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产业看点 > 正文

中国造船业在产能过剩阵痛中寻曙光 形势依旧严峻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 2017-12-28 10:13:26 编辑:诚富

导读:在江苏南通启东国家级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的一个造船厂,工人们正在忙着焊接、搬运,各种船舶的零部件摆满了基地,整个船厂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似乎在预示着行业正在从“寒冬”中逐渐复苏。

中国造船业在产能过剩阵痛中寻曙光 形势依旧严峻

在江苏南通启东国家级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的一个造船厂,工人们正在忙着焊接、搬运,各种船舶的零部件摆满了基地,整个船厂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似乎在预示着行业正在从“寒冬”中逐渐复苏。

行业回暖出现

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国际航运市场也在逐渐恢复,再加上近几年一些过剩造船产能的出清和库存的清理,给那些在“寒冬”中挺过来的造船厂带来了更多的订单。

“目前,我国造船行业正在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恶劣的市场大环境里,淘汰了一批、兼并重组了一批,如今能够存下来的基本都是佼佼者。”近日,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社长张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

我国是全球第一造船大国,江苏则是中国船舶(24.670, 0.00, 0.00%)制造的大省,中国近三分之一的船舶在此生产;江苏也是国内造船企业的聚集地,业内多家知名企业聚集于此。可以说,江苏的造船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造船行业整体的情况。

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船舶订单量正保持增长,企业手持订单量也止跌企稳,协会重点监测企业工业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降幅也有所收窄。中国造船业正逐渐恢复元气。

产能过剩缓解

产能过剩是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造船行业的最大挑战,尤其是我国造船业。工信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球新船年均需求在8000万至9000万载重吨左右,目前仅中国造船产能就达到6500万载重吨,这还是去产能后的结果,仅中国的造船产能就可满足全球绝大部分的需求。

如果说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这一产能过剩问题还能得到掩盖的话,那么在目前的背景下,问题则全部暴露出来:一方面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对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放缓,购买力不足导致运力过剩、运价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前几年由于我国造船行业的技术含量低,结构不合理,高端船舶制造能力不足,低端制造能力重复,导致我国造船行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造船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受国际原油价格低迷、船运市场萧条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船舶市场近年来持续低迷,船舶工业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船协会长郭大成表示。

痛定思痛,在2015年跌入低谷以来,中国造船业正在努力爬出泥潭,尤其是在政府层面,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政策支持这一行业脱困和做强。

比如国家实施的海洋强国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军民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都将船舶工业作为重要领域,进行具体谋划和部署。此外,国家有关部门近年来密集出台了一些专门的措施,促进我国船舶工业向中高端发展,比如发布实施《船舶行业规范条件》《海洋工程装备行业规范条件》《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等。

“这些都为我国船舶工业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郭大成说。

不仅如此,我国造船业的整体结构也在向更加优化的方向转变,在一些中高端领域开始取得突破。

今年11月初,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大型挖泥船“天鲲号”正式下水,这一有“造岛神器”之称的船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我国在造船领域的突破。实际上在十年前,我国在这一领域还毫无基础,如今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能够跻身世界前列。

实际上,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海工装备的代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五年前,我国甚至还无法自主研发建造,短短时间内,如今国内已经有多家船厂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这得益于我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和配套能力。”张凯说。

据了解,由于我国具有完整的造船配套能力,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船只修理都需要到我国的船坞进行,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拥有中国这样完整的设施以及成本优势。

形势依旧严峻

中国的造船行业正在从产能过剩的阵痛中逐渐走出,并恢复元气,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行业的产能过剩依然严重,整体迈向中高端的路子依旧还很长。

在南通启东的码头,一个个崭新的钻井平台停靠在码头,这些船只均是在2013年高油价时由企业建造。随着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骤然下跌,石油勘探开发投资减少,如今这些平台失去了买主。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目前,仅停靠在码头的钻井平台就多达70个,这些平台造价不菲,少则几亿,多则几十亿。

这些海工装备的过剩,恰恰在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整个造船行业产能过剩的处境和去库存的压力,以及投资的盲目性。

郭大成认为,我国造船业目前依然面临很严峻的形势,在发展中面临较多的困难,如融资难、融资贵;海工市场依旧低迷,在手订单风险加剧;手持订单量虽然有所回升,但连续生产面临挑战。除此之外,造船能力供大于求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品牌建设薄弱,自主研发设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我国造船业应当继续把科技创新摆在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和引导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全力去除无效产能,着力化解过剩产能。”郭大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