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商 > 全部 > 正文

外资准入再松绑:新目录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范围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 2017-06-03 09:44:37 编辑:诚富

导读:5月23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版)(以下简称“《目录》”)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5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近期公布实施。

七次修订,限制性措施不断减少,外资准入进一步放宽。

5月23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版)(以下简称“《目录》”)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5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近期公布实施。

“新《目录》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范围,特别是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采矿业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非常大胆,超乎想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准入放宽

据权威人士透露,新《目录》进行了结构调整,将鼓励类有股比要求的条目以及限制类、禁止类整合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统一列明限制性措施。“原先一些模糊的表述,在修订版中更加清晰了。”该人士表示。

《目录》自1995年首次颁布以来,曾分别在1997年、2002年、2005年、2007年、2011年、2015年修订过6次。2017年修订版的主要特点是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上述人士表示,新《目录》中的限制性措施已由2015年版的93条减少到不足70条,意味着中国的对外资的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日前表示,正在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拟放开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电池、摩托车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中国鼓励外商投资包括汽车在内的高端制造业,将继续放宽限制,有序扩大开放。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何曼青告诉本报记者,新《目录》将对对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开放产生重要影响。服务业重点放开公路旅客运输、外轮理货、资信调查与评级服务等领域;制造业重点放开轨道交通设备、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电池、摩托车、食用油脂、玉米深加工、燃料乙醇等生产制造领域准入限制;采矿业重点放开非常规油气、贵金属、锂矿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对于不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领域,基本上都是允许外商投资的,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宽泛的。过去中国在许多产业领域认为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对外资的准入是非常谨慎的。但是即便目前没有竞争力,未来会集聚竞争力,现在也在大胆开放。”在谈及新《目录》特点时,桑百川说,股比限制也逐渐调整,比如汽车领域大胆地放开股比限制,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中方保持控股而且是绝对控股,加入世贸组织后是外资最高可达50%,现在这个比例再进一步放宽。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在有些中高端的装备制造业已经有了比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就可以放开了,比如轨道机车、机械电子等行业的开放,有利于促进国内国际资本公平竞争,即使是一些竞争力比较弱的行业,也需要通过竞争来发展得更好。

“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等领域限制放宽,表明在七大战略性新兴领域鼓励外商投资的态度。”桑百川表示,今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优惠性政策重新提及,表明对外资的重视程度再次升级。

重视升级

从对外资优惠政策到国内外企业政策并轨,再到近期鼓励外资的政策频出,有观点认为我国对待外资的态度几经变化。对此,受访专家回应,扩大开放、积极吸引外资是我国长期不变的政策基调。但不同发展阶段,营商环境、投资环境不同,对外商的政策有调整是很正常的,外资也要适应新常态。

“最初对外资的重视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模式一个是鼓励出口,另一个是鼓励招商引资,当时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2008年之后,中国在实施招商引资政策时从过去的优惠政策过渡到国内国外政策并轨的方向上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2014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62号文”),要求对地方政府、各部委制定的税收、非税收入、财政支出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规范。62号文要求对既有优惠政策进行全面清理。时隔半年,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国发〔2015〕25号),62号文被叫停,显露的修改意见是对于一些招商项目继续有优惠政策支持。

张燕生表示,“过去是优惠外资,现在是同等对待,过去被宠坏的孩子,现在突然要正常了,外资就不习惯了。现在的新形势是要在服务业吸引外资,最核心的问题是我们的标准、规范同国际不接轨,这个跟开放是没关系的,跟改革有关。”

一家美资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外资看好中国市场,很多在扩大投资、扩大经营,目的是为了占领市场。但是现在在国内做生意越来越难,大家的观念趋于理性,不像过去迷信国外的东西比较好。前几年的业务额很容易就翻番,翻几番,但是现在一年也就增长15%,外企增幅减缓。”

桑百川表示,1978年至1994年我国积极吸收外商投资,1995年之后出现一些激烈的争论,关于外资是否垄断了中国市场、冲垮了国民经济、瓦解自主创新体系等。直到2008年我们给予外资国民待遇的同时,取消了一些优惠,此前外商在国内的扩张是相对平稳的,到2008年明显停顿,制造业外资在此后几年都是结构性调整。到2016年,我国吸收外资的重视程度再度升级。

“对待外资的态度其实是认识的深化,外资的作用不是过去的弥补资金缺口,外资在拉动增长、扩大就业、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倒逼国内改革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国际形势看,2016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已经超过吸收外资规模,外汇储备快速流失,使得人民币贬值预期上升,吸收外资变得更加重要。”桑百川说。

难在落地

在不断放开、吸引外资的过程中,我国以美元计算的实际利用外资数据似乎不容乐观。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1~4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86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1%(折427.3亿美元,同比下降5.7%)。4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9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折89.2亿美元,同比下降9.8%)。

2016年1~1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13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按美元计算,2016年实际利用外资1260亿美元,同比下降0.21%。

张建平认为,由于成本上升,外资抱怨投资环境变化,没有以前赚钱容易。但是看综合指标,世行对各国投资环境的综合打分,中国排位已经上升到84位,每年有1200多亿美元涌入中国,这个数据基本是稳定的。

谈及备受关注的服务业、金融、教育等领域的开放问题时,张燕生表示,现在始终有个误区就是放开和开放,金融等领域的开放,核心问题是标准、制度、规范和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问题。我们需要外资金融机构,因为外资金融机构是狼,狼来了可以使我们的羊跑得更快。引进外资是需要的,但是如何解决大门开小门不开的问题,怎么解决金融服务业改革的问题,这个比开放更重要。因为狼来了还是把它关在笼子里,那是不行的。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还是要更加注重规则的对接,不仅仅是市场准入的问题。

“从外资这些年收益率的变化,可以看到传统的制造业领域,中国工业化进步,竞争力逐渐增强,但在高端领域,符合消费升级的外资,还是获得了相对较高的利润率,所以外资也要调整投资方向,定准中国结构升级、消费升级的趋势。”桑百川认为,“现在的开放程度已经非常大胆了,主要是落地的问题。一些领域名义上是允许外商投资的,但是操作的时候要提高准入效率,比如在行政管理上,提高外资准入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