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区4月1日挂牌 划定三大片区9个功能区
导读:自贸试验区扩围靴子落地在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获悉,4月1日,陕西自贸区将正式挂牌。
自贸试验区扩围靴子落地在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获悉,4月1日,陕西自贸区将正式挂牌。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陕西、辽宁、浙江、河南、湖北、四川等第三批自贸区有望在近期统一挂牌。而随着包括陕西在内的第三批7个自贸区挂牌,我国将形成11个自贸试验区梯度发展的新格局。
当前,“一带一路”战略,两个“国字号”创新改革试验,以及即将挂牌的陕西自贸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在陕西及西安叠加推进,陕西及西安站上了最好的“风口”。
据了解,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根据自身的独特优势和诉求,有着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特色。作为国家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之一的省份,陕西被赋予的责任是建设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以及“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陕西自贸区将包含三大片区、9个功能区。
根据官方的表述,西安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肩负起举旗和龙头的责任。如今在自贸区红利覆盖之下,亦让这种责任的实现变得更加清晰。
●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
围绕着国资国企改革、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重大主题,第三批自贸区各有侧重,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使命。
譬如辽宁自贸区的战略定位,为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结构调整的要求,着力打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
在此基础上,辽宁将巩固对日、韩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东北亚国际合作,提升辽宁优势产品在日、韩、俄等国家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推动相关国家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等产业在自贸试验区集聚发展。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批自贸区的省份,陕西有其独特的优势。优势之下,则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从自贸区整体方案可以看出,陕西的发展目标是经过3到5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
在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看来,在内陆的五个自贸区中,陕西自贸区最为特殊。他表示,陕西处于亚欧大陆桥,而亚欧大陆桥既连着海上丝绸之路,也连着陆上丝绸之路。陕西处于两者中间,地位很重要,是内陆开放的新高地。
张宝通进一步指出,陕西自贸区突出了向西开放的特点。陕西要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并且打造西部大开发的升级版,这正是陕西自贸区的特色。各种政策红利的叠加,都为陕西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另一方面,陕西包括西安目前已拥有了相对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旅游和文化产业方面也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西安都具有快速发展的潜力。这一切都为陕西完成自贸区下的战略定位奠定了有效的基础。
●三片区各自“领命”发力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陕西自贸区的挂牌,将给陕西及西安的对外开放发展再次注入新鲜“血液”。这种推动,来自于自贸区本身具有的功能,具体实施主体则来自于此次自贸区所包含的三大片区、9个功能区。
三大片区中,总面积达87.76平方公里的中心片区,涵盖了整个西安乃至陕西发展最快和最成熟的区域。另外还包括西咸保税物流中心的部分。这里汇聚了包括三星、美光等国际企业,其中西安和咸阳两个保税物流中心本身就具有保税物流仓储、全球采购、国际分拨配送以及进出口贸易等自贸区功能。
诸如其中的高新功能片区,在战略新兴产业聚集方面,一直走在陕西的前列。截至2016年底,这里累计引进三星及其配套企业113家,吸引了比亚迪新能源客车、跨座式单轨等项目落地,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到194家。
在此之下,中心片区自然担负起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任,着力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贸易金融等产业。将推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建设,拓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高端产业高地和人文交流高地。
此次规划涉及到国际港务区和浐灞生态区两个片区的第二个片区——国际港务区片区,则是自带“自贸区”功能。
国际港务区有我国首个国际陆港“西安港”、中亚班列“长安号”,以及一类陆路开放口岸、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为基础的对外开放基础格局;浐灞生态区则是陕西金融产业聚集之地。
纳入自贸区之后,国际港务区片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旅游会展、电子商务等产业,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内陆中转枢纽港、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及欧亚贸易和人文交流合作新平台。
第三块片区杨凌示范片区,涵盖面积5.76平方公里,是三块片区中面积最小的一块。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其在农业改革发展中成绩明显。自贸区之下,该片区将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为重点,通过全面扩大国际农业领域合作交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挂牌之前已在“先行先试”
规划之下,接下来该如何走好自贸区这步“棋”,是陕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摸索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的一个问题要弄清楚什么叫自贸区,要知道功能是什么,同时还要知道我们能做什么。”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山冰教授表示,“对自贸区需要一个非常好的解读,从决策层、管理层再到操作层,包括我们的企业,要充分意识到为什么要做自贸区。”
追赶超越是西安市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遵循。如何借力自贸区,进一步延伸至如何利用好当前一系列的政策红利,完成对标任务,是陕西全省需要重新考量的问题。
卢山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陕西要有超常规的政策、超常规的战略、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方式,如此才能实现追赶超越。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之下,还四平八稳地发展,我们与别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充分认识、提前准备、开放的视野和思路、超常规的发展路径,这是卢山冰教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一直强调的。
值得一提的是,卢山冰的一些看法,也在地方实际工作落实中得以体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挂牌之前,对陕西自贸区几个片区进行实地走访获悉,每个功能片区对于此次自贸区的准备工作,除了理论上的充分支持,实际行动上也是走在了前头。
诸如早在挂牌前,陕西自贸区已有一些片区已经提前开展工作。如中心片区中的高新功能区,其中原先的政务大厅二楼已改造成为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高新区综合服务大厅。
记者注意到,大厅设立了“咨询区、一口受理区、综合服务区、便民服务区”四个点位,38家入驻单位51个窗口人员调整全部到位,四个点位已正常投入运行。包括食药监、卫计委等部门派驻人员,邮政快递、帮办服务队伍等也全部到位开展工作,网上“一口受理”系统同步投入使用。
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西安高新区按照自贸试验区标准建设所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挂牌前已建立起符合国际自由贸易区通行惯例的通关模式,海关“23+8”项自贸区创新制度中的26项已成功在高新区复制。
国际港务区一位负责人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自贸区核心其实是用开放倒逼改革,这个“金字招牌”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到时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比改革成效的。
显然,对陕西而言,自贸区的挂牌,是红利,也是挑战。
中心片区
◎总面积达87.76平方公里,担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任,着力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贸易金融等产业。
国际港务区片区
◎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旅游会展、电子商务等产业。
杨凌示范片区
◎涵盖面积5.76平方公里,将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为重点,通过全面扩大国际农业领域合作交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