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创业 > 创业人物 > 正文

巨头扩张之下,创业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金沙江创投 发布时间: 2017-01-09 15:24:06 编辑:诚富

导读:从2015年开始,“出海”逐渐成为国内创业领域中热度越来越高的词汇,尤其随着“资本寒冬”来临,流量成本高企,同质化恶性竞争严重,巨头倾轧,模式创新难度大,使许多陷入困境、谋求转型或是新晋创业者把目光转向海外,寻找“新大陆”,谋求新发展。

从2015年开始,“出海”逐渐成为国内创业领域中热度越来越高的词汇,尤其随着“资本寒冬”来临,流量成本高企,同质化恶性竞争严重,巨头倾轧,模式创新难度大,使许多陷入困境、谋求转型或是新晋创业者把目光转向海外,寻找“新大陆”,谋求新发展。

来自艾瑞整理的一组数据显示,至2015年底我国手机网民占全体网民比例已超90%,而这一数据在全球则为69.2%,正处于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阶段。整体来看,出海的移动应用在未来3-5年里还会存在较大的结构性发展机会。

巨头扩张之下,创业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另外,还有两组数据也非常有意思。来自白鲸研究院的统计,截止2016年5月中国出海企业的移动端产品领域分布多集中于游戏和应用,而来自猎豹全球智库的数据显示,在入围海外app榜Top 3000的中国公司产品中也以工具和摄影占据绝对优势。

巨头扩张之下,创业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纵观互联网出海创业(成功)发展历程,我们认为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0:工具时代

这一阶段出海创业团队主要做的是PC桌面助手、杀毒软件、各类基于手机的工具软件、摄影美颜相机、信息分类网站,当然也包括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硬件设备。猎豹、美图、奇虎360、名片全能王、WiFi万能钥匙、小米等都在国外闯出了一番天地。

这一阶段的出海产品基本都是“通用型”,文化属性弱,可以跨国家跨地域跨种族,产品自身拓展性强,海外本地化运营难度小。因此,之前在国内有做过相关工具产品经验的团队,在向国际化拓展时就比较具有优势,创业难度相对低。

然而,工具类产品与生俱来的“变现困难”,在出海创业时也仍旧不可避免。高下载量用户数并不意味着高粘性、活跃度和使用时长,如何持续保持盈利增长,需要团队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和新业务探索。目前来看,出海的工具类产品都具有一定的收入天花板。

2.0:泛娱乐时代

以游戏为开始,逐渐扩展到音乐、社交、新闻聚合、短视频,以及现在火爆全球的视频直播。相比于工具产品而言,这一阶段的产品在文化属性方面已具有一定门槛,创业团队需要对产品投放地域的文化有较好了解。

其次,这一类的产品扩展受限于当地“基础设施”的发展,如智能手机的普及,电信运营商基站建设情况,手机上网速度、用户使用行为、支付环境与支付习惯等。所以,创业公司要顺利出海“落地”,本地化运营推广方面要比工具类产品花费相对多的精力和成本。

当然,这个领域相比工具产品而言,具有较强的“变现属性”,运营能力强的公司也会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比如做海外游戏的FunPlus趣加(我们的portfolio公司)、在美国做短视频社交的Musical.ly、在印尼的新闻聚合APP Baca,以及面向海外做直播的BIGO Live,都发展地非常迅猛。

3.0 按需生活服务时代

以面向海外的跨境电商为开始,逐渐蔓延扩展到按需生活服务的各个领域,包括网红电商、出行、招聘、O2O生活服务、金融服务等。跨境电商比如B2C的兰亭集势(也是我们的portfolio公司),C2C的Wish,面向海外的网红电商MODE,印度市场的“分期乐”KrazyBee,以及近期出海的ofo等等。

这一领域的创业在海外当地落地难度较高,属于“强运营型”,而且也需要对当地文化风俗有深入了解。团队需要在当地建立office,需要招募当地人员负责用户推广,需要在该地区有丰富的市场推广和销售经历的管理人员。因为此类竞争对手是本土化的互联网公司,所以对出海创业的国内团队而言,在管理和执行力方面都有很高的挑战,包括跨区域的团队协作配合与技术支持、海外当地的推广运营、海外当地资源整合等。

另外,这一领域创业对当地互联网生态基础要求更高,比如智能手机是否大范围渗透,支付环境与支付方式是否便捷,交通物流是否顺畅,个人信用环境是否良好等。尤其是O2O生活服务与金融服务,是要切入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中,因此要对当地的经济环境、用户文化、行为习惯都要有深入的认知,对于出海的创业公司而言,没有当地优秀人才的加盟几乎是无法成功“本土化”的。

当然,这个领域也有部分创业公司选择作为To B的“服务提供商”,为当地互联网公司输出技术或产品,让当地的公司去应对本土C端用户。这样的好处是不必应对当地重运营问题,而缺点也是由此成为服务外包,无法主控业务发展进程,无法在当地形成品牌与影响力,只能一家家接单服务,增长速度与上升空间有限。

从以上来看,出海创业关键是要看做什么样的产品,不同领域会有不同的文化属性和落地难度。文化属性越强,本土化运营要求越高,则创业挑战越高,创业成功率越低。

因此,对于要出海的创业团队而言,首先需要确定的是选什么样的市场,服务什么样的人群。是美国、欧洲,还是东南亚、印度,是非洲、中东还是拉美,不同的地域意味着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用户群体、收入水平、文化特质、生活行为习惯、互联网渗透情况、智能手机普及程度、移动互联网服务发展阶段等。

其次需要考虑的是,基于当地市场特征选择什么样的创业方向,做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构建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在创业方向的赛道选择上需要考虑addressable market是否足够大,是否处于上升阶段,是否会具有爆发性增长和突破,创业公司面对传统玩家或巨头是否能出奇制胜。所选择的商业模式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后续一系列的发展战略、产品落地推广速度、可持续盈利能力/潜力等。(金沙江一向偏爱具有“网络效应”的创业公司,出海创业也不例外。)

“轻运营型”的工具化时代创业红利已基本接近尾声,尤其是随着手机生产商在系统方面的不断完善和互联网巨头在该领域的各类并购与开疆拓土,使新晋出海创业者的创新空间逐渐变小,创业天花板底,盈利困难,已较难做出 “独角兽”级别的公司。

近两年,出海创业越来越倾向于“重本土化运营”,比拼的是“本土化”的商务拓展、运营管理以及资源整合能力。这就对创业团队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不仅创始人需要有很强的个人素质与领导管理能力,团队需要有较强的跨境技术支持和执行能力,需要有local know-how的优秀人才加盟,公司还需要积极拓展当地资源配合,包括人才、业务、资本的对接支持,以及有关互联网“基础设施”业务服务提供等。

当然,在初始阶段,创业者还是要以“精益创业”为核心,控制成本做快速的模式和市场验证,不断打磨迭代产品,要以合适的“姿势”进入到当地市场才能在后续发力阶段稳步快跑。

“出海创业”这句口号喊得容易,但真正做起来,遇到的挑战和挫折或许比国内创业更难。因此,在今后的系列文章中,我们将根据不同的地域市场,具体分析创业出海的机遇与挑战。在下一篇系列文章里,我们会带来有关东南亚的市场解析,具体分析在这个看似遍地黄金美好无限的市场里,到底有哪些潜在的坑和雷区,而哪些领域的创业会存在大的风口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