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票房只有光线一半 上市以来利润首次下滑
导读:曾经的电影“一哥”——华谊兄弟,交出了一份颇为“惨淡”的年度成绩单。
曾经的电影“一哥”——华谊兄弟,交出了一份颇为“惨淡”的年度成绩单。
根据上周发布的2016年业绩快报, 公司去年营业总收入约34.73亿元,同比下滑10.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8亿元,同比下降17.19%。这是华谊兄弟自2009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利润和营收收入的双料下滑。
更为关键的是,利润中相当一部份来自出售所持有的掌趣科技股票,在多轮出售之后,当前已经所剩不多。而在电影的主战场上,华谊不仅要面临万达院线这样的强势合作伙伴,票房收入也已经远远落后于后来居上的光线传媒。
跑输大盘 华谊兄弟票房只有光线传媒一半
作为华谊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影视娱乐板块去年主营收入25.69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30%;
国内电影市场放缓,票房增速低于预期,是部分的原因。2016年国内电影票房457.12亿元,仅增长16.43亿元,票房增速从2015年的48.7%下滑至2016年的3.7%。下图是面包财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绘制的国内电影票房收入变化趋势:
但更为重要的仍旧是公司自身的原因,国内整体票房增幅虽然放缓,但毕竟仍然保持了弱增长。
报告期内,华谊兄弟出品了包括《摇滚藏獒》、《陆垚知马俐》、《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等多部电影,虽然数量不少,但是仅实现票房约31亿元,同比减少超过两成。而光线传媒去年实现了64.2亿元的票房收入,仍然保持了小幅增长。
华谊兄弟的票房收入曾经长期位居榜首,但2014年被光线超越。去年,华谊兄弟的票房收入已经不足光线传媒的一半,双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对簿公堂 周星驰转投光线创34亿票房
华谊去年票房的大幅下降与周星驰“转投”光线传媒有很大关系。
华谊曾经与周星驰有过密切的合作。而在2015年,华谊兄弟因《西游降魔篇》的票房分成与周星驰家族控股的比高集团对簿公堂,尽管胜诉,但双方也分道扬镳。
2016年初,周星驰携《美人鱼》转投华谊的竞争对手光线传媒,创下约34亿票房的收入,成为去年光线传媒票房的主力军之一。
光线传媒与华谊的利润差距去年明显收窄,下图是根据财报数据绘制的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利润对比变化图:
华谊此前斥巨资进行了一系列收购,有相当一部分被外界看成是用于捆绑影视导演或明星,最终效果有待观察。
2015年华谊以10.5亿元的天价收购了冯小刚总资产为1.36万元的东阳美拉公司。根据双方的对赌协议,2016年经审计的净利润要达到1亿元。
去年下半年,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被看成年度重头戏,也引发了冯小刚与万达的口水战。
另一起金额较大的收购是2015年10月份宣布的,以7.56亿元收购Angelababy等明星持股的东阳浩翰,该公司其他股东还包括李晨、冯绍峰、郑恺等。
抛售股票改善业绩 巨额商誉值得关注
业绩快报显示,2016年公司对外投资收益11.58亿元,较去年增长84.75%;主要来自是参股英雄互娱和出售掌趣科技股份取得的投资收益等。
不过,经过多次出售之后,华谊所剩的掌趣科技股票已经不多。华谊在2016年多次出售掌趣科技股份,持股比例由2015年年末的6.37%降至去年10月份的1.4%。
2015年11月,华谊兄弟宣布以19亿收购英雄互娱20%的股权事项。投资英雄互娱也为华谊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财报数据显示,英雄互娱2016年前三季度营收3.77亿元,净利润2.17亿元,皆增长20倍以上。去年,华谊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将英雄互娱收入囊中,但由于交易价格未能达成一致,重组终止。
此前一系列收购也对外投资让华谊兄弟获利颇丰,不过由此产生的“商誉”值得关注,如果收购的公司业绩大幅滑坡很可能带来减值风险。
截止去年三季度末,华谊兄弟的商誉为35.7亿元。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影响当期利润的事情在掌趣科技上已经发生了。根据掌趣科技2016年业绩预告,公司暂估对Webzen Inc.的投资做出减值准备2亿元。由于持续的收购,截止去年9月末掌趣科技的商誉已达56亿,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超过一半。
尽管华谊所持掌趣科技股票已经所剩不多,但华谊自身的商誉减值风险仍然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