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融资火爆 未来最大敌人也是
导读:上周陈欧3亿人民币投资电街科技,5月8日,小电科技宣布完成3 5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王思聪以“吃翔”为赌注断言共享充电宝不可能成功之后,行业发展似乎并未有任何遇冷的迹象。
共享充电宝在资本市场受到持续性关注,以小电科技为例,其在今年三月和四月分别完成了天使轮和A轮融资,基本是一月一轮融资的节奏,其速度之快足令业内外瞠目结舌。
那么,面对共享充电宝爆炸式的行业增长,我们究竟该信王思聪还是资本呢?
共享充电宝商业上具有可行性
目前共享充电宝主要有三种模式:1.以“来电”为代表的的大柜机移动共享模式,主要应用于商场、机场、火车站等场景中;2.以“街电”为代表的小柜机共享模式,主要在餐厅、咖啡馆、酒吧等场景下;3.以“小电”为代表的桌面模式,一般配置在KTV、包厢、餐馆等场景的墙壁或桌面上。
其盈利点主要有:1.设备租赁费,大概在1小时1元人民币左右;2.设备的增值费用,多家企业均表示柜机可作为特殊应用场景下的广告牌,具有较强的广告溢价能力;3.押金费用,但随着芝麻信用为代表第三方征信平台的参与和介入,押金的空间将不断被压缩。
就此逻辑来看,共享充电宝在商业上是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的。
此前有舆论认为共享充电宝是种伪需求,原因在于用户自主携带充电宝的门槛较低,在特定场合下使用共享充电宝的需求量有夸大嫌疑。但铁哥则认为,当一个行业发展到足以令用户改变原有习惯时,其潜力应该是足够大的,如电商改变了用户线下的购物习惯,共享单车也改变了城市骑行需要自行购买自行车的用户习惯。
同样,当共享充电宝其铺货场景足够丰富时,用户不再担心手机无电源补充的问题时,自行携带充电宝的习惯必然会随之调整。届时,共享充电宝行业将会是家庭和工作以外手机补充电源最主要力量。
这点铁哥保持乐观态度。
资本催化行业大战一触即发
自共享经济蓬勃发展以来,各个领域的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C2C共享汽车出行中,滴滴与Uber在模式上几乎无任何区别,共享单车除车辆硬件不同之外,各种颜色单车企业的铺货方式和盈利模式也基本雷同。
但共享充电宝行业在发展之初则探索前文所讲的三种模式,其中虽有跟风式的模仿但各模式的领先者其实并不在相同赛道,避免了恶性竞争。
在铁哥看来,共享充电宝之所以有如此分化是因为:1.行业过分依赖线下的使用场景,而线下使用场景也更加多元化,各企业需要结合自身优势来获得第一桶金,如小电科技创始团队来自阿里的淘点点,具有较为丰富的线下餐饮休闲场所资源,选择桌面模式符合其自身条件;2.线下使用场景多样化,在未有足够资本和资源的配合下,是不可能出现“全渠道通吃”企业的。
如自然发展下去,行业或许也会有激烈的竞争,但整体仍然会保持多条线增长。
但随着资本的强力进入,行业稳定的生态将会被打破,不同资本的不同诉求将直接影响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未来走向。
以陈欧代表的聚美投资街电科技为例,其看重的不光是街电科技在设备租赁方面的收益,而是希望借线下使用场景的固定设备,放大其线下的入口和品牌价值,达到补给聚美或控制线下入口的目的。
否则,当今在资本市场上并不受宠的聚美怎么可能花费如此之大来投入自己并不擅长的行业呢?
此外,腾讯也在A轮和B轮均投资了小电科技,也有抢占线下入口的动机。
但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事实,即,虽然线下场景十分丰富,但其总量基本是固定的。这意味着如以抢占线下入口为出发点,其KPI考核将直接调整为“线下资源抢夺”,如此,团购、O2O曾经出现的一家多码、一家多机的情景又会再来一遍。
无论何种模式的共享充电宝,其或多或少要占用店家经营面积,这对于寸土寸金的经营者而言绝非乐意,如此,若要获得店家支持,共享充电宝又要走回共享经济前辈们的老路:1.看谁给商家补贴多,谁的设备就可以排他性的出现在店内;2.地推团队上演全武行,誓死保卫线下市场。
前文所言行业的三种模式中,小柜机和桌面充电的线下资源的重复性比较明显,随着资金的全面到位,行业竞争一触即发。
王思聪“吃翔”可能性有多大
经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王思聪今后能不能“吃翔”关键点并非是模式的伪需求而是资本对行业的干扰程度。
资本介入一个行业,无非有以下考虑:1.行业自身具有较为明朗的市场前景,资本未来可获得丰厚的市场回报;2.企业背景资本以自身奋战需要进行战略投资,所投企业乃是作为其产业链构成要素而存在。
在共享支付宝行业中,战略投资的比例开始加大,拿到投资的企业自主发展动力被剥夺,开始以投资方的意愿选择下一阶段的发展模式。
如此而言,线下大规模的竞争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线下资源的开发成本将不断攀升,不断挤压盈利空间,融资门槛不断提高,资本市场有无接盘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共享充电模式中,日均出行人次相对固定,整个行业的发展关键点在于加强线下场景的渗透率,如此才能减少携带充电宝出行用户增强共享充电宝市场容量。但随着竞争的出现,资本以补贴和免费为主要武器来争夺市场,虽在早期可以夺得眼球效应获得发展,但长期来看,乃是透支行业发展机会,增加成本甚至会引起线下场景的反感,那时恐一切看好将不复存在。
王思聪有线下万达和投资人双重身份,其怒怼共享充电宝也是集合线下和资本两种意见而来,有一定的合理性。
不夸张说,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要警惕并非是竞争者,而是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