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创业 > 创业人物 > 正文

创业经验分享:如何打造一家硬科技创业公司?

来源:机器之心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1-23 15:26:46 编辑:诚富

导读:人工智能时代的黎明已经到来,在科技创业这个领域,旧的规则已经不再适用,Lytro 公司 CEO Jason Rosenthal 近日在 Backchannel 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分享了他打造硬科技(Hard Tech)创业公司的经验。

人工智能时代的黎明已经到来,在科技创业这个领域,旧的规则已经不再适用,Lytro 公司 CEO Jason Rosenthal 近日在 Backchannel 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分享了他打造硬科技(Hard Tech)创业公司的经验。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也在其社交网络上分享了这篇文章并评论说:「比起大多数消费产品(主要是消费者风险),硬科技产品(带有技术风险)需要更耐心的投入。」
  
几年前,我有一个惊人的发现。我用了不少于 15 年时间去开发和发布科技产品,但是突然间,过去练就的技能和直觉变得没啥用了。实际上,如果我还坚守着这些旧东西,它们会把我的公司毁掉。

这是我创办自己的公司 Lytro(打造用于电影、电视节目和虚拟现实体验创作的新型摄像头和软件)的一点领悟。创办 Lytro 后,我开始面临着一种新的挑战——一种「硬科技初创公司(hard tech startup)」面临的挑战。创办这样的公司,你一开始并不知道发明所需的核心技术到底能否奏效。物理学、生物学和摩尔定律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折磨着你。设计一款赢得市场的产品已经够难的了,但是这些赢科技创业公司面临的困难更大。

Lytro 的目标是向释放虚拟现实、传统电影和电视行业的创作自由。有了 Lytro Cinema,导演和摄影师就能在后期制作中,借助计算机控制镜头的更多方面——比如焦距、曝光、帧速率。为此,我们不得不开发世界上最高分辨率、帧速率最高的图像传感器;发明一种新型的光学器件;解决海量数据带来的存储难题;创造一种全新的成像算法(imaging algorithms)。当初着手时,我们并不知道能不能做到这些。

面对这种挑战的初创公司必须抛弃传统创业智慧。在过去的十年间,Eric Ries 的经典书籍《精益创业(The Lean Startup)》已经为开发成功的产品和公司设置了默认准则。全球互联网用户的数量急剧增加,基础设施的成本大幅度减少(如亚马逊网络服务),企业家可以快速、低成本迭代某个想法并实现产品/市场匹配。智能手机的爆炸性增长和社交网络的兴起扩大了产品分布渠道,年轻的公司接触自己的目标客户变得容易得多。但是,这些经验规则不适用于硬科技初创公司。

我采取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并对这种思维演进感到非常振奋,我相信我们正处于将科幻小说主题转化为现实的边缘。如今,最活跃的创业领域之一就是硬科技领域,包括自动驾驶汽车,太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基因组学。较之传统互联网产品。这些硬科技公司的产品可能更激动人心,意义也更加深远。

以下就是我的硬科技创业经验。尽管这个例子是 Lytro 特有的,但是我相信它们广泛适用于那些正在试图利用全新尖端技术的公司。

1.从最小可行技术性验证(the Minimal Viable Technical Validation,MVTV)开始
众所周知,一种流行的产品研发方法就是最小可行性产品(MVP),其目标就是开发只具备足够功能的产品,看看早期客户群体反响如何。这个过程通常很快、节约资本还能迭代成功方式。

但是,这套方法对硬科技产品却不起作用。这里,你通常要解决尚未有人成功解决的问题,所以,你不得不想出最快最节约成本的方式去确定自己的建议是否可行。

2015 年初,我们遇到过一个典型案例,当时我们开始尝试在系统核心部位加一个光场图像传感器。光场相机不仅能像传统相机那样捕获光的强度,还能捕获给定场景中其他光学特征,例如光的传播方向。

为了实现产品目标,我们需要一个能记录每秒 300 帧的 755 兆像素(MP)的传感器。这像素大约是当前行业标准(8.3 MP)的 90 倍。我们自己打造这样的传感器将会花费 3 年多时间以及 1000 多万美元——如果我们可以做到的话。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这个核心想法是否具有技术可行性。

我们的团队由 Jon Karafin 和 Brendan Bevensee 领导,我们的团队不是试图白手起家构建目标传感器,而是决定将许多现成的图像传感器拼接成一个巨大的单片传感器,实现 755 兆像素(MP)的目标。

第一步,确定是否使其中两个传感器很好地协调工作。单单这一过程就需要相当多供应链管理工作和校准工作。这是我们团队制作的第一个测试图像:
  
Lytro 的业务发展副总裁 Jim Migda 不情愿地为 Lytro 相机拍摄第一张测试图像摆姿势。

结果,MVTV 给了我们继续往下走的信息构建小规模、低分辨率的光场视频采集系统。尽管我们保持分辨率和 MVTV 一样,但是,我们增加了所有能将其转化成光场系统的软硬件。我们整个项目的代码是 Trillion, 所以,我们将该原型命名为 Mini-T。
  
Mini-Tin 的实验室和野外测试拍摄
使用 Mini-Tin,我们开发了一套 demo 和概念验证,它们给我们继续构建完整系统提供了信心。

我们的第一个低分辨率光场视频显示了 Lytro Cinema 的一些计算能力。

然后,我们又用了 8 个月打造出产品的第一个版本,并在 2016 年 4 月(距离项目启动时,仅过去 12 个月)的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ers (NAB)会展上发布了该版本。
  
2.如果破译供应链没能杀死你,那么它会使你更强大

专注于融合专有硬件和软件的硬科技初创公司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关键组件可能不以你需要的形式存在——如它们存在的话。

当我创办 Lytro 时,我天真地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像去中国深圳或者其它一些制造中心一样,与领先的供应商和合同制造商对话,要么找到现成的东西,要么去说服供应商调整现有的零件。毕竟,为什么这些供应商不和一家能开发很酷的产品并且具有开创性的硅谷公司合作呢?
  
中国深圳是技术世界里的制造中心。

结果证明我完全错了。找出最能够为你提供所需产品的供应商们本身就是一种暗黑艺术。大型科技公司经常利用市场的力量确保别人不能够利用它们供应链中特别重要的部分。智能手机行业里经常使用这种策略,这里的竞争超过显示器、镜头、光学、房产和其它组件行业。

第一次经历这个过程是艰难的。我们必须找到图像传感器、相机的电子产品、光学产品的适当组合方式。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我们完成不了,路走到头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发现这个挑战是发明过程中的有趣部分。这是既是一个寻求合适供应商的寻宝活动,也是一个解谜游戏。因为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学着改进我们的设计,找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在第一次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整套改进现有设计的新思路。并且这些新思路可以成为一家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在我们的案例中,最符合我们要求的供应商自于美国和欧洲,而不是亚洲。

3. 从原型到产品的过程比你想象的更难、更漫长

所以,你已经成功建立了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产品的原型。所有的主要功能都像你设想的那样,甚至更好。你丢掉了第一个测试版客户。你相信自己可以改变整个产业或者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种信念非常强大。这一路上,你唯一需要面对的是将你的产品原型转化成强大的产品,并准备好面对顾客对你产品的严格审查。

预测任何技术从原型转化成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努力和资本都是困难的。但是,根据我经验来看,预测硬科技产品周期特别困难。一个好的经验法则是,在最保守的时间、成本估计的基础上,投入双倍的时间和成本。原因是,你正在硬件和软件水平上试图去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面临的是完全未知的境况。

在 Lytro Cinema 的案列中,我们发现关于系统的每个部分,包括机械、电子、光学部分都至少要进行一次重大返工才能满足未来客户的需求。(我们的目标客户是大型预算电影和电视节目,毫不奇怪,这些客户是世界上最需技术和创造性的客户之一)

许多硬科技企业家在首次将硬科技从原型转换成产品的阶段中,大大地低估了这一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

在我与许多在 Kickstarter 上发起项目的企业创始人的对话中,我发现从原型到产品的这个过程中,许多项目比预期延长了数月、甚至数年,这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测。

4. 先慢后快

建立一个硬科技初创公司会让你面对一系列有趣的智力问题,这些问题有潜在的巨大社会影响。在这里,竞争通常没有主流产品间的竞争激烈,不受硅谷「超速发展」的魔咒的束缚,但是却极需创业者的耐心。当你要打造一个极具颠覆性的技术或公司,其依赖的核心是全新的技术时,小心选择最初的客户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对我们而言,这就意味着要密切关注最初几个客户的成功和满足感,这是我们业务的基础。如果从 20 个或者更多个客户着手,成功地抓住了一些客户目标,同时丢失了另外一些客户目标,这是一条更困难、更具风险路。为什么呢?因为,最先满足最先成功的客户将会是你最好的伙伴,会为你的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户,一个接着一个。要留出一些时间和空间去了解你的最初客户,去解释未知的未知事情,从少量的客户出发,去了解客户对产品所期盼的、需要加强的部分更容易。

许多领域的技术创新都有它的起源,今天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正雄心勃勃地去着手于改变世界的难题。低成本的云计算、机器学习的复兴、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已经为用计算机解决新的问题打开了大门。全球供给链的形成、智能手机行业的大力驱动,已经使产品的制造越来越快、越来越便宜。硬科技初创公司深入挖掘这些新的领域,将硬件和软件相结合、软件和生物领域相结合,其复杂度远远超过了 5-10 年前的企业家们处理的难题。

为了在这些领域取得成功,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创业公司成功案例。这是我们成功的法则。我们的 Lytro Cinema 旅程刚刚启程,毫无疑问,这一路上,我们还会面对更多艰难的旅程。

©本文为机器之心编译,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