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业绩稳固增长,2017翻身有望
导读:10月30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600600-CN)(00168-HK) (以下简称青岛啤酒)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在2017年的前三季度,青岛啤酒的营业收入相比去年前三季度增长1 51%至233 85亿元人民币;
10月30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600600-CN)(00168-HK) (以下简称青岛啤酒)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在2017年的前三季度,青岛啤酒的营业收入相比去年前三季度增长1.51%至233.85亿元人民币;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相比去年前三季度增长1.6%至18.69亿元人民币。
青岛啤酒股份2017第三季度报节选(单位:元)
来源:香港交易所
别看青岛啤酒的营收与净利率的增长幅度不大,但是就其前几年不断下降的营业收入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而言,第三季度的微妙增长实在是一个好消息。
啤酒:舶来品
酒文化一直深深地植根在我国民族的特性之中,前有王羲之的“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后有李白或是大声疾呼“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或是独自哀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一杯酒,蕴含着古人讲不出离愁别怨,达不成的豪情壮志,求不得的安逸闲适,或许多少埋藏胸间的情思都融化在月下独酌之中,最终只能是“举杯消愁愁更愁”。
但是饱受文人墨客追捧的,多是精酿的“黄酒”,是自商周时代便已诞生的黄酒。要说白酒虽在中国也有较悠久的历史,但是普及主要还是在近代,近年来茅台的红火更是使得白酒在中国的市场价值登上顶峰。再论啤酒,这在中国的广为流行则完全要归于现代了。
1900年,俄罗斯技师首次在中国哈尔冰建立了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1903年,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在青岛创建了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啤酒公司,这也是青岛啤酒的前身。在20世纪初的这一时间段内,外国商人纷纷来华建立啤酒厂,同时中国的民营资本家也毫不示弱,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啤酒厂。
如今,100多年过去,这个舶来品已经褪去了他的外国色彩,混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了现下中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国内形势:回暖中
目前,国内的啤酒品牌主要形成了以青岛啤酒、雪花啤酒、燕京啤酒为第一梯度,珠江啤酒(广州)、哈尔滨啤酒(哈尔滨)、千岛湖啤酒(杭州)、惠泉啤酒(福建),等地区性啤酒为第二梯度的局面。
实际上,自2014年的啤酒的进口数量超过国内的啤酒产量之后,国内的形式变得较为严峻,青岛啤酒的发展轨迹与市场的情况较为契合。
青岛啤酒股份2016年年报节选(单位:千元)
来源:香港交易所
由上图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2014年成为了青岛啤酒的巅峰,营业收入逼近300亿人民币。但是自2014年以来,青岛啤酒的营收、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均在不断下降。反应在扣非净利润上,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下降最为明显。在2014年,青岛啤酒的扣非净利润16.7亿人民币,到了2015年却跌至10.53亿元,少了将近6个亿。
因此,2017年,青岛啤酒业绩的小幅提升实在是一件喜事。目前,综合前三季度的成绩来看,其扣非净利润已经达到16.9亿元人民币,达到了2014年全年的水平,虽然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没有赶上2014年的成绩,但是扣非净利润的强势上涨则说明了青岛啤酒盈利能力的大大增强,也说明了市场的回暖。
国外高端啤酒来袭
近年来,国外啤酒纷纷致力于开拓中国市场,百威(美国),嘉士伯(丹麦),喜力(荷兰)、蓝带(美国),种种类型的啤酒不断在中国市场现身。
其中百威英博已在中国市场布局良久,除了将自己的产品打入中国市场之外,在2004、2006、2014年,百威英博还陆续收购了哈尔滨啤酒、雪津啤酒、南昌亚洲啤酒在壮大自身在中国所拥有的产业。
此类国外啤酒在中国市场多主打“高端”,或者是推出国内市场较少的产品。像此前百威英博联合帝亚欧吉,推出黑啤,而目前中国市场,黑啤种类明显缺少,面对国外产品的强势来袭,中国的啤酒企业不得不拿出全力应对。
应对市场的变化,国内的啤酒公司们也开始逐渐开发高端产品,近年来,青岛啤酒的红鸿运当头系列、燕京啤酒的原浆白啤、华润啤酒的品尊系列、脸谱系列等等偏高端的产品不断面世,逐渐改变国产啤酒长久以来在国人心中的低端形象。
前有华润雪花精致的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脸谱系列,后又有青岛啤酒与《深夜食堂》等影视剧合作,推出的时尚版本。在啤酒市场变革的洪流之中,相信中国啤酒企业们总有一天会找到自身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