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馆配” 出版社与图书馆之桥
导读:你知道自己家里每本书的来历,可你知道图书馆中的藏书是怎么来的吗?
你知道自己家里每本书的来历,可你知道图书馆中的藏书是怎么来的吗?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有个不为常人所知的重要环节,就是“图书馆馆配”。
何为“图书馆馆配”
2017年9月,在湖南长沙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出版物馆配馆建交易会上,开幕短短6个小时内,订购码洋高达1.2亿元。
6小时!1.2亿元!这两个惊人的数字出现在出版行业一定会让你为之惊叹。在我们的印象中大部分单本图书的定价基本在几十元左右,1.2亿元!这要成交多少册图书?大大小小的馆配交易会每年有几十场,全国馆配市场1年的码洋(全部图书定价总额)高达100亿元左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9月27日公布的《201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共出版书籍410438种(初版234873种,重版、重印175565种)。
“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一般只采购当年最新出版的图书,所以书籍统计中初版234873种对于图书馆来说是有效数字。而这23万种中,符合图书馆收藏的学术类图书的品种也不过10万种左右,按照图书种类的比例推算,学术类图书的定价总金额应该在200亿左右(学术类图书印量相对较小),图书馆馆配的市场份额应该为整个学术类图书市场的50%左右。”目前国内最大的民营馆配商人天书店集团总经理施春生说。
“它们永远不会使人贫穷。它们向那些胸怀大志的人们敞开大门,向他们展示浸透在书本中的宝贵财富。”这里的“它们”,便是“图书馆”。那么,“图书馆馆配”又是什么呢?
通俗地说,馆配商为各类图书馆配送图书的业务称之为图书馆馆配,用以区别传统的零售图书业务。这个行为的完成涉及到馆配商、图书馆与出版社,馆配商是连接图书馆和出版社之间的桥梁,它承担着图书资源的采购、分销、物流配送等服务。
人天书店集团总经理施春生对馆配有着更深刻的认识:“给图书馆配供的货物类型有很多种,但是只有图书馆图书配供被称之为图书馆馆配。原因在于图书供应商除了要向图书馆提供纸本书这个实物之外,还需同时提供一系列的配套的信息化、专业化服务。”
何须“图书馆馆配”
图书馆为什么不直接从出版社采购图书,而需要馆配商作为连接出版社的桥梁呢?
据天津市财经大学图书馆馆长唐承秀女士介绍,图书馆不能直接从出版社购买图书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根据政府采购规定,图书馆要与中标的图书代理商也就是馆配商合作,才能履行后期的财务程序;二是由于每个图书馆在单个出版社采购的图书数量有限,出于物流成本的考虑,出版社也不便于直接为图书馆配送图书;三是图书馆对图书的服务要求较高,希望供货方做好配套的工作,比如采访数据、编目数据、贴磁条(现在很多馆已改为RFID芯片)、贴条形码、盖馆藏章、贴书标、贴色标、驻馆加工、上架等,这也让一些中小型出版社难以承受。当然也有例外,如果急需采购小批量图书,有些图书馆也可以直接从出版社购入,说明情况后得到财务部门的许可。但这只是应一时之需,不是一个常态。
到今天,馆配市场大致已走过了60余年的历程。在此过程中,先后出现了新华书店、联编中心与民营馆配商三个阵营。
新华书店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之前一家独大,图书馆采购主要通过新华书目报所属的科技新书目、社科新书目和标准新书目(俗称“三目”)预定完成。上世纪90年代后期,联编中心与之分庭抗礼,计算机技术开始在图书馆界应用,计算机编目逐步取代手工编目,我国相继成立了若干个区域图书文献联合采编中心,之后它们逐步演变成为馆配商。到了21世纪初,群雄逐鹿的民营馆配商开始占据多半的市场份额。现在的图书馆配市场,民营馆配商占据着六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华书店仅拥有三成左右的市场份额。民营馆配商在今天的馆配市场中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推动着我国图书馆馆配事业前进的车轮。
未来“图书馆馆配”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风靡,电子书发展趋势迅猛,许多图书馆已经为民众、师生提供了电子书借阅服务,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电子书瀑布流”等。图书馆以及馆配商对“图书馆馆配”的数字化进程怎么看呢?
天津市财经大学图书馆馆长唐承秀女士说:“我觉得这肯定是一个必然发展趋势,馆配商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远见卓识,合理布局,提前规划,以提供可预测的智慧服务。”
目前多数图书馆都在调整馆藏结构,加大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几个有实力的馆配商已经着手布局电子书馆配市场,开发了类似淘宝网的B2B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实现版权管理、新书发布、采购与销售、读者阅览等诸多功能,还能根据服务对象分析用户需求,并量身定做电子图书。
北京人天书店集团总经理施春生说,图书馆对于电子书的需求一直有,而且近几年图书馆的自我评估说明,纸质书的不断增加使得图书馆的馆藏空间严重不足,很多图书馆出现了只有将旧书下架,才能将新书上架的情况。随着手机等智能设备的迅速发展,对于电子资源的利用是越来越普及,所有的图书馆都面临纸质资源利用率降低,电子资源利用率上升的态势。
如今,关于第三代图书馆概念的普及,使得图书馆已经从藏书的空间逐步向文化交流空间转变,这也迫使图书馆要转变服务理念与服务手段。不过目前国内中文图书文献的数字化进程实在不敢恭维。在中文电子书方面,国内的图书馆目前很多都是自己对纸质书数字化,或者委托第三方数字化,基本没有经过出版社、作者的授权。好在很多图书馆已经开始重视正版授权的电子书的采购了。
电子图书借阅方式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纸质图书的轻视,而是为了让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更好地结合起来,使读者从容方便地享受图书的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