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选择众泰背后: 新一轮新能源合资潮 是喜是忧?
导读:福特牵手众泰的消息,让人始料未及。
福特牵手众泰的消息,让人始料未及。
8月23日,福特汽车公司宣布任命罗冠宏(Jason Luo)为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任命于9月1日生效。这位新上任的中国区CEO被寄予厚望,他将主要推动福特电气化车型在华拓展以及林肯的本土化生产。
就在任命他的前一天,福特毫无征兆的宣布已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众泰汽车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合资建立一个集电动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新公司,为中国消费者提供采用自主品牌的纯电动汽车。
福特看上众泰,消息一出,业内众说纷纭。虽然今年上半年众泰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上表现出色,但深陷抄袭门的“丑小鸭”一年之内便完成了与百年汽车巨头谈婚论嫁的“白天鹅”的蜕变,还是打了整个汽车圈一个措手不及。
“人家双方牵手,只要不违法就行了。”8月27日,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权威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并没有收到福特众泰相关投资项目的申请。
为什么是众泰?
进入2017年,福特遭遇多事之秋,在华销量下滑、人事动荡,福特常常登上媒体头条。
今年上半年,福特汽车在华销量下滑7%,其主要合资公司长安福特销量下滑幅度达17%。福特汽车二季度财报也显示,其在华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率同时下挫,同比损失1亿美元,净利润率下降5.4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5月,由于第一季度股价及财务数据表现不佳,福特汽车进行了大规模人事调整,此前担任福特汽车旗下的智能移动出行公司CEO的吉姆·哈克特(Jim Hackett)出任CEO,取代在重压下辞职的马克·菲尔兹(Mark Fields)。
就在今年4月上海车展前夕,曾任福特集团CEO的马克·菲尔兹宣布在华电气化战略,将在2018年上半年上市国产蒙迪欧Energi和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70%的福特品牌在华销售车型将提供电动版本。
而与众泰的牵手,成为福特在华战略加速扩张的重要举措。
可是,福特为什么选择众泰?众所周知,众泰新能源主打低端车型,它是中国纯电动汽车行业的先驱,也是中国首批进行纯电动乘用车生产的汽车生产企业之一,主要面向三、四、五线城市。
今年前7个月,众泰汽车已经累计销售超过16000辆纯电动车,同比增长56%。上半年,众泰新能源销量甚至超过吉利、奇瑞,在新能源销量排名中位列第五。
有分析认为,福特选择众泰,一是看中了众泰的新能源制造基础,二是众泰体量不大,利于掌控;三是2018年我国双积分政策将落地,为了应对积分政策以及燃油排放指标的趋严,福特此时选择众泰,有利于满足政策要求。
对此,福特方面表示,新拟建的合资企业将成为推进福特汽车公司电气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福特汽车将继续与现有的两家合资企业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和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强化其在中国的发展。
所以,福特只要在技术和产品上不与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产生冲突,就没有其他顾虑。
况且,今年6月4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外籍不再受到只能与两家本土企业合资的数量限制,更提出一些技术要求,达到技术要求就可以项目获批。
毫无疑问,外资企业进来达到技术要求更容易一点,这个《意见》打开了这扇门。
新能源合资该放还是收?
“不出所料,新能源领域合资潮正在升起。”电动汽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原中国汽车技术中心主任王秉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此之前,江淮大众新能源投资项目获批,戴姆勒继南下牵手比亚迪建立腾势品牌后,又在今年6月与北汽新能源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有意入股北汽新能源。
“原以为新能源的强国战略是清晰的,现在看来却未必。大众江淮开的头,福特众泰一跟进,新能源后续不乐观。自主尤其新能源车企刚刚看到点希望,现在合资潮骤然开始,后续积极性和定力该如何保持?建议马上开个行业会,形成共识,这么做不靠谱,需要行业发声阻止。但这并不容易,其实新一轮的合资已经暗流涌动了。”一位学者认为,未来将会出现更多新能源合资品牌。
“国家可以不批新能源合资或者批慢点,到后年落地,先考察下婚姻双方的真实意图。在自主新能源车企与外方合资中,要么完全放开要么把关严格,中间状态尺度比较难把握。”一位业内人士担忧。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认为,光靠保护不是办法,索性都放开也不见得洪水滔天。中国未来电动汽车的市场走势,外企也困惑,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也在走一步看一步,不像当初的合资,简单移植车型即可赚钱。
当然,也有人认为,中外成立合资企业本是市场行为,在不违反产业政策和不影响产业发展的长远利益情况下,政府应该少管。
“市场行为还是市场来决定,政府只是起到监管作用,我认为正常的潮流无法阻挡。”上述权威人士表示,国家扩大开放,没有理由限制外资。
他告诉记者,现在新能源合资只批了江淮大众一家,只要其他合资企业没有违规,政府就起监管作用,“该管的可以管,不该管的没有必要管,也管不了。”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门槛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发展初期,技术不成熟,前期政府出台相关补贴政策,是为了扶植市场、培育企业,到成熟阶段,就变成了正式的市场竞赛,企业需要按照市场规则来竞争发展,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政府需要做好监管职能,其他事情留给市场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