盘。而且从Netflix和亚马逊迅速在奥斯卡和戛纳占据一席之地,并且引起电影产业震荡来看,掌握内容资源的互联网巨头可能会爆发更惊人的能力。
其实Netflix和戛纳影展的矛盾,是电影究竟是“艺术至上”作为最高追求还是要将电影视为平衡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发端的产业讨论,也可能会随着Netflix迅速崛起在未来几年引起电影界持续讨论的终极命题。
如今,Netflix的“烦恼”似乎还和中国很遥远,但谁又能保证未来电影产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不会发生在中国这个迅速崛起的市场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