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双寡头博弈:马化腾低估ofo?
导读:在这场单车大战中,摩拜无疑是拥有后发优势的一方。虽然ofo早已在校园市场扎根,但缺乏资金支持一直没有进入城市场景,而且戴威及其创业伙伴均为大学生,在创业经历上存在经验不足。
在这场单车大战中,摩拜无疑是拥有后发优势的一方。虽然ofo早已在校园市场扎根,但缺乏资金支持一直没有进入城市场景,而且戴威及其创业伙伴均为大学生,在创业经历上存在经验不足。
共享单车双寡头博弈:马化腾低估ofo?
在谁会成为共享单车最终赢家的这个问题上,摩拜和ofo的股东引发了一场口水仗。
6月19日晚,摩拜大股东马化腾和ofo天使投资者朱啸虎在朋友圈就共享单车的路线之争进行了一场非正式的辩论。马化腾认为,摩拜的活跃用户远高于ofo,而且摩拜与ofo的竞争就像智能手机和小灵通之间的较量,后者在智能化浪潮下必然不堪一击;但朱啸虎并不认同,共享单车必须配备双向通信的智能锁,他坚信性价比最优的方案才是最好的方案。
投资者公开就路线问题展开激烈辩论,但双方的创始人一直保持沉默—无论是胡伟炜还是戴威,两者都在这场焦点战中不作表态。
除了摩拜CEO王晓峰外。
在朱啸虎和马化腾激烈交锋的当晚,以太资本在知乎上同步发起了相关的话题,引来了一众投资者和业内专家的讨论。次日,王晓峰没有在该话题下留言,但却为那些支持摩拜的答案逐一点赞。这些答案无一不为摩拜的重资产模式表示认可,并认为ofo将在数据层面上的缺失而被市场淘汰。
但截至目前,尚未有公正客观的证据说明摩拜或者ofo已经在这场单车大战中取得优势地位。小米科技投资部负责人孙志超就透露,小米的后台数据显示ofo早已超过了摩拜,不过他并不认为这说明ofo已经将摩拜抛在身后。
在天量融资的助推下,ofo的机械锁缺陷被暂时忽略,摩拜的产能短板得到补充,直至两者在相互博弈中日益趋同,最终殊途同归。没有人能预测这场单车大战的终局何时带来,但朱啸虎已经享受到了共享单车所带来的投资利润—滴滴、蚂蚁金服等巨头的先后入局,让金沙江创投顺利找到了接盘者。
激辩智能锁
如果抛开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光环,共享单车的本质仍然是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工具。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并不关心共享单车走的是“小灵通”还是“智能机”路线,这意味着哪一方能最快最便捷地解决用户的出行问题,就能抢占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就是为何ofo一直大规模投放装有机械锁的小黄车,而没有像摩拜直接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数据收集的问题。
事实上,朱啸虎和马化腾的分歧并不是物联网的未来,而是智能锁的本质。从目前双方的产品来看,ofo的智能锁是解决无桩单车所造成的易丢失问题,收集数据只是起到辅佐作用,而摩拜却把数据的收集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从技术层面来看,智能锁的门槛远没有想像中高。除了ofo之外,小蓝、永安行、小鸣等第二阵营玩家都已配备了智能锁,而且使用体验与摩拜并无二致。ofo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ofo此前推出的第一代智能锁海王星和第二代智能锁天王星早已可以自主收集数据,而且天王星智能锁可监测单车运行状况,跟摩拜的智能锁并无差别。
但此前ofo采用机械锁而非智能锁,并不代表其放弃了数据层面的收集,相反它正如朱啸虎所言,ofo采用的是最佳性价比的方案:利用智能手机的GPS定位,ofo同样能够在后台收集用户的出行轨迹,以及以此推断车辆的停放位置。
这一点与滴滴的思路相似。目前滴滴的日订单量突破了2000万,利用这些出行数据滴滴能够建立数据模型从而推导各个区域的潜在需求,滴滴的司机可以根据热力图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区域。
但在这个过程中,滴滴并没有为每一辆车辆安装上通信设备,因为通过司机和用户的智能手机已经可以完成数据层面的收集,而且这种数据的精确度比想像中高。出于成本考虑,ofo同样选择了这样的路径完成出行数据的累积和分析。在用户注册条款上,时代周报记者发现ofo已明确表示将严格保护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但同时亦免费获得用户提供和发布的非个人信息使用授权。
“用户出行数据会在后台形成热力图,ofo会利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技术,对用户需求进行预测,从而实现智能调度。比如,ofo会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天气、温度、节假日等因素与用户骑行需求的影响,也可以分析不同区域间出行需求的联系。”ofo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了上述说法,对方表示机械锁除了基站和手机定位之外,ofo会利用大数据模式识别算法,基于地理位置、海拔、经纬度等信息,对单车进行定位。
技术派VS数量派
尽管朱啸虎所提到“90天内结束战斗”的宣言已经被证伪,但他的“清场论”却正在被市场验证。在摩拜宣布完成E轮融资后,主打重庆市场的悟空单车正式宣布倒闭,而由你单车也传出了即将被摩拜收购的消息—共享单车似乎正在走向“大鱼吃小鱼”的并购终局。
有了滴滴打败Uber中国的前车之鉴,所有的创业公司都明白到速度的重要性,唯快不破成为行业共识,于是摆在融资计划书里的必然是活跃用户数和订单数,所谓的物联网和大数据难以打动短视和嗜血的投资者。
戴威和朱啸虎都深知ofo的产品存在缺陷,但市场没有时间留给ofo去改进产品—在摩拜强大的融资和推广攻势下,若ofo不尽快走出校园市场拥抱城市场景,等待他们的将是被摩拜收购的命运。
于是以低成本的机械锁车辆跑马圈地成为ofo唯一的出路。由于没有智能锁的保护,前期投放的小黄车遭到部分用户的“私有化”,被涂黑的二维码或直接破坏机械锁的现象屡见不鲜,但ofo仍在大规模地向全国各地投放不带智能锁的车辆,目的无非是试图通过压倒性的数量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事实证明,ofo的做法使其在与摩拜的竞争中不落下风,无论是融资还是用户规模上双方都尚未真正拉开差距。根据ofo方面向时代周报记者提供数据显示,目前ofo的注册用户已经过亿,进入的城市数量多达120个,而摩拜方面公布的数据称进入的城市数量也同样超过100个,注册用户同样突破1亿大关。
相比之下,那些试图仿效摩拜,走智能锁路线的共享单车平台已经看不到存活的可能性。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下半年融资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入局资本多达30家;但进入2017年后,摩拜和ofo就像黑洞一般吸走了绝大部分的资金,披露融资消息的创业公司已寥寥无几。
“作为创业企业,你没有资格补短板,先要拼长板。”在朱啸虎眼中,任何一个好的商业想法背后都是几百家公司在激烈竞争,而竞争中比拼的一定是长板而非短板。
得益于滴滴和阿里的入局,短期内ofo的劣势被巨量的资本所填平,甚至带来了某些加分项上的领先优势,但向摩拜学习似乎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资本的力量固然能掩盖创业公司的短板,但如今潮水开始褪去,继续在风口中“裸泳”的ofo无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例如近日全国各地出台的共享单车征求意见稿里均提及到,共享单车必须配备智能锁。
进入半决赛
在这场单车大战中,摩拜无疑是拥有后发优势的一方。虽然ofo早已在校园市场扎根,但缺乏资金支持一直没有进入城市场景,而且戴威及其创业伙伴均为大学生,在创业经历上存在经验不足。
而摩拜却是含着金锁匙出生的项目,其背后既有在移动出行领域广泛布局的投资者李斌出谋划策,也是最早推出智能锁单车的平台,无论是资本还是技术层面上都更胜一筹。
然而成也智能锁败也智能锁,摩拜一直以重资产模式运营,导致其无法在最短时间内向全国市场铺开,这为ofo留下了走出校园、拥抱全国市场的喘息空间。由于摩拜的车辆均为自建,这决定其产能难以在短期内应付庞大的投放需求。
此外,相比起APP的快速更迭,智能硬件的更新周期长,共享单车一旦投放,回收、改造的成本甚至高于车辆本身的价值,为此ofo迟迟不愿意在小黄车配上智能锁。
从近日摩拜的车辆投放情况来看,去年10月开始投入市场的轻骑版Mobike lite已陆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材料更加坚固、价格也相对昂贵的Mobike lite2.0,这说明号称能持续4年使用周期的摩拜也只能存活8个月时间。针对上述观点,摩拜相关负责人以商业机密为由并未向时代周记者正面回复这一问题。
基于共享单车的生命周期有限,ofo的差异化方向是加大车辆的投放力度,以“织网”的方式覆盖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再加上随着车辆密度的提高,需求端方面的网络效应也会得到正反馈,最终这种“织网”带来了共享单车的遍地开花,也削弱了智能锁单车的优势——ofo以低成本模式与摩拜的重资产模式打成平手,某种程度上赢得了进入半决赛的门票。
但进入半决赛后,摩拜和ofo比拼的不再是融资,而是线下运营。
按照此前上海的共享单车征求意见稿,其中有要求规定运营单位应按投入车辆总数,以不低于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备维护、维修和调运人员。根据ofo和摩拜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前者连接的共享单车数量超过600万,后者投放的车辆也超过500万,以此计算双方配备的运营人员数量将不能低于3万和2.5万人。
ofo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ofo线下每500-1000辆车会配备一名运营人员,这一水平远远未达到5%的要求,而摩拜方面则没有对此回复记者。
双寡头博弈
毫无疑问,共享单车是近年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朱啸虎表示,滴滴花了4年时间才实现了日订单2000万的成绩,而摩拜和ofo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追平了这一数字,足见共享单车的市场需求之庞大。
根据近日麦肯锡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中国的共享单车市场每天的骑行量是3.5亿次,而目前摩拜和ofo合计的日订单量也不过是5000万次,这说明市场远远未到饱和的状态。在增长空间接近极限前,共享单车就不需要担心盈利问题,摩拜和ofo也远未到需要靠合并来实现盈利的地步。
但值得注意的是,摩拜和ofo的竞争已演变为一场超出普通竞争范围的博弈。在双寡头的对攻中,背后的投资方不断加大筹码,这早已不再是创始人所能掌控的局面。在浮躁的创投气氛下,创业公司的动作在投资方的压迫下逐步变形。
因此当下的局面,是摩拜和ofo的投资者乐意看到的局面,实力相当的对手同台较量,双方携手在做大市场蛋糕的同时,助攻对方估值上升。参考滴滴在多轮的专车大战中一路厮杀拼搏,最终才达到如今500亿美元的估值,这证明竞争对手间的相互搅局是促成双方进入融资快车道的捷径。
马化腾和朱啸虎的这番辩论,也许将会成为多年后共享单车终局的注脚。不过,从二人辩论的焦点来看,双方的落点是智能锁乃至共享单车的路线之争,唯独没有提及盈利问题。尽管摩拜和ofo都强调,大量出行数据的积累有助于减轻其共享单车的运营压力,提高车辆的匹配效率,但它们无法从根本上以数据形成盈利模式。
不过,对于腾讯、阿里和其他投资者来说,盈利模式恰恰是当下最不需要考虑的问题—只要能够巩固其生态圈优势或者找到接盘者,共享单车这盘生意即使持续亏损也不会妨碍投资者继续押注。