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创业 > 创业人物 > 正文

九鼎投资董事长吴刚:从负债百万到身家180亿

来源:创越战略观察 发布时间: 2017-01-31 21:34:41 编辑:夕歌

导读:他被称为“新三板首富”,塑造了一个从负债百万到身家180亿的创业故事。初始学历只是一中专,几年后,却成了北大博士;25岁成为监管机构的处长,后下海创办私募股权公司,9年时间就把公司市值搞到1025亿,他就是吴刚——九鼎投资董事长。

他被称为“新三板首富”,塑造了一个从负债百万到身家180亿的创业故事。初始学历只是一中专,几年后,却成了北大博士;25岁成为监管机构的处长,后下海创办私募股权公司,9年时间就把公司市值搞到1025亿,他就是吴刚——九鼎投资董事长。

1977年,吴刚出生在四川巴中一个小山村,父母以务农为主。家里有一土砖房,不过每逢下雨,屋顶就开漏,所以从两岁开始,小吴刚就学会了拿着小脸盆去漏雨的地方接水,一直接到他7岁上学。

小学期间,吴刚喜欢耍点小聪明,总因为坐不住板凳而挨罚。老师惩罚孩子们的方式就是背唐诗,背不下就罚站。吴刚接连罚站了一个星期,就在腿快要站肿之时,他突然醍醐灌顶,一首古诗念两遍就能朗朗上口。吴刚从此养成了超强的记忆力,他日后能够记住证券市场近3000只股票代码,就是吃小学打下的底子。

上了初中,吴刚开始懂事,他执意报考中专,因为中专不要学费,学的专业是会计。不过好景不长,吴刚仅仅在中专呆了一年,就因为父母凑不齐十几元书本费,而强忍泪水辍学回家!

辍学后,吴刚去了一家水泥厂当小会计,每月工资150。吴刚不甘心,他参加了自考大学。苦干+蛮干了两年,吴刚拿下了自考专科和本科学位,并一鼓作气考上了西南财大的研究生。研究生的三年,吴刚就是一个“考证专业户”:研一考上注册会计师,研二以全四川第二名的成绩拿下律师资格证,同时又拿下注册评估师。

毕业后,吴刚去了上海的一家证券公司做投行,那一年里他经常熬夜到凌晨,一年有半年在外边出差,最后发现投行不是人干的事。于是他边在北大读金融学博士边找工作,导师给推荐了易方达基金,当时吴刚有财务背景,而吴刚则瞄上了证监会机构部的位置,也许因为“当官有灰色收入”,结果吴刚“一不小心”考了个全国第一。那年,吴刚25岁。

按理讲,以科员身份起步的吴刚不到5年就做到处长的职位,应该知足了!不过,由于搞不到“灰色收入”,早九晚五的日子让吴刚坐不住板凳的老毛病又犯了!“满腔的热血、无穷的精力,很好的想法,无法实施”看着那些上市过会的董事长在富凯大厦十层会议室外累次上演从“从奴隶到将军”,身价个把小时翻了几百倍,吴刚突然觉得这辈子很失败!他决定辞职!

2006年末,吴刚约四川老乡黄晓捷在世纪金源大饭店咖啡厅见面,“ 我们两个合伙搞几票原始股,干不干?”黄晓捷满口答应!

黄晓捷是谁?他也是个爱折腾的主!小学就开始把明星不干胶卖给小女生,大学倒腾过耳塞,在五道口读硕士、博士期间被人忽悠卖空调,后来想搞保荐人培训被当成了骗子,所以一直也没有怎么见过钱。虽说当时黄晓捷也是“五道口”的校长助理,号称“央行最年轻的处长”,动辄带队去分行检查,或者去香港做访问学者,其实每月也就四五千块,一到月底兜里剩不下几个银子。

于是2007年年初两人七拼八凑借了250万注册公司。为了省钱,两人把公司地点放在了五道口东升大厦对面的一个地下室,他们的那间办公室挨着厕所,虽然臭点,但是便宜,两人也认了!公司起名叫九鼎投资,寓意“一言九鼎”。

成立之初,两人就想出了募资的“三个歪点子”,也开了私募股权价格战的先河。

第一,零首付。成立基金先不用打钱,有项目才划钱;

第二,出资人最终决策。九鼎负责找项目,最后要汇报给出资人,由出资人投票决定;

第三,改变管理费收取方式。行业惯例是不管钱投没投出去每年收取2%管理费,吴刚则认为九鼎的管理费是一次性收3%,而且跟投资额挂钩;

不过真正到了募资环节,歪点子还是不管用!

那段时间,吴刚与黄晓捷揣着50多页PPT,天天在北京、上海以及四川老家穿梭,却没有一家民营企业老板愿意出钱!什么GP、LP人家根本听不懂,都以为哥俩是骗子,有的人还张口就骂“神经病!”两个人忙乎半年多,一分钱没有搞到!

江湖广为流传的段子就是吴刚和黄晓捷绍兴之行。他们在绍兴呆了两天,见了四五个小老板,不过与之前的募资情况类似,当吴刚一说到私募门槛100万,两到三年才退出时,下面的小老板就走光了!两人只好灰溜溜去上海。

当时,吴刚在监管机构任职认识的一个朋友找一辆车送他们去上海。路上两个人穷开心“什么时候我投到一个亿就好了”黄晓捷在做美梦,吴刚一寻思:“是啊!一个亿就可投50个项目,那以后我们还不天天在上交所敲锣?”

两人越聊越兴奋,俨然他俩就是中国的“巴菲特”与“芒格”。不过当听到黄晓捷最后的一句“公司再不发产品,私募牌照就要被监管机构吊销了!”两人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临下车时,前面的司机忽然回过头对他俩说:“我觉得你们这个事情挺好的,要不我给你们投几千万吧。”

那位“司机”没开玩笑,到了上海就砸了750万,成为九鼎最大的自然人股东,后来又投5000万,成为九鼎的最大合伙人!

据说经过那件事,吴刚落下了一个毛病:每次外出宁可叫车,也不自己开车,每次还都会和司机热聊!

最后,两人一共拉来了1760万元,搞了第一只基金。有了钱以后,两个人那个激动呀!于是开始四处疯狂看项目。不过,好项目不多,并且还有风险。吴刚和黄晓捷在河南看中了一个化学项目,准备投500万占15%的股份,结果当地的一个市长以为碰到骗子,准备出动公安抓人!吓得他俩连夜逃跑!

终于两个月后投出了第一个项目,是搞能源的,三个月后又投了第二个搞包装的项目。投完以后,两人就等着数钱。谁知仅仅过了半年,发现那个搞能源企业的黄了,搞包装的法人跑了,彻底蒙圈了“我们当时也不太懂,稀里糊涂的。”两人一合计:“得请一个像老板的人来做总经理!”

于是,两人就去见四川中铁信托一个副总裁,那位副总还把董秘蔡蕾带回了北京。两人为撑门面,特意把九鼎的办公室从地下室搬到北四环旁边的银谷大厦,租了能放两张办公桌的10平米办公室。不过,那位副总裁在北京只呆了两三个星期,就以“北京女孩子太没有品位”为由离开了,蔡蕾却留下了!两人都觉得蔡蕾靠谱。为啥?因为吴刚和黄晓捷根本没有经营过公司!

不过,蔡蕾确实给九鼎带来了好运,他来了以后九鼎就开壶了!2009年10月,首批28家公司登陆创业板,当时九鼎一鸣惊人,独中两元:吉峰农机、金亚科技。据有关机构测算,九鼎在上述两只股票上的投资回报率均超过10倍!

两个项目一上市,吴刚出了一口气,放出狠话“可以做大项目了!”他决定大干快上!

到了2008年初,九鼎的基金规模已经接近10亿,九鼎当年一口气投了佰利联等5家公司。几个人分工很明确,黄晓捷出身央行,主要负责融资与资源对接,吴刚对上市政策门清,主要把握行业方向,后来的覃正宇和吴强来自投行,主要负责尽职调查。

但是真要开足马力的时候,吴刚就发现项目青黄不接!“单靠同学介绍太单一”,吴刚决定借鉴零售渠道的方式,把私募股权从“游牧式”变成“空地对接”。

地面直销部队由九鼎派驻各省市总监筛查和寻找当地的企业,它们和当地金融办、银行、券商等中介建立强有力的关系网,“所有优质企业一网打尽”。

空中部队由北京研究所扮演。针对众多行业进行研究,选择优质企业,然后进行纵向筛选。此外,九鼎还有20多人的专门团队做投后服务。通过“空地对接”,形成“纵横交错的火力网”,“不放过一个优质目标。”

与策略调整对应的动作就是九鼎疯狂在社会和各大学招人,从2007年的四五个人,到了2011年就扩张到300多人,九鼎完全摒弃了国外私募的“斯文+高端”路线,“走的是低端路线,赚取的是人口红利”。

吴刚的这种打法立马收到了奇效!“基本上所有的PE机构看的所有项目我们都联系过,很少有别人谈了半天,我们连听都没听过的。”黄晓捷不无自豪地说。到了2011年,九鼎募资规模高达61亿元,到2013年底时投资项目已达218个,并形成了被业界称为“PE工厂”的上市产业链模式。

2012年吴刚累计飞行258趟,通常都是最后一个登机。“评审会开到半夜4点,第二天早上8点钟又要开会”经常是合伙人会议开到半夜3点,第二天早上吴刚又赶上六七点的早班飞机。

2013年吴刚还定了一条“规矩”:被投企业年收益率不能低于30%红线;回报倍数不能低于1变4,就是在退出的时候1块钱要变成4块钱。如果被投资企业年收益率低于30%,风控管理人员、项目人员将会按照投资额乘以奖金系数成倍罚款。

除了互联网金融、保险以及最初起家的PE业务外,九鼎投资先后控股九泰基金、参股瑞泉基金等开展公募业务,收购九州证券开展证券业务,筹建民营银行。九鼎甚至将自己的资产版图扩展到了房地产领域。

不过2012年那次IPO的暂停,吴刚吓出了几身冷汗。当时手握大量投资项目的九鼎瞬间跌入了谷底,到2013年底,九鼎投资净资产不足5亿,当年经营现金流为负的5800万,已明显陷入“入不敷出”的财务窘境。

“莫非2001年那股寒潮再度袭来?”吴刚多次哭晕在厕所。

关键时候,新三板扮演了解放军!

2014年4月,九鼎投资登陆新三板,成为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PE。吴刚利用自身在新三板挂牌之机,推出了被PE界视为“里程碑式金融创新”的基金份额换股权计划。通过两层控股,吴刚等五人设立壳公司九鼎投资,然后九鼎投资以1元一股增发580万股,九鼎旗下的138名投资人再以自己的基金份额换购这580万股,价格为610元/股。

通过这一创新模式,九鼎打破了僵局!第2天就宣布启动定增计划,募资25亿元;两个月之后再次发布定增预案,募资22.5亿元,两次定增金额接近60亿元。2015年5月,九鼎投资发布第三次增发,募资规模约100亿元,九鼎市值达到1025亿元,成为新三板唯一市值过千亿的公司。

就这样,吴刚不仅安然挺过了难关,也以身价180亿成为新三板首富。

回顾吴刚及其九鼎走过的9年,赞赏的人认为吴刚充分利用了私募股权、新三板、定增市场的融资规则,通过“加杠杆”,最终实现以小博大,“PE造就了九鼎,九鼎改变了PE。”不过,吴刚的那种野蛮式捕捞,也被一些业界人士贴上了 “游戏规则破坏者”、“PE公敌”等标签,甚至有机构放出话来“我们投过的公司谁都可以投,就是九鼎不能投!”。此外,旗下控股的P2P平台借贷宝也是麻烦不断。

曾经有人问吴刚“如何才能坐稳新三板首富的宝座呢?”吴刚只说了一句:“把肝胆相照和荣辱与共结合起来!”

最近,吴刚在实施“龙头计划”,也即九鼎将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成为各细分行业中龙头企业的战略性股东,通过并购整合等手段,帮助所服务的细分行业优质企业,逐步成长成为百亿、甚至千亿市值的绝对行业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