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众筹 > 正文

从“分线发行”到“众筹点映”,新套路能否给文艺片带来新生机?

来源:壹娱观察 发布时间: 2017-09-30 16:45:29 编辑:蝶舞

导读:“文艺片的机会来了。”致力于国内文艺片市场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和“大象点映”如今也都运营了一年时间,虽然二者一个走传统路数谋求“分线发行”,一个走互联网路数尝试“众筹点映”,但是他们都在尽可能的挖掘文艺片观众。这一年他们的尝试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一年有五十二个周末,就这个周末,能不能拿一个黄金场出来,证明你是有情怀的、爱电影的!”2016年,随着《百鸟朝凤》投资人方励一跪,该片从首日27万到第十天票房翻了近50倍,单日达到1200万票房,排片也从0.1%上升到了14%,最终拿到8600万票房。

始终是小众名词的文艺类影片在方励一跪之后似乎迎来了一个小的高潮,不仅《百鸟朝凤》票房超过了8000万,之后的《我们诞生在中国》票房也超过了4600万。到了今年,《冈仁波齐》、《二十二》等原本算是非常小众的影片票房甚至都过了亿。

“文艺片的机会来了。”一位发行从业人员告诉壹娱观察。致力于国内文艺片市场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下文简称:艺联)”和“大象点映”如今也都运营了一年时间,虽然二者一个走传统路数谋求“分线发行”,一个走互联网路数尝试“众筹点映”,但是他们都在尽可能的挖掘文艺片观众。这一年他们的尝试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又是否依然看好“文艺片”的市场?

艺术联盟成立一周年首考:分线发行的机会来了么?

文艺片的发行及商业化一直是国内的一个难题。不仅是去年方励为求《百鸟朝凤》排片下跪,前年王小帅也曾以近乎哀求的姿态为《闯入者》求排片,种种“跪求”让业内一度以为成立“艺术院线”才是艺术片解困之道。在电影局的支持下,由中国电影资料馆牵头,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在去年10月横空而出。

尽管成立快一年,但是直到今年8月,艺联才算打响了自己成立以来的第一炮。8月25日,经过近一年举办展映和联合发行影片练手,《海边的曼彻斯特》在艺术联盟的加盟影院中开始放映。

据专资办票房数据显示,截止到9月24日晚9点,在《海边的曼彻斯特》发行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有21万人次的观众走进影院,票房收入799.7万元,另据艺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线前两周有236家影院、334块银幕投入放映,第三周又有41家影院、60块银幕加入放映,他们均可以在秘钥期内无限量放映。

虽然单日排片从未高出0.3%,但是在第一次涉水“分线发行”的艺联看来,在中国现有院线体制下,其做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线发行尝试:“当初发行《八月》时提出来的这种平台发行、小规模上映没有被主发方采纳,现在来看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艺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边的曼彻斯特》在国内没什么宣传,且网上正版资源随处可看,但最终成绩却很好:“这让许多文艺片的出品方都看到了国产艺术片发行成本可能大大降低的希望——不一定非要占多少排片率。”

作为联盟成员之一,济南百丽宫影城最初给《海边的曼彻斯特》每天一个厅(5场)的排片,第二周每天2场,黄金期过去后才减到一场。影城经理董文欣直接评价这部影片“第一周上座率一点不亚于好莱坞商业大片”。

由于加盟联盟的都是商业影院,因此谈到艺术影片的盈利性,不少人坦言放映艺术影片仍然会对商业影院的营收有影响:“在初期,观众尚未形成规律性地看艺术影片的习惯,所以对当下的影院的生意一定是会有影响的,但阵痛期是必然经历的过程,艺术影片因为受众相对小众,在这方面的培育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中间影院加盟负责人靳涛坦诚虽然当下艺术片对影院生意有影响,但相信经过培育后,这部分观众的观看惯性和粘性一定会远超商业影片观众。

幸福蓝海影院负责人戴百荣则认为,目前艺联上映的影片没有选在大片热映期间或者热门档期内,既避免了排片的挤压,又形成了多元化影片的错位经营,这种尝试对影院一定是有益的补充。

时至今日,艺联马上就年满一岁,早期的一些设想在如今经营中慢慢磨合着,如“每天至少放映三场艺术电影,每周至少有10个黄金场次放映”的数量设想并没有能够在加盟影院中完全实现,因此艺联也不得不更加追求“有效场次”来提高上座率。

当壹娱观察记者问到艺联如何考虑市场化的问题时,艺联方面言简意赅的给了一个回答:“我们是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希望能以市场化方式去践行理想主义”。

文艺片+互联网的特殊尝试,过去一年成效几何?

其实早在艺联成立之前,国内已经有过许多类似的尝试,例如2007年的上海红庙艺术电影中心和2013年6月由上海联和院线牵头的“长三角地区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但单凭传统的文艺片放映很难满足这个市场。去年众筹点映平台“大象点映”横空出世,让文艺片的生意在互联网上有了新玩法。

2016年推出的大象点映一直以来通过“众筹”来帮助更多小众电影在影院排片放映,大象点映创始人吴飞跃认为它绕开了传统的发行模式——在大象点映中放映的都是国产艺术片,做点映活动的时候不需要支付费用给片方或影院,但所有的放映活动都在正规的影院进行,而后进入常规的分账体系,与片方、影院以及点映活动的发起人来共同分享票房收入,其中点映活动的发起人(往往也是文艺片观众)可以获得10%的票房分成,这笔费用用于补贴发起人在点映活动中制作海报、邀请嘉宾或者其他宣传方面的支出。

壹娱观察在查看该公众号平台后发现,众筹点映前,参与者可查看到众筹项目在本地所有观影活动的地点、场次时间等基本信息,不同场次的众筹票价因城市、影院、时间安排而有所不同,一般在25-40元之间不等,每一场观影活动都对应着不同的发起人,发起人在发起活动时不需支付票价,在这种运营模式下,发起人乐于发起活动,爱好文艺片的观众也愿意被爱好文艺片的“观众”所号召。

当前该平台正在放映的有五部电影,其中已经公映过的《生门》《塔洛》和《我的诗篇》在大象点映片库序列里进行着长线放映,而《时间去哪儿了》和《摇摇晃晃的人间》尚未公映,在片库中为“超前点映”,这其中大部分是片方直接找过来跟大象点映合作的,也有通过发行公司来达成合作。

大象点映创始人吴飞跃提供了一组数据给壹娱观察:今年截止到9月17日,《摇摇晃晃的人间》、《地球:神奇的一天》和《天梯:蔡国强的艺术》三部影片的点映总场次是734场,总观影人次是70259人,其中《摇摇晃晃的人间》由于点映周期相对较长(7月1日启动),目前已点映520场,观影人数43617人,覆盖近200座城市。

另外两部影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和《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则是与大象点映合作了“百城首映礼”,在一个周末内,这两部影片的点映场次分别是133场和115场,观影人数分别是14020人和12622人。

场均人数均超过了100人,以及五部电影所有场次的平均上座率都超过了80%,虽然场次不多,但是这是传统发行难以想象的数据。“不管是对于观众,还是片方而言,我们目前在做的点映模式都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精细化运作的C2B新模式,它和传统、粗放的B2C发行模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在谈及是否所有人都看好点映模式时,吴跃飞非常坦诚:“在我们和片方的接触过程中,绝大多数是特别认可我们的,当然,也有些朋友还不太理解是怎么回事。”

讲述工人诗人故事的纪录片《我的诗篇》

讲述工人诗人故事的纪录片《我的诗篇》

事实上,无论是《海边的曼彻斯特》还是《我的诗篇》,当下的文艺片仍然在小众电影的分类中,这种艺术片在和商业片碰撞的时候,“下跪”求排片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家不知道如何让对的观众走进影院”,或许因为一些商业烂片让观众感到失望,所以开始有部分观众尝试观看艺术电影,而艺术电影除了商业性不足,质量普遍比较高。

当下文艺片的创作力量薄弱、市场条件也不那么完善,文艺市场的繁荣势必是一条长期的道路,对于艺联还是大象点映来说也是一个长线的投入,但直到今天两者都不后悔对文艺市场的付出,一些观众也认为文艺市场的明天不会太远,“起码现在,这么看艺联和大象点映的话,两者已经为艺术电影和观众间搭建了一个契合点,总有观众源源不断的涌入”,有影迷这样评价他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