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赋能金融,让金融普惠大众,微众银行以“连接者”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导读:11月8-9日,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成都举行。
11月8-9日,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成都举行。作为腾讯牵头发起的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首次亮相该盛会,举办了以“我们,让更好发生”为主题的分论坛,与会嘉宾们围绕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新生态的发展等相关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让科技赋能金融,让金融普惠大众,微众银行以“连接者”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此前,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会前《给合作伙伴的一封信》中用“新科技”、“智慧连接”、“深度融合”、“云化分享”、“全用户”、“大内容”、“宽平台”七大关键词来概括互联网生态重塑过程中的变化。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从创设开始就致力于构建开放共赢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生态圈。微众银行一直秉承着“科技、普惠、连接”的愿景,定位为“连接者”,通过与合作伙伴共享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客户、产品的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
据了解,开业两年多来,微众银行资产规模近70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超过6000亿元,管理贷款余额超过1200亿元,管理资产余额超过300亿元;微众银行有效客户近3800万人,覆盖了31个省、市、自治区的567座城市,其中,71%的客户学历为大专及以下,75%的客户为非白领从业人员,近400万客户在主流金融机构无任何融资服务;微众银行笔均贷款仅8100元、户均余额约1.2万元,近93%的客户贷款余额低于5万元;微众银行还推出了手语服务,通过远程视频方式为3000多位听障客户提供贷款服务。让更多的老百姓平等而有尊严地分享改革、开放、创新带来的便捷、优质金融服务的格局初步形成。
科技赋能金融,打开普惠金融突破口
2017年,中国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迅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金融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马化腾提到,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今天都在强调自己的科技属性。这一点在金融企业上体现尤为明显。
作为国内首家开业的民营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在近三年的经营实践中始终按照“科技、普惠、连接”的理念,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金融变革、以连接市场推动行业发展,在金融科技的前沿领域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初步建立起核心竞争力,为微众银行践行普惠金融奠定了坚实基础。
论坛上,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表示,微众银行从一开始创立就很重视自身的科技力量。微众银行通过构建ABCD(分别指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Computing、大数据BigData)的金融科技基础服务功能,让自己成为一个赋能者,帮助合作金融机构提高金融科技水平,降低成本,构建一个开放、共赢、有特色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让科技赋能金融,让金融普惠大众,微众银行以“连接者”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马智涛还表示,微众银行提出了践行普惠金融的“3A+S”理念,以提供Accessible方便获取、Affordable价格可负担、Appropriate贴合心意的服务为出发点,同时通过科技和数据能力改变金融服务的成本结构从而达成Sustainable(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作为一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建立了强大的科技团队,科技员工占比一半以上,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分布式架构等科技手段服务普惠金融,改变了金融服务的成本结构,大幅度降低了边际成本,让服务普惠的商业模式变得可持续。
人工智能助力金融行业发展
未来数十年,人工智能将深刻影响人类生活,微众银行将持续跟踪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最新步伐,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金融业务实践,以此推动行业变革。
会上,香港科技大学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微众银行独立董事杨强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就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何与金融行为结合、从而助力普惠金融的实现分享了看法。杨强教授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国际专家和领军人物,近些年为中国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的发展起了重要引导和推动作用,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及其在大数据上的应用,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顶尖学者。
让科技赋能金融,让金融普惠大众,微众银行以“连接者”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这个新时代的特质就是人工智能的应用,这使得金融的作用发力于最需要的人群。这些需要受益的人群往往是社会的弱势人群,在传统的金融应用上无法得益于金融的帮助。而人工智能的使用使得金融信贷有了更高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使得金融信贷和被授信者的应用场景紧密联结起来。这种高效的金融应用在传统金融上是不可想象的。”杨强教授表示,互联网金融把金融的作用发放给更广泛的人群。随着人工智能的引入,金融科技才真正进入了精准的普惠金融的时代。
作为一家纯线上的创新型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没有营业网点和柜面人员,为解决客户身份认证、客户服务等问题,微众银行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远程客户身份认证、智能客户服务等领域,构建了具有微众银行特色的创新产品服务。在远程客户认证方面,微众银行基于公安部公民身份信息库和身份联网核查系统,结合腾讯优图的人脸识别及活体检测技术,建成了一套准确度较高的闭环式远程身份识别系统。该系统可自动识别并采取多因子核身手段,保障用户资金安全,整体差错率被控制在接近百万分之一。
在智能客服方面,微众银行联合腾讯云推出智能云客服“微金小云”,该智能客服的问答引擎基于亿级的聊天消息量,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训练而成。其深度学习过程经历语言理解、大数据分析、去除噪音、取出有效数据、对用户进行画像、回复用户、知识点学习等数个环节。目前微众银行一个智能机器人可替代8位人工客服,98%的客服服务均由智能云客服完成,不仅有效支撑了海量客户需求,而且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
共建开放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马化腾在《给合作伙伴的一封信》里说,多年来腾讯一直专注做连接,希望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服务。
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表示,微众银行坚持“连接者”的定位,通过金融能力、互联网技术、运营和风控能力,将同业金融机构的资本、网点、人员等优势与科技平台的客户、渠道、场景等优势相结合,构建一个全新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微众银行自成立起即按照“以同业合作为依托”的理念,与中小型银行广泛开展合作,共享资源和收益,输出科技能力,共同推进普惠金融。2016年,微众银行建立了“微动力”(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该平台可协助中小银行更快、更低成本地实现“互联网+”战略,具备通过远程和科技手段落实普惠金融的能力。通过该平台,合作银行可将微众银行运用云计算技术封装的SDK集成到自身手机银行中,从而快速获得人脸识别、人工智能、互联网数据分析等科技能力,并为客户提供更广泛的产品选择和更好的购买体验。截至目前,“微动力”签约银行已达十余家,开通客户数和存量AUM持续增长。
让科技赋能金融,让金融普惠大众,微众银行以“连接者”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地方性银行尽管拥有充足的线下资源和金融服务场景,但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自身也有“触网”的需求。借助微众银行的“微动力”SaaS+服务,可以更快、更低成本地获得科技服务能力以及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实现“互联网+”战略。圆桌论坛上,四川联通副总经理邹显荣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给通信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中国联通希望借助金融嵌入的方式,借助腾讯及微众银行的力量,向互联网化迈进。中国联通也将很快面向全国所有的行业开放其大数据能力,包括向金融界开放数据的抓取和挖掘的能力,包括数据的交易服务。开放平台还可以开放提供数据处理以后的其他通信应用的服务,让通信+金融能够获得整个社会的空间。
通过和同业共享“SaaS+”技术手段,微众银行真正成为“连接者”,将产品方、合作行与客户串联起来。既保留了SaaS的灵活和易接入的特性,对合作银行原有的系统改造成本很低,也保证了客户体验上的闭环。SaaS的理念,“按用量收费”大大降低了合作行涉足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财务成本和时间成本。
共享互联网金融成果拓展金融扶贫新思路
普惠金融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两年来,微众银行一直坚持普惠金融“连接者”定位,联合同业银行建立联合贷款平台。在这一合作模式下,微众银行与合作机构基于共同贷款条件,依据统一的贷款协议,作为共同贷款人按约定比例联合向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借款人提供贷款或授信,是一种“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个人贷款业务合作模式。
会上,重庆银行副行长黄宁介绍了其与微众银行“微粒贷”的“联合贷款”合作模式,以及共同开展的金融扶贫的新尝试。黄宁在题为“共享互联网金融成果?拓展金融扶贫新思路”的演讲中表示,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发展,作为全国城商行中的领头羊之一,重庆银行积极部署互联网金融业务;2015年,重庆银行与微众银行就微粒贷联合贷款业务达成合作,累计发放达300万笔,发放贷款190亿元,贷款余额达到50亿元。
微众银行于2015年5月推出的“微粒贷”,该产品“申请便捷,资金到账快,周转灵活”,解决了传统信贷贷款难、周期长、范围窄的诸多痛点,受到普罗大众的追捧,覆盖了来自制造业、贸易业、物流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效对接80%长尾用户的金融需求。
双方在微粒贷联合贷款合作的基础上,将联合贷款项目落地到重庆当地贫困县巫山县,为当地财政税收提供支持,为当地政府创造税收,从而帮扶当地扶贫工作。截至目前,微粒贷为巫山县贡献的税收总额达到2100万元。巫山县政府已从这些税收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当地的扶贫工作,已经落实的项目包括深度贫困乡镇双龙镇、金坪乡的道路、人畜饮用水等基础设施工程。
用户体验将成银行未来发展关键
如今银行用户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迁,把握用户需求和加强用户体验已成为未来竞争的核心优势,银行业需要通过更多对用户体验的关注和投入,进一步适应未来的银行发展趋势,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微众银行和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后简称腾讯CDC)共同发起的用户体验联合实验室,也发布了首次银行业用户体验大调研阶段性成果。此次调研共有28家银行参与,收到2万多份用户反馈。腾讯CDC总经理陈妍作为用研专家及项目代表,分享了调研中发现的新一轮技术变革中银行用户的金融需求变化,并从用户调研方法及工具的角度打开了银行用户体验优化的思路。
让科技赋能金融,让金融普惠大众,微众银行以“连接者”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腾讯公司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总经理陈妍
会上,陈妍以《观之有道》为题,分享了阶段性调研成果。调研发现,过去一年里,37%的用户在银行中的流动资金相对减少,减少的资金更多地流向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这是因为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用户在“花”“贷”“存”方面都在发生巨大转变。比如,用户在一个金融平台上的消费行为会促进其他金融服务的使用;一线城市、中高龄及家庭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人群信用卡比例赶超借记卡;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达到6%时,用户开始提高风险意识。
银行服务的实际体验与用户期望的金融服务之间仍有差距。越来越多用户期望金融平台提供多方面的一站式服务。陈妍表示,为了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银行方可以开展更多的用户访谈、问卷调研,并通过用户画像、满意度评估、用户旅程地图等分析方法帮助自己找到服务缺口。
这次调研的成功展开,体现了业内达成的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普遍共识,而调研成果也将对银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据悉,报告完整版将于12月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