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与方便面谁更受宠 业内:由消费场景及习惯决定
导读:你有多久没吃过方便面了?曾经的国民美食,正随着外卖小哥的穿梭和网络外卖大战硝烟弥漫,而显得十分寂寞。
你有多久没吃过方便面了?曾经的国民美食,正随着外卖小哥的穿梭和网络外卖大战硝烟弥漫,而显得十分寂寞。都说网络外卖的兴起是方便面走下神坛的罪魁祸首,其实当加班、创业、旅行等消费场景和新生代消费人群的崛起,以及人均消费能力的提升和健康意识的转变才是改变市场格局的根本。
外卖打败了方便面?
人们似乎不像过去那么爱吃方便面了,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方便面走上巅峰,498亿包的销量占当年全球市场的一半。然而自2011年开始,国内方便面销量持续6年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方便面销量连续下滑之时,正是外卖市场爆发之时。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外卖市场交易规模约1524亿,相比2015年的459亿增加了232%。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在线的订餐用户规模达到了2.56亿人次。截至2017年6月底,外卖APP活跃用户已达到7240.51万人,月使用时长突破9000万个小时,用户已将网络外卖视为日常消费习惯,粘性较高。
另有报道称,抢占方便面市场份额的不只是外卖,还有便利店数量的增长。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5年,中国的便利店总数,从2.1万家增至4.4万家,增长了115%。711和罗森正在替代散兵游勇的夫妻店和小卖部,它们虽然是方便面的渠道,但同时也提供包子、便当、关东煮等鲜食,这些即食食品也是方便面的敌人。
8月12日,统一退出内地方便面市场的消息不胫而走,后回应称,是在方便面业务方面的战略将把更多精力转向高端产品。通过媒体报道也可以发现,如今普通方便面的产品销量日渐萎靡,诸如统一的汤达人、今麦郎的一菜一面、康师傅的金汤和黑白胡椒系列等杯碗类产品开始成为各自企业的销量担当。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方便面市场衰退原因与市场变化和品牌自身产品的更迭息息相关。网络订餐平台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实则迎合新的消费诉求。他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外卖与方便面应为互补关系,方便面的便捷特征仍存在,而外卖则更多的体现家庭餐饮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渠道销售受挫的方便面,在互联网上却显得另一番世界,据《2017线上方便面相关消费系列研究》显示,线上整体方便面销售情况2017年销量较2016年同期增长迅猛,年增长率上升157%。近两年来较为时兴的螺蛳粉、酸辣粉等地方特色快速面食产品受到了热力追捧,成为行业中的潜在市场。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方便食品行业也正在发生快速的格局调整。而互联系网经济的强势介入,则完全改变了食品行业作为传统行业生存和竞争的法则。她表示,“中国方便食品产业将进入颇具深度的由量到质的转型与突围中。在营养与健康需求的引导下,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将进入多元化的调整阶段。”
多种消费习惯带来不同选择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7月,全国餐饮收入3204亿元,同比增长11.1%。分析指出,中国餐饮市场规模持续两位数增长,表明了餐饮行业稳定增长发展大局已定。而伴随餐饮业的稳定发展,根植于餐饮业的网络外卖行业似乎仍有潜力可以挖掘。
摩根士丹利在近期发布研究报告中也指出,外卖为餐饮行业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影响用户逐渐从工作餐范畴向家庭餐桌延伸,这一趋势在年轻家庭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与方便面巨头依靠渠道、价格战等瓜分市场的方式类似,网络外卖在初期也是依靠疯狂的补贴而跑马圈地。尽管如今补贴力度有所下降,但在价格方面仍对方便面市场产生着影响。
目前高端方便面的最高价格为统一的满汉全席,其在天猫中的单碗售价接近28元,而以网络外卖平台某中式连锁快餐为例,一荤两素外加饮料和米饭的套餐在经过减免后最终售价仅为26元。
对于外卖平台合并可能及补贴减少的影响,朱丹蓬认为,即便两强相争局面出现,市场格局仍没有确定,平台商在服务、产品、食品安全方面的努力就仍将继续。
尽管各种统计数据证明,外卖正在成为消费者在家烹饪、饭店堂食之外的又一常态化餐饮方式,但是高额补贴的出现,确实对外卖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此,有不具名的外卖业内人士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在某些消费场景下,外卖确实取代了方便面,但其并不认可价格会主导消费者对外卖或者方便面的选择。他表示,通过其所在网络外卖平台数据分析,日本、韩国等地区的高端方便面产品仍保持较大销量。消费者对外卖或方便面的选择一定来自不同的消费习惯,而非价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