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共享经济:站在风口猪可以飞起来 风过后呢?
导读:如今的创业公司,如果不与共享经济沾点边,好像都不好意思摆上台面。
如今的创业公司,如果不与共享经济沾点边,好像都不好意思摆上台面。这几天,媒体报道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又多了三种,分别是小区共享健身仓、共享购物车、共享停车位。共享经济无疑已成为创新创业的风口,但是必须要问一问,是否只要贴上共享的标签,就等于手握成功的灵丹妙药?
从共享健身仓觅跑成立仅一个月,就获得两轮共2500万元融资来看,确实好像只要打上了共享经济的旗号,就能获得资本的青睐。企业发展没有资本不行,但资本也不是万能的,即使是站在共享经济的风口上,钱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滴滴已估值高达450亿美元,可还是要面对盈利困境;摩拜和ofo走出国门,杀到欧美市场,面对德媒“白痴经济”的质疑,反驳也难以理直气壮;更不要说官司和丑闻缠身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其实,看似风光,备受资本热捧的共享行业,活得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好。
站在风口,猪是可以飞起来;但是,风过后呢?
面对如火如荼的共享经济风口,或许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搞清楚共享经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共享经济能解决什么问题?共享经济能为我们带来什么?通俗地来说,共享经济实质上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其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同时,也是一个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过程,打破对传统商业组织的依附,进而加入更广泛的互联网平台。
这就是说,共享经济其实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能否成功,至少要取决三个因素:一是它能否解决一个行业的“痛点”?二是这个行业的市场容量是否足够大?三是这个商业模式是否会因为技术进步而消失?
姑且不论滴滴和摩拜的盈利之路如何,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之所以能坚持到今天,至少个人出行市场的容量是足够大的,怎么算都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而且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之困,技术进步再快,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难以解决的。这就决定了共享单车是刚需,是找到了出行市场的“痛点”,留待解决的是如何从烧钱到盈利的问题。回过头来看,共享购物车是这样吗?购物车本来就是商超应该提供的设施,它既没有带来购物车的革命性变化,也没有让人非用不可的理由,即使全国商场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同样的共享产品还有充电宝,看似市场庞大,全国几亿手机用户都是潜在客户,可事实上又有多少人需要到公共场所边打电话边充电呢?随着手机充电技术的进步,以及无线快速充电技术的出现,充电宝的用武之地更是越来越少,这也是为什么去年火爆一时的共享充电宝,今年却不断官司缠身的原因所在。
说到底,无论共享经济模式也罢,传统商业模式也好,首先它应该给客户提供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产品和服务。不是说什么东西只要沾上共享的边,就马上能乌鸡变凤凰,就马上能找到行业“痛点”,就能成功。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模式确实是好东西,可以重塑商业模式,降低商业成本,但它也有其规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粗暴炒作,最终受伤的不仅是个别行业,还将是整个商业模式。一句话,即使是在风口上,也不要把经念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