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低谷的众筹出路何在
导读:我们都知道创业者为什么难呢?因为创业者是一个人,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操心,就跟火车一样,以前的火车为什么跑不快呢?
我们都知道创业者为什么难呢?因为创业者是一个人,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操心,就跟火车一样,以前的火车为什么跑不快呢?因为只有车头是动力。现在的动车为什么跑得快呢?因为动车的每一节车厢都是动力。众筹模式是个非常大的创新,就是在于把投资者、消费者和推广者合为一体。给你出钱的那个人,他是你的股东,又是你的客户,还积极推广传播,问题同时解决了。大家都知道木桶理论——一个木桶中最短的板决定了木桶的容量。众筹打破了这个理论。你只要有一项能力很强,靠一项很强的能力,迅速把其他很强的能力凑在一起,就达到了意想不到的高度。
众筹行业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
“众筹”顾名思义就是“群众筹资”,这一概念兴起于美国,2011年众筹模式被正式引进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众筹平台和项目创意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将出来,众筹在中国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2014年高调上线的人人投股权众筹平台上线,更是让“众筹”二字赚足了眼球。人人投立足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创业中具创意项目。
“中国式众筹”散发着光明的前景,在大家赞叹的目光中迎来市场的疯狂。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数量达430家,相比2015年增加了147家。市场规模增长到220亿元左右,相比2015年增长率为70%左右,无数巨头抢占众筹领域的市场,竞争日渐激烈。
随着全国掀起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活动,众筹行业也进入整合规范期,互金专项整治方案中将非公开股权融资列为整治对象,并为其设定多条“红线”。不少平台在监管整治下进行整改或退场。2017年1月,78家众筹平台在一个月内集体下线,行业大洗牌成为现实。
国外先进众筹模式和理念
为何中国式众筹出现如此惨烈的市场洗礼?我们从美国著名的众筹服务平台Kickstarter先进的众筹模式和理念可以窥探一番:
首先,Kickstarter目前一共有15个分类项目:艺术、漫画、手工艺品、报章杂志、舞蹈、设计、时尚、电影(视频)、食物、游戏、音乐、美术、出版、科技和戏剧,乍一看觉得这个分类挺多的,但是Kickstarter在对项目进行审核时会严格遵照这15个分类进行,也就是说项目方所填报的项目必须具备明显的分类特征才能被发布,否则将会被拒之门外。
其次,Kickstarter在项目融资时遵循“全有或全无”的原则,任何无法在有效时间内达到目标的项目必须把钱退还给支持者,这也让项目方在提交项目之前以及执行项目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
最后,Kickstarter要求每个项目的数据保持透明,大部分项目每天都会进行数据更新并向支持者公开,这种做法无形之中形成一股监控力,让支持者们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钱是如何被花掉的。
中国式众筹问题及解决出路
反观“中国式众筹”,在透过热热闹闹的表象之后,会发现问题多多。
首先看项目分类。国内很多知名众筹平台都有分类功能并与Kickstarter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不同之处,那就是都有一个比较奇葩的“其他”分类,点开一看,果然是包罗万象、眼花缭乱,就连“海鲜排挡”、“地产合伙人”、“咖啡品鉴会”之类的项目也堂而皇之地躺在“众筹”二字之下,让人看了不由一阵唏嘘......目前国内运行较好的人人投平台只关注“吃喝玩乐”领域,并开展精品战略,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投资项目才可以上线融资,并建立起严格的审查制度。
第二看项目监管。经过调查,国内很多众筹平台的《服务协议》只有很少篇幅对没有达到目标的项目,如何将相关款项退回给投资者的表述,也并未给出具体的退回机制说明。有些众筹平台的做法则是截留部分众筹款来作为确保项目成功并保证支持者获得回报的保证金。这种做法看起来无可厚非,一但项目出现失败之后很容易出现“扯皮”的现象。在信用体系尚不完整的中国,如何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就变得弥足重要。在人人投平台的合作协议中,有大段表述如何回款、监督、第三方责权等内容,尽可能详尽阐述融后管理。回想一下当年的团购乱象,许多团购平台由于没有明示退款机制或不理会消费者的退款需求而最终被淘汰出局,所以如果众筹不能在发展之初就重视项目监管问题,那么极有可能会重蹈“团购败局”的覆辙。
第三看项目透明度。众筹平台和项目发起方应当把每一位投资者都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定期向他们披露项目的最新进展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这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他们的尊重,哪怕支持者仅仅向你投了很少的钱,那也是他对你的信任。对于众筹平台来说,更应该建立起一套透明的项目信息披露机制来督促项目方,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项目的数量和营销噱头,只要这样才能让众筹项目避免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人人投对于信用体系建设极具前瞻性,早期与全国120多家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建立起信用共享机制,到后来以法律为武器对不诚信项目方斥巨资发起诉讼行为,到目前通过技术手段建设诚信黑名单制度,也在不断探索完善中国信用体系建设。
此前有媒体报道中出现的“伪众筹”一词,就是打着众筹的噱头推销产品。“伪”距离“骗”已经只有一步之遥。很多项目披着众筹的外衣在玩互联网营销,最关键的是,国内众多众筹平台对于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是认可并全力支持的,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些众筹平台真实定位。从众筹平台的角度来说,如果接受纯促销的项目,对于众筹模式的初衷是一种违背,而对于众筹投资者来说,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更反映了中国式众筹正在恣意生长中远离众筹的本义,这无益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只会让那些喜欢投机取巧的平台或厂商得逞,而难以让民众的资金流向那些真正需要的项目上。人人投目前在股权众筹行业里稳居前三,7月更是可以达成3000万融资规模,在整体行业不佳的状态下,交出这一优异成绩实属不易,也说明平台在面对汹涌而来的行业洗牌过程中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地位。
当我们看到中国众筹平台上琳琅满目、毫无底线的项目时,当我们看到众筹沦为中国厂商的营销工具时,当我们看到真正的创新者仍然由于资金问题而眉头紧锁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思考众筹这一新的金融业态在中国究竟被玩成了什么模样,毕竟被中国玩坏的东西实在太多,远的有保险和电子邮件营销,近的有黑五促销和冰桶挑战,如今又轮到了“众筹”,就目前并不乐观的现状来看,众筹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希望众筹平台项目发起者、资金支持者以及相关的监管机构都能够看到这一点,把众筹最为本真的特质还原,让它在中国这片有着巨大潜力的土壤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让那些最需要资金的创意项目“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