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何时匕见:盈利模式仍不清晰 不妨先抱团
导读:近日,财新的一篇报道把共享单车的两大头部公司摩拜和ofo送上舆论风口。报道称,摩拜账面现金尚有70亿元,但使用押金超过40亿元。ofo更不堪,账面现金仅3 5亿元,超过30亿元押金用于支付供应链欠款。而且,报道里还有一句“诛心之论”:ofo管理层奢侈品消费成风,几乎“一人一辆特斯拉”。
共享单车何时匕见
随着愈来愈多的创业公司掉队,共享单车走到“滴滴时刻”。
近日,财新的一篇报道把共享单车的两大头部公司摩拜和ofo送上舆论风口。报道称,摩拜账面现金尚有70亿元,但使用押金超过40亿元。ofo更不堪,账面现金仅3.5亿元,超过30亿元押金用于支付供应链欠款。而且,报道里还有一句“诛心之论”:ofo管理层奢侈品消费成风,几乎“一人一辆特斯拉”。
逼宫。只不过这一次冲在前面的不是投资人,而是媒体人。
共享单车,面临匕见。一场“烧钱”的持久战,让投资人愈发焦虑,也让创业团队备受质疑。虽然共享单车被列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但这个行业自始至终就没有摆脱资源浪费、道路无序的物议。特别是,对于摩拜和ofo这两大公司内部管理不善的指责越来越多,也让这两家公司走向合并的呼声逐渐高涨。
不过,摩拜和ofo彼此都非常排斥合并。对于ofo和摩拜的合并问题,ofo创始人戴威日前再做回应,“作为创业者,我们非常感谢资本,因为资本助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也想说,资本也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它是一个创业者跟投资人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解决问题、服务社会的这么一个过程。”
基本上,这场合并愿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投资人在积极推动,创始人却仍抗拒。不过,资本的力量向来强大,在网约车当年双寡头大战白热化之际,就是资本一声令下,归于一统。如今,单车的烧钱大战有增无减,渐成消耗战。资本虽然疯狂,却也不傻,既然市场的跑马圈地阶段已经过去,市场格局基本底定,用户规模增长进入瓶颈,摩拜和ofo之间的消耗就没有意义。当“烧钱”从手段变成目的,投资人就要及时止损了。
特别是,摩拜和ofo一直为潜规则、回扣、贪腐、派系等负面消息所困扰,这使得人们对于创始人团队的管理能力持保留态度,导致后者的人设不足以镇住投资人,也镇不住市场预期。如果创始人和管理层内控孱弱,资本就更咄咄,更希望合并,减少无谓的消耗。
更关键的是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仍不清晰。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互联网场景,但这个场景如何变成“钱景”,还没有摸到那扇“窄门”。在共享单车大干快上的草创时期,创业者可以故作轻松地说一句“如果失败了,就当做公益了”,因为彼时资本比企业还着急进入这个行业。但是现在市场增长基本停滞,发展不能再掩盖问题,盈利就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必答题。如果两家都没有太好的盈利方式,那就先抱团吧。
资本家和企业家的博弈,没有道德上的谁对谁错,只有博弈上的意志和巧妙而已。共享单车这门生意,无论谁吃掉谁,都是一样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