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效益达预期 65%为外地游客平均在园10小时
导读:上海迪士尼“吸金”与“吸睛”效益均达预期 65%为外地游客平均在园10小时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吸金”与“吸睛”效益均达预期,显然,它对上海经济社会的带动效应是令人满意的。
9日首次在上海发布的《上海迪士尼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效应评估》报告显示,上海迪士尼乐园所在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自去年4月26日开放至今年10月底,接待游客数量已突破2700万人次。
当天,长三角城市旅游论坛在沪举行,上海市信息中心主任余文凯就截至目前迪士尼项目对上海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发展、社会带动、创新实践等方面的带动效应发布专项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上海迪士尼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达到了各方预期。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首年(即2016年6月16日至2017年6月15日),游客接待数量超过1100万人次。余文凯说,我们发现到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一周年时,乐园接待的外地游客占总接待游客数量的65%,游客平均在园时间达到10小时。
在迪士尼乐园的强大拉动作用下,2016年,上海共接待旅游人次为3.05亿人次,同比增长7.42%,高于2011-2015年平均增速4.38个百分点。尤其是在法定节日期间,上海旅游接待人次增长显著。2017年春节,乐园游客对上海新增游客的贡献高达90%。
余文凯还指出,在乐园开园一周年时,上海全市星级酒店入住率达到70%。不仅如此,乐园的开园还带动上海本土知名景点游客的上升,比如,东方明珠(600637,股吧)接待人数显著增加高达465.86万人次,比2015年增加了67.49万人次,同比增长为16.9%。数据显示,2016年,上海实现旅游总收入为3820亿元,同比增长9%,高于2011-2015年平均增幅4.5个百分点,上海旅游目的地效应初现。
此外,评估报告表明,迪士尼乐园项目的溢出带动效应是一个由点及面、逐步释放的过程。比如从产业带动来看,项目除对上海旅游业影响显著外,还对中国主题乐园行业、工程建设行业、文化产业及服务业等产业拉动效应明显;比如从区域带动来看,项目对度假区周边区域、浦东中部、上海乃至长三角以及中国旅游发展和城市转型升级均带来不同程度示范带动效应。而从长期看,项目对推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城市群,对中国探索“生产型”城市向“生产+生活型”城市转型,探索从供给侧角度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都有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报告同时建议,推进以上海迪士尼项目为核心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持续发展,要继续深入推进“迪士尼标准与本地最佳实践相结合”的本地化战略,将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成“国内外游客到沪旅游首选地”、“上海市民休闲度假首选地”、“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首选地”。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旅游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巡视员李志宏当天表示,根据发展规划,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将充分放大迪士尼项目效应,立足构筑上海城市休闲旅游功能核心,塑造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现代化“旅游城”,当代中国娱乐潮流体验中心,并最终发展成为人人向往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他说,度假区规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开发建设期(2011年-2015年)、功能集聚期(2016年-2020年)以及功能提升期(2021年-2030年),目前度假区还处在第二个阶段。在产业发展方面,度假区充分发挥迪士尼项目的带动优势,规划构建“1+7+6”的产业发展体系,即1大核心产业、7大延伸产业和6大配套产业。在功能结构上,规划形成“一核、五片”的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一核”指核心区,即迪士尼项目区域,占地7平方公里。“五片”指围绕核心区周边的发展功能区,划分为五个发展片区,包括主要功能为综合娱乐商业的南一片区,主要功能为城市自然生态绿地的北片区,主要功能为生态保育旅游的西片区,主要功能为远期综合开发的东片区,以及主要功能为远期低密度开发的南二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