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与Vizio,一场收购案的“罗生门”
导读:7月13日电(孙瑶)近期风波不断的乐视在这两日又因一则新闻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7月13日电(孙瑶)近期风波不断的乐视在这两日又因一则新闻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7月12日,美国电视制造商Vizio向加州法院对乐视全球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乐视子公司Le Technology发起诉讼,称其在对Vizio的收购阶段涉嫌欺诈和违约。不仅伪造了财务健康的假象,还窃取了Vizio的用户信息和关键的决策者信息。
未完成的收购案
时间要回到2016年7月。彼时乐视在美国洛杉矶宣布以20亿美元价格收购美国电视厂商Vizio,收购主体是乐视旗下的LeEco集团公司,预计交易将在6个月内完成。贾跃亭表示乐视将美国视为第二主场,而收购Vizio是奠定美国主场的重要一步。
高清大屏电视品牌Vizio由美籍华人王蔚(William Wang)于2002年创立。依靠高端低价产品,Vizio成功在2007年跻身美国平面电视销售前三大品牌,2008年在北美平面电视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收购案之前,Vizio是仅次于三星的美国第二大电视品牌。
若这一全球电视产业史上最大的收购案完成,对于乐视和Vizio的意义都将是重大而深远的。
贾跃亭在收购Vizio的发布会上曾表示,收购Vizio是乐视奠定美国主场的重要一步。这次收购完成后,乐视的用户群将扩大至海外市场,内容可以在Letv和Vizio双品牌内载入。有媒体认为,乐视更有机会超越中国海信、TCL等品牌,成为仅次于三星、LG的全球第三大市场占有率的电视供应商。
贾跃亭进一步透露,收购Vizio的资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乐视的自有现金流;第二,乐视也会有一些生态伙伴以股权或债权的形式参与进来。
这一切看起来都如此顺理成章。
按照计划,乐视与Vizio的这一交易将于去年第四季度完成。但直到进入2017年,双方都迟迟没有公布收购案的最新进展。3月28日,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对媒体透露,这轮价值20亿美元的收购交易,极有可能因资本管制而流产。
外汇局否认存在“外汇管制” 图片来源:网络
转眼到4月10日,乐视突然宣布正式放弃收购Vizio,原因正是受到“监管阻碍”。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就在不到三个月前的1月13日,外汇局还曾在官方微博辟谣称,有个别媒体发布的“外汇管制”消息不实。而有不少外媒则认为,之所以收购失败,这与乐视自身过度扩张导致的资金链吃紧有关。
真假收购的罗生门和一亿美元“分手费”
一年前,贾跃亭宣布通过收购Vizio进军美国市场的豪言壮语尚余音绕梁,Vizio已用一纸诉状将乐视告上法庭。诉状内里的每一句话,都与乐视当初的承诺针锋相对——乐视对Vizio的收购案实则另有目的。
在这份递交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联邦法院、长达43页的诉讼文件中,Vizio称,2015年12月到2016年6月期间,Vizio和乐视进行了收购谈判,谈判期间,乐视面临着严重的现金流危机和财务问题。但其制造了有能力以20亿美金收购Vizio的财务健康的假象。“在这个‘商业帝国’因严重的现金流危机和财务问题而开始崩塌时,乐视迫切地希望通过收购Vizio带来财务稳定、信誉和资源,或者至少通过公布这笔收购,能够给大众留下财务健康、积极扩张业务的企业形象。”
Vizio的诉讼文件截图
除了制造财务健康的假象,乐视还被指控通过对Vizio的收购,借机“获得或试图得到Vizio的大企业客户和关键的决策人员,并想把Vizio耗费巨大物质成本、时间和代价开发的机密客户信息为己所用。”Vizio声称“乐视诱导其提供机密的客户信息,包括联系方式、账户历史、购买需求或要求、合同条款以及个人喜好等”。
根据诉讼文件,乐视与Vizio在此前签订的收购合约中包含1亿美元的合约终止费用。但在乐视对Vizio的并购失败后,乐视并没有完成支付这笔费用,至今Vizio只收到了4000万美元。
如何收场?
这起诉讼会如何收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收购案失败后,双方在履行合同方面产生争议,从而通过诉讼解决问题的做法是很常见的。近期乐视在国内问题频现,Vizio可能担心乐视能否支付之前合同约定的“分手费”,想通过诉讼来增强诉求地位。
那么,正值“多事之秋”,资金链本就紧张的乐视是否有能力继续支付剩下的6000万美元“分手费”?
对此,梅新育表示,从乐视目前的状况来看,乐视在内部管理和财务状况方面可能存在严重的黑箱问题,在得到更多的讯息之前,很难判断乐视能否支付剩余的“分手费”。Vizio对于乐视窃取其用户信息的起诉,对乐视的市场信用也是雪上加霜。他说:“这场起诉,对于乐视而言,就是‘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