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米兰5年亏损2.76亿欧元 苏宁买买买背后的风险迷雾
导读:即使有世界名帅卡佩罗坐镇,拥有豪门俱乐部的江苏苏宁依然坎坷。
即使有世界名帅卡佩罗坐镇,拥有豪门俱乐部的江苏苏宁依然坎坷。
足协杯1/4决赛首回合较量于7月18日晚结束,江苏苏宁坐镇主场被中甲球队上海申鑫2比2逼平。两度领先,又两度被追平,这样一支赛季前雄心壮志的球队,又一次在主场遭到了球迷的倒戈。
在成绩持续低迷的同时,苏宁的海外体育投资行为也遭受了质疑。18日晚央视新闻1+1栏目点名提到“苏宁集团出资2.7亿欧元控股国际米兰,后者已连续五年亏损,总亏损额达2.759亿欧元,这样的收购究竟是为了什么?”一时之间“企业对外投资,谁在非理性”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苏宁收购国米被点名 股价应声下跌
7月19日早间开盘,苏宁云商(10.540, -0.09, -0.85%)(002024.SZ)在集合竞价阶段一度跌停,随后以5%的跌幅开盘,目前跌幅已收窄至3.8%,报收10.51元/股。
其原因主要受昨晚央视新闻节目点名苏宁等企业投资海外足球:拿着国内的钱在境外挥霍且有洗钱的嫌疑,企业对外非理性投资实质上是一种转移资产行为。
《商学院》记者在向苏宁方面求证时,苏宁相关负责人发给记者一份苏宁控股集团副总裁孙为民的对外声明,“我也看过了央视的报道,苏宁对国家的对外投资产业政策坚决拥护。苏宁的产业战略始终是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发展,海外市场的拓展是服务于国内市场发展的需要。”
7月18日晚,央视播出的《新闻1+1》节目里,“企业对外投资,谁在非理性”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这源于18日国家发改委在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的一段表态——有关部门将继续关注房地产、酒店、影院、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这样的表态反馈到体育板块,最显著的情况就是在2015-2016年期间,中国本土企业海外收购的足球队数量已经达到12支,耗费资金超过150亿美元。
发改委发言人称,有关部门将继续关注房地产、酒店、影城、体育俱乐部非理性对外投资风险,建议有关企业审慎行事。
“受中产阶级消费升级影响,苏宁正在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王丛指出,在京东与天猫竞争格局愈加明朗化的趋势下,苏宁在盈利增长点困难的情况,必须发开多元化投资领域。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称,一些企业在国内没有实力和经验,在国外出现了困难和问题,还对我们国家产生了负面形象。“非理性”话中有话,这些行为并不是以增加生产为背景的,实质上是一种转移资产行为。外汇资本的过度外流会冲击汇率的稳定,会引起一系列问题的影响,首当其冲是房地产市场,而房地产市场一旦受到影响,则会冲击实体经济,对股票投资者而言,一旦某些企业上了黑名单,融资会受到影响,这些股票毫无疑问会下跌。
“首先在足球管理理念上,国内目前不如发达国家强。其次是产业关联性不强的企业之间需要跨界。”王丛指出,就苏宁收购国际米兰来看,想要扭转颓势势必要耗费大量资本,而球队状况也需要漫长的投入和运营来改变,如果没有体育产业的运作能力只靠资金,对于新手来说是很难盘活这盘棋的,巨额买来的“知名球队IP”顶多给企业带来一些知名度的提升,对于海外品牌、商业渠道建立有益,要谈盈利还是有很大差距。
海外投资现信任危机 文体领域风险大
近年来中资频繁走出国门,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已经宣布且有资料可查的海外投资并购投资交易达到438笔,累计宣布的交易金额为2158亿美元。
王丛指出,尤其是在体育、娱乐产业方面显现出强大的购买力,比如2015至2016年间内地企业海外收购的足球队数量达12支,耗费资金超过150亿元,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中国体育产业国际影响力,帮助学习海外体育优秀运作经验和培训体系,但是收购的背后确实可能存在一些不可小觑的问题。
“中国企业在文体领域的投资存在很大风险。”王丛表示,对于体育、文化、影视娱乐等行业来说,有以下两点制约:第一点,业绩波动大,受文化、受众认知、地域等因素影响。第二点,定价权不强,大部分营收都支付给足球明星、教练、演员、导演等,存在现金流吃紧情况。
孙为民则认为,在运营苏宁国内足球俱乐部的基础上,投资国际米兰,一方面是为了更深入地学习国外经验,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训练体系,提升国内足球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依托国际米兰,提升苏宁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有力带动苏宁零售网络的海外拓展,把中国制造的产品更有效率地带到海外。
同样的情况还包括,中资企业罗森内里体育投资卢森堡公司收购AC米兰时,AC米兰已经连续亏损十年,战绩平平负债累累,不是一个在足球产业名不见经传的中资企业就能力挽狂澜的。“对于中资来说,能够收购的要么是亏损严重的球队,要么是陪跑的二线球队,虽然可以很大程度上抬升品牌价值,但从经济利益上看,投资这些体育产业的财务回报并不大。”王丛说。
企业收购时讲的是一边开拓国际市场,一边利用国内资源形成和体育产业的业务协同,通过良性的运营获取切实的盈利,一边还能通过收购海外体育产业学习经验反哺中国体育产业的故事。只不过目前看来,暂时还没有摸索出明朗的道路,这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持久战。
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文义曾公开表示,体育产业是跨界的跨地域的国际化大产业,比一般文化产品更具有国际化市场职能。因此,做体育产业必须和国际资源结合。同时,体育产业有其自身的规律,文化体育产业的投资是长期的,需要一个培育期,产业追求的是附加价值和长远利益,因此对不同项目要找到不同的界限区别对待。
对于资本来说,体育产业的投资存在难变现、回报周期长等问题,很可能遭遇海外还没开出花儿来,国内已经危机重重的境况。巨额海外投资会在近期受到更严格的政策监管,相关企业在出海“买买买”的时候应该更加谨慎。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深化,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海。“消费类、轻奢类和旅游服务类的企业都是很好的投资方向。”王丛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选择在国内消费者心中有一定知名度、协同效应明显、风险小的海外企业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