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业蓬勃发展 外国电影公司纷纷“看进来”
导读:在中国电影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公司或机构开始把目光放到了中国,希望寻求合作。这一点在正在举行的北京电影节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中国电影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公司或机构开始把目光放到了中国,希望寻求合作。这一点在正在举行的北京电影节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的邓小雨,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这次来到北京电影节他代表的是悉尼电影制片厂,谈起他们公司和他担任项目总监的“2017十亿红妆中澳合拍计划”项目来显得非常老道。
澳大利亚是最早与中国开启电影合拍的国家之一。2017年是中澳电影合作拍摄协议签署十周年。以此为契机,2016年12月,该公司发起了“十亿红妆电影池”项目,截至今年3月,已经有超过10部电影项目加入,2017~2018年将有7~8部影片到澳大利亚以中澳合拍的形式进行制作。
“十亿红妆”这个名字也大有深意。邓小雨是这样解释的:“‘十亿’是因为澳大利亚规定,合拍电影在澳制作费的40%会返还给澳方制作公司,我们会把这笔返款拿出来与各项目方分享,希望总的返款的规模能达到十亿,也就是把20亿资本量的中国影片引到澳大利亚。而‘红妆’则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里有出嫁女儿“十里红妆”,我们会用‘十亿’的资金为嫁妆,把中国的电影‘出嫁’到澳大利亚。”
近年来,中外合拍已成风潮。诸如意大利、韩国、法国、日本等都希望通过合拍等方式加强与中国电影公司的合作,从而分享中国电影业的发展红利。对此,邓小雨认为,相比而言,澳大利亚的优势很明显,一是澳大利亚一直都是美国电影拍摄的后花园,二是澳大利亚电影工业发达,从前期、同期到后期的水平都很高,配套等做得好,保障也比较完备。此外,澳大利亚的动植物、自然风貌比较奇特,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这些正是吸引中国电影公司到澳大利亚拍电影的主要原因。
谈及合拍的一些问题,邓小雨坦言,事实上真正落实的中澳合拍片数量并不多,可能也就几部。“我们之前也做过协拍,我们发现,中外剧组在工作上有很大差异,比如习惯、方式、模式等,导致在沟通上的一些误会或者冲突。其次,也有些本地片方恶意抬价的现象。我们作为一家本地公司,希望做中澳双方的黏合剂,把这些问题都规避掉。”
同样看好中国市场的还有西班牙。西班牙电影服务公司是一家新成立不久的公司,致力于为想要到西班牙拍摄的中国电影提供服务,包括提供拍摄建议、协助拍摄、制作或者合拍。
电影市场开幕首日,这家公司的展位上聚集了众多前来咨询了解的中国电影业者。该公司负责人在西班牙语和英语之间自如地转换着,第一次来到北京电影节的他,对此次参展寄予厚望,也感受到了中国电影的热度。半天的时间里,他们就已迎来送往了好些来洽谈咨询的人,忙得不亦乐乎。“中国的影视业发展非常快,我们听说很多中国电影人都对到西班牙拍电影感兴趣,这也是我来北京电影节的主要原因。”上述负责人谈道,他本人是西班牙电影协会的成员,对西班牙的电影业非常了解,也有很多政府资源,这是他们公司的最大优势。
谈及众多国外电影公司的竞争,他表示,尽管目前西班牙还没有与中国签署相关的电影合作协议,但相比欧洲其他国家,在西班牙拍摄性价比很高,包括住宿、人工等都更便宜。西班牙对中国来说还是一个新兴的电影拍摄地,但对很多欧洲、美国电影公司来说则早是非常熟悉的市场了。《五月巴塞罗那》、《权利的游戏》等知名影视作品都在西班牙拍摄和取过景。中国的电影《路遥知马力》也在西班牙拍摄过。
头发已经花白的DanWolman是北京电影节的老客人了。过去几年里,他一直致力于促进中以双方电影合作。他今年来参展的目的,是向中国电影公司推介以色列的优秀电影剧本和项目,希望有中国公司对此感兴趣,并与他们合作。
这与很多中国电影人提出的“中国电影缺乏好故事”不谋而合。DanWolma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色列有很多好的作品希望与中国公司合作,他拿起展台上的一份宣传页说,“这部作品名为《古钟少女》,是以色列剧作家NavaSemel根据她的书和音乐剧改编的适合一家人看的音乐电影,讲述了一个以色列少女,因为父亲要出任以色列驻中国大使,与父亲来中国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像这样想要和中国公司合作的作品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